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

薄荷茶

<h1><b>&nbsp;车站<br></b><b>火车已经进车站<br></b><b>我的心里涌悲伤&nbsp;<br></b><b>汽笛声已渐渐响<br></b><b>心爱的人要分散<br></b><b>……<br></b><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曲《车站》,如诉如泣,,如怨如慕,缠缠绵绵,不绝如缕。歌声打开了她的记忆的结,唤醒了沉睡的韵律之魂,穿越来到了青葱岁月。一个场景便浮现在眼前,那是她有记忆的第一次送行。一群少男少女们,到火车站的站台上为前往外省求学的同学送行。嘻笑间,呜~长长的汽笛声,一列火车缓缓驶入站台,同学喜乐拎起行李,转身大步向列车门走去,那清辙的眼眸里就难道就没有一丝的留念吗?那样坚定而绝决地把背影留给了大家。没有“欲说还休”,有的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这里层楼,我想应该就是人生的更高境界,而少年向往的高境界那便是远方。<br></b><b> 自主自愿离开的人可能怀着是兴奋激动的心情,而别有一番滋味一般都是留给送行的人吧。在古代,去送行的人都会触景生情而留下一唱百年千年的诗句。白居易送别时用“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内人离恨中”表达内心世界。李白是豪放的浪漫诗人,送别时景物却随着他的心境呈现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他们那年代,交通工具只有马车和船,送别的地点一般就在渡口、长亭。但他们的送别还是很有仪式感的。有折柳送别,敬酒送行、音乐相送等仪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里这几句古诗佑证了古人有以 “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折柳赠与别离人。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用酒践行。酒是古代文人墨客必不可缺的名片,敬酒送行,敬的人多喝,醉了也就忘却离别的之悲吧?“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汪伦则唱着歌在河岸上送别李白,这样的送别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让离开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回忆起来都暖暖的。<br></b><b> 现代一列火车载成百上千的人,没可能在离开的那一刻折柳、饮酒、唱歌,她“竟无语凝咽”,只能默默强挤笑容藏在人群中,虽是盛夏,却有一丝丝凉意钻入心底。列车缓缓启动,她感觉自己的心如蚕丝编织的,一头被列车牵着,一寸一寸的被扯,血慢慢渗出,一滴一滴,汇聚越来越多,变成串,成注淌着。一尺,一丈,心就这样被扯空了。从此,她害怕去站台送别。<br></b><b> 站台,是个每天上演着相聚、分别、邂逅、重逢的地点。是一个演绎着幸福、悲伤、甜蜜、伤感的舞台。是一个留下无数真实而又温馨画面的地方。随着高铁、动车的开通,现代化的车站已停上售站台票,接送站仅前移到检票口,这个舞台正在退出,现在的人只能从影视剧中体验,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感身受。<br></b><b> 站台凝聚了多少的开始与结束。每次离开一个站台是一个 结束,它却成为了另外一个站台的开始。人生犹如列车,开车了,就驶向了远方,只是那离开的人,你还记得当时她那浅笑嫣然吗?</b></h1> <h3>晨曦微露的站台</h3> <h3>退出历史舞台绿皮车</h3> <h3>离别之门</h3> <h3>无法相交的轨迹</h3> <h3>沉沉的背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