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离开三门峡,告别贾老(指导员)和老同事老马,继续西进。</h3> <h3> 三门峡~西安(线路图)</h3> <h3> 过河南灵宝,很快就到了陕西潼关。当年嚣张一时的小日本军队,就没能力攻入陕西境内,只能派96式轰炸机去扔几颗炸弹。</h3> <h3>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史称“畿内首险”,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h3> <h3> 华阴,隶属于 陕西省 渭南市,因境内的 西岳华山而闻名。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东起 潼关,西邻华州区,南依秦岭,北临 渭水。据载,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即杨坚,即为华阴人。</h3> <h3> 华山,又称西岳,为五岳之一;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共有五峰,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南峰落雁,北峰云台。</h3> <h3> 胡吹吧,既不会罚款也不用纳税。不过么,此仿古建筑造型很不错。</h3> <h3> 西进个把小时,就进入临潼。临潼南接蓝田县,北接富平县,西北接连咸阳市三原县,西接高陵区,东接渭南市,西南与灞桥区为界。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历史遗产众多,有仰韵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烽火戏诸侯发生地骊山,鸿门宴发生地新丰镇鸿门堡,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寝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杨贵妃休憩之地华清池,西安事变发生地兵谏亭。</h3> <h3> 到达西安(后)的第一件事,是先去祭扫。先去咸阳,那里有我老丈人、丈母娘。。。。。。“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 ;暮雨萧萧惆怅归”。因为不是“寒食日”,所以也只能随时来、随时祭扫了(照片略)。</h3> <h3>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我们常使用的“泾渭分明”成语,系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现反过来了:已变为泾河水浑,渭河水清了。</h3> <h3> 这就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兵车行》中,形容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咸阳桥。</h3> <h3> 祭 扫完毕,已是中午。在咸阳和户县的途中,见一家面食馆,上书“biang biang 面”。久违了啊,来一碗!</h3> <h3> “嫽县长的婆姨——嫽滴太太”!</h3> <h3> 美,美滴很!</h3> <h3> 摩托车到户县,先到钟楼看一看。修缮得可以,眉清目秀啊。</h3> <h3> 户县以北大约5 公里,就是我们800多学子“挥撒青春”的地方——当年的第16航空学校(空军西安飞行学院)。这是老大门(北门)。</h3> <h3>近景</h3> <h3> 这是新的大门,原来为后门,现在是正门。</h3> <h3> 北门右侧,为“军民小学”。我儿子就是在这里读书,直到五年级时,才把他扔到上海去上学的。当年的条件及教学质量就不提了,现在已是面目全改、像模像样的啦。</h3> <h3> 北门外的十字路口。当年的小菜场和“以物换物”的地方:鸡蛋一块钱10个;一只鸡才八毛;野兔一块钱一只;还可以用“全国粮票”换东西。。。。。。幸福满满的当年!</h3> <h3> 北营房,当年的第二训练团。老式的“轰—5”已踪影全无,“杜—2”更成了闻所未闻。。。。。。现在进驻的是直升机部队。</h3> <h3> 远处,还停放着很多“安—24(30)”。</h3> <h3> 嗨!亲爱的“”轰—5”,居然还有一架!估计是作训练之用,飞不起来的。</h3> <h3> 穿过涝店,进入去西安的公路。感觉好像是路不对。。。。。。了,改道了吗?</h3> <h3> 直到又看到“大王镇”,心才定下来。那一定是改道了,或者把路线(方向)拉平了,所以产生了错觉。额在喔地方可待了21年咧!</h3> <h3> 大道通天,各走两边。。。。。。</h3> <h3> 回到西安。西安城墙的西南角,朝外突出的角台是圆弧形的,甚是奇特,是西安现存之城墙四角的唯一形状,因其标异而光彩尽显。圆弧形角台,据说是唐皇城城墙的遗传,系唐朝韩建修的“新城”角台遗址。</h3> <h3> 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在四象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h3> <h3> 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h3> <h3> 西安城墙,是我国古代城垣建筑中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一处,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墙。沿城墙外侧已建成“环城公园”,成为城市居民晨练的最佳活动场所。</h3> <h3> 接到原电教室同事(不谦虚了,是部下)小袁的电话,相约到西安钟楼附近的一酒店聚会。</h3> <h3> 哦,叫“秦唐一号酒店”。</h3> <h3> 比较正规化。</h3> <h3> 因为来得早了点(哈,我像是个吃货),先出去看看街景——卖西瓜的摊子。</h3> <h3> 不远处,西安钟楼影影绰绰,竟似妩媚含羞的新娘——“顦顇不自识,娇羞馀故姿“?</h3> <h3> 当年的小年轻,袁xiao_wei,现在也已经有50多啦!算起来,有26年没见过面了。</h3> <h3> 小袁当年靓丽的夫人,儿子都已有20多岁了,风采不减啊。</h3> <h3> 当年的老同事、老部下,现在个个风起云涌,干的有声有色。</h3> <h3> 安_peng,一点点也没有变,逆生长啊?</h3> <h3> 西安的博友“萨尼娅”,应邀参加了我们的聚会——赏光啊!</h3> <h3> 西安及本店的特色菜吧。</h3> <h3> 好大一条鱼!</h3> <h3> 小胡(宏斌),还是那样高大挺拔。</h3> <h3> 小卢,更是伟岸俊俏。</h3> <h3> 小王,是偏胖了点,精神十足啊。</h3> <h3> 跟当年最年轻的同事小胡(宏斌),干一个!我们俩曾经在一架飞机上,拍摄地面靶标,超低空超低速,摇摇欲坠。。。。。。回想起来,那是在玩命!</h3> <h3> 隔天,航校的赵(huai_zhi)老教员,为我的“单骑”来西安而摆宴。</h3> <h3> 他是个心地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人。在我最“艰难的岁月(被“教育”、父亲早逝、没对象。。。。。。)”,曾经热心地为我送上过温暖。</h3> <h3> 无线电室的老万(zhen_yu)主任,看上去身体还很好,虽然两鬓斑白,但精神头不错。</h3> <h3> 看看,这个当年只知道(只能)埋头干活的年轻人——现在已67岁的我,手舞足蹈的样子。大家都有感觉:大宝变了。。。。。。</h3> <h3> 这几位,小张、小朱、小何,是比我们小很多岁的、当年更年轻的教员</h3> <h3> 万老主任的夫人(面对者)及赵老教员的夫人,保养得都很不错,风采依旧,精神状态很好。</h3> <h3> 曾经给我“介绍对象”的、赵老教员的夫人 老秦,笑容可掬。虽然后来没能“成对”,但我一辈子都感激她。</h3> <h3> 活力四射的中年人。。。当年的小年轻。</h3> <h3> 喔待是咱老陕的传统面食——秦镇面皮?</h3> <h3> 咥!咥个够,咥个美!嫽咋咧!</h3> <h3> 赵老教员和老万主任的夫人、右侧是赵老教员的孙女,都长这么高了!我离开部队时,他儿子肯定还没成家么。</h3> <h3> 这叫“五谷丰登”?好像是。</h3> <h3> 这是什么汤?吃了,但是忘了叫什么。。。。。。哈。</h3> <h3> 这都知道,新鲜的活虾么!</h3> <h3>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可惜年岁不饶人啊,吃不动了。</h3> <h3> 对着捏!你们“年轻人”可以多喝一点!</h3> <h3> 手撕鸡?忘了叫什么了。</h3> <h3> “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此行西安旧地,寻亲访友,看望故知,何来“忧”哉?喜不自禁才是、应该是最好的心态及心境。</h3> <h3> “故交依脉两相知, 细丝轻烟随月去。 山河漫漫隔长路, 来日方长时有期”一一不怕笑话,胡谄几句。<b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