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已于上周六启动。今晚19点是此次计划的第一课——好学好用的教育原理。</h3> <h3> 还记得开学典礼上,主持人给嘉宾做了一个对话:“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小时候”。丁道勇教授当时用“傻“来形容自己的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乡村长大的“傻”孩子,成了今天的老师的老师,这位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师大教育学部校长培训学院副院长,周三晚上带给我们无限惊喜与收获。</h3><div><br></div> <h3> 丁教授分享了他在中国农村看到的教育现状,并与日本乡村教学设施进行了比较,图片中明的差异显使教授数次呼吁:均衡很薄弱,大力发展很重要。 </h3> <h3> 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差生”?教授的发言和鼓励引发了无数乡村青年教师的共鸣,“差生”是污名,学校和老师都不应该给他们贴上标签,学校应是给人希望的地方,而并非绝望。</h3> <h3> 今天听课的我们都是特岗,也多有乡村教学的经验,身边更有“可怜生”,“学困生”……我们同情他们的身世,头疼他们的态度,亦担忧他们的未来。灵武五中我们18人,在办公室,在家里,在宿舍,在不同的地方,用电脑,用手机,与丁老师共度了一个多小时。听老师的见闻,听老师对乡村教学的看法,听老师对我们乡村教师的理解和鼓励。我们学习着,赞默着,收获着,成长着……</h3> <h3> 课程的最后,主持人请丁教授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乡村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防止“差生”分化?并让听课老师线上与丁老师谈谈自己乡村教学的困惑。“钟二喜”老师谈着谈着便声泪俱下,因为心疼。陕县的老师也分享了自己教学中的探索。老师们说的是他们的故事,但也是我们的故事,因为我们以前、现在、将来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听着,学着,想着,希望可以成长的更快,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丁教授口中的“好老师”,更希望乡村的孩子们可以飞的更高,更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