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一年级识字5《对韵歌》评课

wsy

<h3>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汪洋老师的《对韵歌》教学在一声声响亮的诵读声中拉开了序幕。</h3> <h3>  生字的学习不应该是独立的,而应该回归到语境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汪老师先是要求学生们在课文中将生字圈出,再跟随课件齐读。这让学生能够在文章中去识字,并通过"读"的过程再次巩固生字。</h3> <h3>  通过图片"☁"与文字"云"的对比,让学生对象形字这一概念有了认识,了解到象形字与图画特别像;又出示了"雨""风""花"等生字从甲骨文到现代字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出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仅是内容的习得,更是学习方法的渗透。</h3> <h3>  "课堂在于积累",汪老师在课后评课中这样说道。所以她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进行"组词"这一原本在我的教学中没有引起重视的环节。</h3> <h3>  她利用"组词挑战""开火车挑战"等方式进行竞赛,其核心就是"不重复",这即是对学生多组新词的鼓励,也是一种暗示学生仔细听的好方法。汪老师在其中不时地进行引导、补充和总结,"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鸟语花香"......从刚入学的孩子口中听到这些词语真是让人惊艳。</h3> <h3>  接着便是通过生动活泼的师生合作读、男女对读、同桌拍手读等方式来进行课文的诵读环节。"风风风,雪对风"——韵文巧巧读让学生利用末尾重复读的方式体会"押韵";"山清对水秀""山清水秀"——词语对对读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对"的格式。利用美读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初步感受对韵歌的"对"与"韵"。</h3> <h3>  汪老师在课后向我们阐释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在之后通过课文与《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的对照,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对韵";告诉我们在教学新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和巩固学过的内容,如让学生利用前几课的"天""地""水""火"等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对韵歌......一堂课的时间或许有限,但课后的评课更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受益匪浅,回味悠长。</h3>

学生

生字

课后

对韵歌

评课

老师

课文

教学

环节

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