走近“上课不瞌睡老师”—吴军其

都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军其 博士 教授</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教授本人上课不瞌睡</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听吴教授的课不瞌睡</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引发思考:为什么学生上课打瞌睡</h1> <h3>2017华中师大“国培”感悟</h3><div>&nbsp;</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近“上课不瞌睡老师”——吴军其</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南省濮阳市第七中学 都娟</div><div>&nbsp;</div><div> 吴军其,博士,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div><div> 今天聆听了吴教授的报告《数字教师的困惑分析》。我就有一种冲动:为吴教授送个绰号,美其名曰“上课不瞌睡老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且听我一一道来。</div><div><b> 一是吴教授本人上课不瞌睡。</b></div><div> 吴教授的授课风格可以这样概括:幽默风趣,热情洒脱;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叙述精准,表述生动;风格独特,饶有个性。三个小时,他始终激情上演、全情投入,不露丝毫倦怠之意,不带半点疲惫之容。教室里没有他固定的站位,激动之余,他便挥舞双臂,大步流星,走到学员中间进行现场互动,引得满座笑声、掌声、惊叹声。其间,他向我们透露:有公司想聘请他做3个小时的报告,酬金为10万元,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把本公司的产品介绍进去。没想到,他断然拒绝:“如果在我的报告中加入商业成分,别人就不喊我‘教授了’。作为教师,必须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看来,吴教授上课,不瞌睡,也不迷糊,清醒得很。</div><div><b> 二是我们听吴教授的课不瞌睡。</b></div><div> 吴教授的授课风格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影响着在座的每一位学员,让大家轻松而主动地参与其中。“这位老师,你是如何理解‘数字’教师的?”突如其来的问题,突然递来的话筒,把我游弋在外的灵魂“嗖”得拽进了课堂。我支支吾吾:“呃,说起数字,脑子里闪现了两个词,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大数据’……”这个下马威,让我整堂课都保持着绝对的警惕和专注。吴教授激情洋溢、潇洒帅气,讲述生动有趣,互动随时进行,让我们不自觉地心随其动,思随其行。不好!电脑瞬间黑屏!停电了?!吴教授两手一摊,这可怎么办?听课老师一阵骚动。岂料,吴教授的表情又立刻“转危为安”。原来啊,这是吴教授创设的一个教学情景,他想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向我们推荐一款奇妙的飞鼠翻页器,控制黑屏就是它的一项功能,这不是死机,也不是断电,而是一种保护师生视力的人文关怀。这招儿可真是高!惊魂未定,吴教授又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把一个无线鼠标递到我跟前:“屏幕上是解剖蛙的虚拟动画,你来试着操作一下吧!”按照他的指令,我的操作由被动到主动,由生疏到熟练,当我顺利而轻松地完成了所有的解剖步骤后,现场响起了吴教授和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那一刻,我领教了动手实践的教学魅力,也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奇特功效。</div><div><b> 三是吴教授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上课打瞌睡?</b></div><div> 吴教授说,学生上课打瞌睡,是因为教师表现力不够,魅力不够!观看歌星演唱会,怎么不瞌睡?因为歌星有魅力!教师的魅力包括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教学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教师的知识魅力,体现在文化的丰富、厚重;教师的教学魅力,体现在智慧的教学设计。关于学生为什么上课打瞌睡,我的分析是:学生对授课教师不感兴趣,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学习方式不感兴趣;教师没有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没有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唤醒,课堂学习没有真正发生。那么,问题就来了:怎样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兴奋起来、专注起来、主动起来、参与进来?我想,除了教师的表现力之外,关键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吴教授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历史的老教师说,自己在课堂上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个个无精打采,没人愿意听讲。为此,老教师一直郁闷和困惑。吴教授为其支招:课堂上,尝试播放观看电影、提出核心问题、学生发表言论、老师追问补充等形式。实践了一段时间,这位老教师非常兴奋地告诉吴教授,再也没有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打瞌睡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吴教授又问:“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老师退居幕后,您是不是觉得很轻松?”老教师摇头说:“看似老师轻松了,其实,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的思维很灵活,联想很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很多离奇的想法,作为教师,如果每次都不能答疑释惑,自然就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看来,信息时代,课堂是对教师的挑战和考验。</div><div>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课堂上,如何不让学生打瞌睡?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div><div> 智慧而用心的教师,一定有办法。</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nbs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