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印象

ken

<h3></h3> <h3>  一直很喜欢古城,古镇,古村落,喜欢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喜欢行走在千百年前留下的青石板路上,慢慢体会古人当时走过时的心情,当时踏过留下的诗情画意......</h3> <h3>之前游走过许多古镇,感觉剩下的,是被商业化逐渐淹没的古时气息,古镇已经不再古老,气若游丝的远古气息在吆喝声中,反倒显得不着调了。于是,那些曾近走过的古镇,在我逐渐吝啬的回收站里,慢慢被清空......</h3> <h3>去黄山之前,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归来不看岳的山,反倒是那些大隐于市的古镇,给予我最大的期待,在清空回收站里苟延残喘的那些“古镇”后,我期待着......</h3> <h3>宏村,一个黄山脚下的小镇,貌不惊人但却让我过目不忘。就像一位宁静、淡雅、略施粉黛的女子,其貌不扬,却让你暗里着迷。</h3> <h3>月沼是半月型,据说开挖月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型,而当时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却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能挖成半月形。所以最终成今天形状。</h3> <h3></h3> <h3>  传说中,徽商自古多儒生的同时,徽商自古也多别离,“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有名的民谣,是徽州人的真实写照,村中每家老宅的厅堂里,都会摆放两张半圆的桌子,只有等外出经商的男人回来了,半圆桌才得以团圆,有些桌子,如同主人的命运,一生不得团聚,她就只能一辈子守着苦涩的忠贞。</h3><h3> </h3> <h3></h3> <h3></h3> <h3>走进宏村,没有追随旅行团的步伐,独自跑到小镇背后的山上,远远地注视着古镇,此时,整个古镇一览无遗,此时,天空中突然飘来一阵细雨,此时,所有的疲惫被遗忘,此时,我仿佛看到千百年前热闹的街市。</h3> <h3></h3> <h3></h3> <h3>寻一方村落,与你蹉跎余生岁月。</h3> <h3></h3> <h3></h3> <h3>  据说来徽州,就必须品尝最有名的毛豆腐和臭鲑鱼了,在宏村最有名的,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拍摄过的一个小店,15元买了一盘毛豆腐,咬了一口便吐了,实在无法当美味慢慢品尝。</h3><h3> 后来跟大家开玩笑做了一个比方,“三天不洗澡,便有毛豆腐的滋味,一周不洗脚,便有臭鲑鱼的味道了”<br></h3><h3> </h3> <h3>宏村里,只要有心情,貌似随处都可以慢慢摆造型、慢慢创作。</h3> <h3>在我眼里,每条小巷都充满灵气,充满故事,她静静地走过近千年,人来人往,只是安静的注视。</h3> <h3></h3> <h3>宏村不大,以旅游的心态去行走,一小时足矣。</h3><h3>但倘若你想慢慢走进她的故事里,那就忘记时间吧......</h3> <h3>  其实去黄山也是应了那句“来都来了”,一天时间,唯有几分钟时间迷迷糊糊看到黄山一角,背着几十斤重的相机包,拍了几张,也算是我曾近来过了。</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呈坎,黄山的另一个古村落,又名“八卦村”,据说“来过呈坎,一生无坎”。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的神秘过坎文化。</h3><h3> 在永兴湖畔有道门坎,两边有一对神兽,是村子的守护神,名为“ TUN ”,他的写法在字典是无法查到的。据说,来到呈坎有需要求财、求官、求平安的一定要虔诚地去触摸他的舌头,他会吞掉你的晦气与邪气,把祥瑞之气传送给你,然后再去触摸他的头,一生便顺顺利利。在拍摄热门综艺《偶像来了》的时候,每位嘉宾都过了呈坎这道坎,以祈求一生平安。</h3> <h3>  呈坎的老宅里居住着各类民间手艺人,他们擅长木雕、竹雕、砚雕、石雕、砖雕、制墨、撕纸等,其中更不乏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比如:徽州竹雕大师——洪建华、张红云夫妇,徽派木雕大师——王金生,中国撕纸书法艺术家——蒋劲华,徽州制墨大师——吴成林,砚雕大师——洪玉良。在这儿不仅可以体验大师的手把手教学,还能近距离欣赏国家级的艺术珍品,近距离跟大师面对面交流学习。</h3> <h3>淡季就是好,没什么游客,慢慢行走在小村里游刃有余。而小村的村民几乎都是业余的导游,10元钱,村里的老人可以带你慢慢走遍小村的每个角落,并不停在你耳边给你解说着自编自导的解说词。</h3> <h3></h3> <h3>  呈坎虽然没有恢弘的气势,但是这里有静谧的徽派风光,春夏秋冬,各有魅力,山水如画,自在惬意。远离城市喧嚣,给自己一片宁静。</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最喜欢小村里的倒影,每次向村民问路,村民总会说,顺着流水的方向走便到........</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村民导游说,要看呈坎的全景,要到一个村民的屋顶,于是,跋山涉水来到山上一村民家里,上楼搭梯,爬上屋顶,呈坎村一览无遗。</h3> <h3></h3> <h3></h3> <h3></h3> <h3>呈坎村不远,有个叫唐模的古村,滴滴打车师傅很好,一直守在门口,叫我慢慢玩,感觉150元包一天的车真的对不起师傅对不起风景了。</h3> <h3></h3> <h3>唐模最美的就是这条水街了,镇不在名,有水则灵。</h3> <h3>所有的建筑都依水而建,时而流动,时而静怡,想象着古时的人们,在夜幕降临时,灯火阑珊时,是怎样的一种景致。</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唐模,这个名字很有趣,唐代的摸样?还是唐时的临摹?</h3> <h3></h3> <h3></h3> <h3>唐模出来,师傅热情高涨,免费带我们去了一个游客不可能知道的地方“”西溪南,一个未开发的小村庄,相信在不久后,这里也会游人如织了。</h3> <h3></h3> <h3>回到酒店,已经下午6点了,意犹未尽,一分钟后给师傅打电话,马上出门,去江边看看。</h3> <h3>江是新安江,守候了两个小时,没看到夕阳,却送走了一群远飞的候鸟。</h3> <h3>徽州古城,到安徽必须要去的地方。</h3><h3>斑驳的两面高墙,围成一条窄小幽长的古巷,也围成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完整的,或零碎的;凄婉的,或美丽的;动人的,或残忍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故事就开始上演了,也许一直延续到今天,永远也没有停歇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月光,不同的落叶,到头来却改不了一样的结局。</h3> <h3>一块青石头的硬度,能够抵御锋利钎凿敲击,却经不住长年的流水和一双双肉长的脚脚下的鞋的摩搓。光滑,光溜,触摸的手感十分舒服。岁月让这些冰凉的石块变成了少女一样滋润的肌肤。</h3><h3>  不知那一个朝代的那一个祖先把一块块青石安置在了高墙围成的巷弄里,几百年来,人们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上面走着,也不知是那一个雨天晴天,石板表面上最后一丝锋利,在割破一双脚丫流出鲜血之后,也被脚板搓得平整起来,从此青石板选择与人类和谐共处。</h3> <h3>此时原本的白墙黛瓦也就上了年纪长了斑纹,鲜亮的色泽转成阴暗,这样的变化竟然不着一丝痕迹。</h3> <h3>在古巷面前,每一个人都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也许,古巷生厌了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时代的人的表演。古巷喜欢原生态的品质,不加矫饰,不用掩盖。于是,人类变换着模样粉墨登场。于是,古巷见证着越来越多的故事……或真或假,亦真亦假。任谁也别想说明白。</h3> <h3>古巷伸向哪,故事就伸向哪。</h3> <h3></h3> <h3>我的脚印踩踏在了古巷的青石板上。我不会妄图用审视的眼光去揭开属于古巷记忆中的所有故事,我只想用我的脚去踩踏新的更多的故事……</h3> <h3>歙县制砚人。</h3> <h3>“上国栖迟岁欲终,此情多寄寂寥中。钟传半夜旅人馆,鸦叫一声疏树风。古巷月高山色静,寒芜霜落灞原空。今来唯问心期事,独望青云路未通。”独自吟诵处,樵夫担柴而过,一缕晨光探进身来,空气中好多好多的尘粒欢呼跳跃着,充满了青春和希望。人,一下子也跟着轻松起来。</h3> <h3></h3> <h3>徽州归来发觉,徽州是一部古诗,一厥宋词,一幅木雕,一杯清茶,一处花开,一轮明月,一卷水墨丹青</h3> <h3>  其实,我想像中的徽州从未消逝,我体会到了,我看到了.</h3><h3> 只不过,她和流逝的岁月在一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