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铁陀山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海拔只有1100米,山内富含铁矿,GPS等电子设备在此会出现误差,手机没有信号,在杂草丛中隐藏着不少废弃的矿井,深不可测。由于陆续发现尸骨,铁陀山被蒙上了神秘面纱,列为北京周边十大夺命路线之一。</h3><h3> 近日,90多名勇士向铁陀山发起挑战。为确保安全,领队亲自探路,从十字道村起,经铁陀山顶到灰峪,感觉下山着实困难,为了安全决定进行反穿,即从灰峪穿越十字道村。实践证明,决策相当科学。</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公路左侧的柏油路,路面已染成煤色。我们从这里踏上征程。</h3> <h3> 灰峪自明清就开采煤矿,还有铁路。时间不长路过一条隧道,感觉象开在煤山上。</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路面布满了煤渣和散碎石头,又过了一道"门",不知道是什么用途,建于1955年5月。</h3> <h3> 大约行进了5公里,两侧山体构成了一道天然"山门",开始进入峡谷,内外景致截然不同。路变得很窄,也越来越难走。大块头的石头表面冲刷得很光滑,大家都从走路生风变得小心翼翼。</h3> <h3> 过了峡谷,开始上山。树木很茂盛,路很窄,两侧开满了紫色的各种小花。</h3> <h3> 发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树,叶子多数已被染成红色,很是漂亮。</h3> <h3> 路不好走,脚下打滑,大家开始手脚并用,有些地方需要搭把手才能过去。队伍行进速度放缓,人们有意识地拉开点距离,下脚异常谨慎,防止蹬落石头。即使如此,也有个别石头被蹬落,引来惊呼,"注意"、"注意"之声此起彼伏。</h3> <h3> 第一个小断崖,大家挨个通过,有领队等在上头,需要时拉一把。</h3> <h3> 大家行走时高度紧张,都没有兴致拍照了。一个岔路口,左转是一处山峰,正面像一枚大跳棋,这里风很大,气温较低,拍照后顺原路继续右转,感觉路好走了一些。</h3> <h3>此地四周风景。</h3> <h3> 路上经过一个高大的信号塔(或是电塔),有工人正在施工,这是工人的临时住所,环境非常艰苦,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就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h3> <h3> 虽然两侧草深些,被树枝划的疼些,可能被巴结子巴的难受些,但还是能忍耐。路上发现树叶有些变红,被虫子咬的很有艺术感,好心情拍了一张。</h3> <h3> 还没喘过气来,真正的挑战"竖"在眼前。照片不明显,这是一个直上的斜坡,大约有七八十度的样子。手机,登山杖都收好了,用手抓着两侧的树干和固定的石头,一点一点的向上爬。土有些潮湿,鞋底沾上泥打滑,些许有些紧张,汗如雨下。当一个驴友把我拽上一个小平台时,汗水迷住了我的眼睛。休息了几分钟,继续向上,斜坡基本达到了九十度,绳索帮助大家渡过最难的一段。</h3> <h3>之后,开始相对平缓,人在密枝中穿梭。</h3> <h3> 终于到达了铁陀山的山顶,见到了象征峰顶的红色铁架子。此时海拔1100多米。</h3> <h3> 中间小山峰就是像跳棋的那一座,眺望过去只觉已飞升上神。</h3> <h3> 补充水分和食物后,下撤。跟上山时比起来,简直就是VIP的享受。开始有精力拍照。大片大片的粉色系花团,让人愉悦。</h3> <h3> 从铁陀山下来,就是普通的土路,宽阔平坦。这种高塔密集的分布在这片区域。</h3> <h3>看到塔上的像蚂蚁大小的两个工人了吗?</h3> <h3>路边小景。</h3> <h3> 巧遇北京绳索技术协会的人在此安装绳索,他们从这里沿绳索滑到对面的山,忽觉前面那段艰难的攀爬根本拿不出手,小巫见大巫。他们还要一个小时才能安排好,我放弃了观看。</h3> <h3> 很快我们就到了十字道村,已经废弃的一个村子,居民已经搬迁,只留下残屋断壁。</h3> <h3> 一棵古槐生机盎然,三人勉强搂过来,不知道树龄,至少也见证了大几百年的时代变迁。</h3> <h3> 我历经5小时40分钟,圆满结束了此次穿越,在自己的户外经历中,又描绘了浓重的一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