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罗马城从公元前753年开始逐渐发展壮大,2千多年前成为罗马帝国之都,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图拉真(Trajan)皇帝统治时期达到顶盛,那时罗马帝国的疆土包括当今世界的40个国家领土,整个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公元4~5世纪起逐渐走向衰败,公元4世纪末分割成东罗马帝国(首都位于君士坦丁堡,后发展成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首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黜,宣告罗马帝国寿终正寝。今日罗马城里仍留下了诸多昔日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彰显了往日顶盛时期的荣耀。</h3><h3><br></h3><h3>罗马城内最最著名的旅游必到之处莫过于梵蒂冈(见美篇另文描述:链接如下)和斗兽场。除此之外,还有知名度极高的古罗马广场、万神殿、大竞技场、天使堡,以及为数众多的教堂和喷泉广场等等。有些场景也出现在当代电影中,譬如“罗马假日”、“罗马之恋”、“凯撒大帝”、“角斗士”、“宾虚”、等等。</h3> <h3>公元80年建成完工的斗兽场(Colosseum)是古罗马帝国的标志性建筑,是举世闻名的古罗马历史遗迹,2007年被全球网民投票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斗兽场在三个方面标志了当时的先进建造水平:第一,掌握了混凝土材料的制造和使用技术。第二,掌握了建造大型拱结构的技术。第三,掌握了建造多层高楼的技术。在其耗时8年的建造过程中体现的总体建筑设计水平也是当时无以伦比的。</h3> <h3>斗兽场的平面为椭圆型,占地2.4万平方米,外部长189米,宽156米,外墙高48米。中央表演区亦呈椭圆形,长86米,宽54米,表演时地面铺上地板。底层看台高于表演区5米。许多来自罗马帝国各个地方的奴隶和俘虏被训练成角斗士,在斗兽场中进行“表演”、殴斗、甚至野蛮杀戮,让观众亲眼目睹人与兽、人与人之间的血腥大厮杀,成为古罗马当时最为激动人心的观赏节目。据记载有多位古罗马帝国皇帝(Caligula,Titus,Hadrian和Commodus)乐衷于此甚至亲自参与斗兽场中的角斗厮杀。</h3> <h3>斗兽场表演区地下铺设着很多洞口和有闸门控制的通道,其中可以储存道具、猛兽和角斗士,表演开始时通过控制装置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斗兽场就曾经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城建成1000年。照片中的十字架耸立处就是皇帝的座位位置。这个十字架是后来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立为国教后建起来的。</h3> <h3>斗兽场座位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古罗马帝国的社会等级制度。斗兽场有五层看台,底下四层有座位,每层设有多排座位。最底下三层建有拱门,每层有76~80个门洞,联通到沿椭圆周而建的拱形廊道,方便上下楼和进出。顶上二层为实心混凝土墙体。皇帝和参议院成员的贵宾席包厢在第一层,贵族和社会精英上层人士在第二层,富人和士兵在第三层,一般普通市民在第四层,而在顶层没有座位只能站着的则是属于社会最底层的女人和奴隶。</h3><h3><br></h3><h3>全场有座位将近5万,顶层站位将近3万,总共可容纳近8万观众。据估计古罗马城顶盛时期的居住人口达一百万,其中将近2/3人口是没有身份的奴隶,只有1/3人口有合法身份。如果有合法身份的市民中2/3是妇女和儿童,那么有合法身份的成年男子人数有大约10万。也就是说斗兽场的座位足以容纳当时近半数的罗马男性市民,可见其规模之宏大。</h3> <h3><font color="#010101">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以庞大、雄伟、壮观闻名于世,在罗马亲临其境亲眼目睹,确实震撼人心。拍此照时正是夕阳西下,给斗兽场涂上一层淡淡的金光。如今斗兽场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斗兽场历经42位古罗马皇帝的统治年代,场内总共有近70万生灵涂炭。电影“角斗士”(Gladiator)重现了古时的情景。</font></h3> <h3>公元80年斗兽场工程竣工之时,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典礼。古罗马统治者组织、驱使9000头猛兽与2000名奴隶、战俘和罪犯,进行人与兽、人与人之间的血腥大厮杀,直到这9000头猛兽和2000人全部丧命,可见角斗台上的泥土中浸染了多少无辜血迹。公元107年图拉真皇帝举行过连续123天的斗兽活动,期间总共动用了约一万名角斗士和一万一千只猛兽。斗兽场内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原始残酷的搏斗表演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h3> <h3>位于斗兽场西侧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古罗马凯旋门中最大、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据说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就是以它为蓝本设计建造的。凯旋门为三拱式,门高21米,宽度超过25米,中拱高而大,侧拱矮而小,均以哥林多式石柱作为框饰,同时还将以前古罗马纪念门上的雕像和浅浮雕刻在门上作为装饰。君士坦丁大帝最突出的贡献是把基督教立为罗马帝国国教,为其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奠定了基础。他还把帝国首都从罗马迁都到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开始了东、西两个罗马帝国的时代。</h3> <h3>马西模(Circo Massimo)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运动场,其规模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运动场的两倍多,主要用于战车比赛和运动竞技。竞技场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使用,后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包括公元前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时期和图拉真皇帝(Trajan)公元100年的扩建,规模最大时可容纳25万观众。公元549年在此举办最后一场竞赛。电影“宾虚”(Ben Hur)还原了竞技场当时的场景。</h3> <h3>跟现代的运动场一样,它是一个长圆形的场地,长621米,宽118米。如今是罗马市民跑步和遛狗的好去处。周围有低矮的土坡,原先是观众的看台,北边就是帕拉蒂尼山丘(Palatine Hill),站在运动场这边可以看到对面沿山丘峭壁而建的规模巨大的塞维鲁(Severus)宫殿,当年帝王贵族们可以在宫殿里直接欣赏大竞技场上举行的活动。</h3> <h3>在Palatine Hill上观赏竞技场东端景色。Palatine Hill是罗马城内7座山丘之一,最靠近城中心,也是多位古罗马皇帝的皇宫所在地。偶然听到路过的导游说这是罗马城的最佳观景点(the best view point of Rome),在山上可以看到许多罗马风景。英文“宫殿”一词(palace)就来源于此地地名(palatine)。</h3> <h3>在Palatine Hill上眺望卡拉卡拉浴场(Baths of Caracalla)遗址,当时是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建于公元212年到216年(卡拉卡拉皇帝统治时期,卡拉卡拉是塞维鲁皇帝的儿子)。浴场占地16万平方米,除3万平方米的浴场外,还有图书馆、竞技场、散步道、健身房等各种设施,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大型休闲中心。浴场是古罗马的重要社交场所之一,其30多米的高墙至今仍然“鹤立鸡群”,可以想象当时规模宏大、宾客云集的场面。</h3> <h3><font color="#010101">Palatine Hill上看到的另一景色,四周绿树环绕,环境优美,远离喧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在Palatine Hill上的塞维鲁宫遗址。</font></h3> <h3>昔日的高大宫墙,如今已是断壁残垣。</h3> <h3><font color="#010101">在Palatine Hill上远眺斗兽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Palatine Hill上的宫廷内院。</font></h3> <h3>Domitian宫殿的遗址。</h3> <h3>在Palatine Hill的高台上往东远眺今日罗马城。远处可见斗兽场和提图斯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只有一个拱门)。</h3> <h3>在Palatine Hill的高台上往北远眺今日罗马城。中央的3拱大型建筑物是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丁神庙遗址,现存的拱顶高达35米。</h3> <h3><font color="#010101">在Palatine Hill的高台上往西远眺今日罗马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Palatine Hill的高台上俯瞰昔日的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遗址。古罗马广场亦有“露天博物馆”之称。正面门前有许多高大圆柱的建筑是安东尼奥和福斯蒂娜神庙。</font></h3> <h3>行走在古罗马广场的古老石道:圣道(Via Sacra)上,近距离瞻仰曾经的古老辉煌。这条古罗马最古老的道路是用一块块平坦的黑色玄武岩铺成。道路交通的发展是古罗马帝国的奇迹之一,帝国的领土扩张到哪,道路就修建到哪。一直都听别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今终于走在罗马圣道上。</h3> <h3>古罗马广场位于城中心,地势平坦低洼,曾经是沼泽,这或许是古罗马皇帝把宫殿建造在山上的原因。从公元前6世纪起罗马开始整治沼泽地。古罗马帝国的工程师不仅建造了工程量巨大的引水渠工程,将城外山上的泉水引到城里,为罗马居民提供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同时还建造了巨大的地下排水涵洞,排除低洼地的积水,为古罗马广场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h3> <h3><font color="#010101">古罗马广场在多个世纪中一直是古罗马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宗教中心。广场里有政府机构、参议院和神庙,公众在此集会、选举和游行,政治家在此发表演讲和辩论,法庭在此审判和惩罚罪犯,普通百姓和商人在此地的市场买卖货物。欢迎罗马军队凯旋归来的庆祝游行活动也在此举行。</font></h3> <h3>贞女之家是古罗马时期贞女们居住的地方,位于古罗马广场东部边缘圆形的灶神庙(Aedes Vestae)后方,位于帕拉蒂尼山之麓。<br></h3> <h3><font color="#010101">统治者和官方的纪念活动也在此地举行。左边的高大石柱叫做佛卡圆柱(Column of Phocas),落成于公元608年,是最后一个在古罗马广场建成的建筑。</font></h3> <h3>塞维鲁凯旋门,于公元81年建成,是现存古罗马最古老的凯旋门。</h3> <h3><font color="#010101">昔日高大宏伟的建筑,其规模气势犹存。</font></h3> <h3>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处处蕴藏玄机的断壁残垣、庙墩孤柱。</h3> <h3>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遗留下的三根高大圆柱。照片右边的位于教堂圆顶前方的红砖建筑物就是古罗马参议院(元老院)。</h3> <h3>塞维鲁凯旋门和农神庙。照片最右边的三根石柱则属于孔科迪娅神庙。</h3> <h3>维纳斯和罗马神庙。</h3> <h3>农神庙,是罗马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的神庙,位于古罗马广场的西端,是这一区域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兴建于公元前501年到498年之间。</h3> <h3>万神殿(Pantheon)于公元前27年第一位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Augustus)时期始建,供奉所有的神灵,原建筑于公元80年被焚毁。公元125年(哈德良Hadrian皇帝时期)再次建造完成,是现代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是世界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万神殿门廊高大雄壮,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殿前的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源于埃及的方尖碑。哈德良皇帝时期罗马帝国也曾占领了英格兰,至今在英格兰北部仍然保留着哈德良石墙。</h3><h3><br></h3><h3>万神殿内有时会举行宗教仪式,仪式结束后才对公众开放。我们到访时就刚好碰到仪式,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期间门外排起了长队。重新开放后进入殿堂的人特别多,殿内非常拥挤。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殿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殿的正式名称。</h3> <h3>万神殿的主厅平面是圆型的,面积有将近半个足球场,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距地面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是整个建筑的唯一自然光入口。从圆洞射进来的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充满宗教的神圣与庄严气氛。穹顶内部排列了五圈数量相同的凹格,每圈28个,凹格的面积逐圈缩小,因此更加衬托出穹顶的巨大,并给人以一种向上的立体感觉,既作为装饰又减轻穹顶的重量。</h3> <h3>殿内支撑穹顶底环的高大圆柱。这种圆厅加柱廊的设计,被应用在许多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各种公共建筑物上。据说,比较明显受其影响的有法国巴黎的先贤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美国华盛顿杰斐逊纪念馆、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以及中国北京清华大学的大礼堂。</h3> <h3>图拉真广场(Trajan Forum),建于公元112年。</h3> <h3>这座建筑物有人说像传统的英文打字机,也有人说像蛋糕,它其实是纪念统一意大利全国的第一位国王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的纪念堂,于1935年建成,整体建筑左右完全对称。由16根高大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震撼最精彩的部分。</h3> <h3>面对着两座大教堂圆顶的高大石柱就是耸立在图拉真广场上的图拉真纪念柱(Trajan Column)。站在纪念堂的高台上,因为视角的缘故,30米高的石柱看起来似乎並不显得十分高大。近处台阶边上的白色大理石飞狮雕塑像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h3> <h3>纪念堂用纯白大理石建造,设有宏伟的阶梯,高大的科林斯圆柱,喷泉,巨大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骑马青铜雕像,和纪念堂屋顶上两尊四马双轮战车上的女神维多利亚青铜雕像。</h3> <h3>整座建筑宽135米,高70米。如果包括四马双轮战车和维多利亚青铜雕像,总高度达到81米。</h3> <h3>纪念堂前有两名士兵风雨无阻日夜守卫着无名烈士墓和两盆熊熊燃烧的火焰。墙上有造型多样的浮雕塑像,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h3> <h3>值勤的士兵每一个小时后换岗,此时正巧碰到了换岗仪式。</h3> <h3>纪念堂北面的威尼斯广场。广场西侧的红砖楼是威尼斯宫,曾经是墨索里尼的官邸,墨索里尼曾经从2楼的阳台(悬挂着意大利国旗之处,楼下停了一辆白色中巴车)向广场上挤满的人群发表了著名的“阳台演说”。</h3> <h3><font color="#010101">意大利总统府。这是一座方形的建筑,除了门前的广场和纪念碑以外,似乎并没有别的特殊之处,海陆空三军士兵共同组成的岗哨在大门内站岗。</font></h3> <h3>这一座独特的建筑,象一把撑开的雨伞,也象蘑菇,其直径约15米。这就是胜利者赫库里斯神殿(Temple of Hercules Victor )遗址,据说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神殿遗址。</h3> <h3>真话之口(mouth of truth)是一个大理石雕刻,直径1.75米,类似人的面孔,有鼻有眼,张着一张大嘴,位于罗马希腊圣母堂的门廊。相传,若谁不说真话,伸进大嘴的手就会被咬掉手指头。游客们慕名而来,纷纷将手伸进大嘴中试试。由于千千万万只手在真话之口中摸来摸去,这张大嘴已被磨得锃亮。在电影《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里,就是它吓坏了可爱的公主。</h3> <h3>艺术大师的作品不仅仅是殿堂里的收藏品,大师也在公共场所留下不朽的建筑艺术作品。米开朗基罗设计了这个宽大台阶和边上的栏杆通向卡比托利欧山顶(Capitoline Hill)上的广场,台阶的坡度设计允许骑士骑着马下山。台阶正面的广场建筑是元老宫(Palazzo Senatorio),它也是米大师的作品。殿堂里的大师作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师留在公共场所的作品却是可望而又可及的。</h3> <h3><font color="#010101">卡比托利欧山顶的广场,广场上的所有建筑物的细节,包括地面铺设和雕塑的设计,均是出自米开朗基罗的手笔,元老宫前面位于广场中央的青铜雕塑像是骑在马上的哈德良皇帝。有众多游客到广场上走一走,边上坐一坐,欣赏大师的创作,感受大师的灵感。</font></h3> <h3>和平共处,和谐共存。两座截然不同颜色和风格的建筑物争奇斗艳。白色建筑物是教堂,红色建筑物是列为意大利国家级文物的古军事要塞。</h3> <h3>日落西山时的人民广场(Piazza del Popolo)全貌,远方的大教堂圆顶就是梵蒂冈内的圣彼德大教堂。</h3> <h3>夕阳照耀下的雕塑造型。</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昏时的人民广场一角。</font></h3> <h3>十字架伴着落日,道一声晚安。</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一个结构类似于斗兽场的露天剧场(Theatre of Marcellus),于公元前12年开始使用。</font></h3> <h3>罗马城内有一条泰伯河(Tiber)流过城中心。露天剧场附近河段上有一个河心岛,这是河心岛南端的露天电影院。</h3> <h3>这是河心岛北端的古罗马神庙(Temple of Asclepius)改建成的医院。古罗马时期只把病人和罪犯送到河心岛上。</h3> <h3>这是位于泰伯河西岸的意大利最高法院。于1888年奠基开始兴建,1911年完工落成。是意大利王国统一全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大规模新国家建筑物,意义重大。</h3> <h3><font color="#010101">圣天使桥(Ponte Sant' Angelo),是一座横跨泰伯河的古罗马桥梁。于公元134年由罗马皇帝哈德良兴建,连接市中心与他新建的陵墓,即今日的圣天使堡。这座桥的表面用大理石铺砌,有五个桥拱,桥栏上雕有造型各异的12尊天使塑像。</font></h3> <h3>圣天使堡(Castel Sant' Angelo)位于泰伯河畔,呈圆柱形,是哈德良皇帝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圣天使堡后来被当作军事要塞,然后被当作监狱使用,最后改建成教皇宫殿,有秘道通到梵蒂冈,曾有教皇居住在此避难。从这儿往西可以直接看到梵蒂冈的圣彼德广场和大教堂。</h3> <h3>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桥上的群雕。</h3> <h3>朱利亚路(Via Giulia),这条街是16世纪布拉曼真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设计建造的,罗马城里的大街大多挤满了游客,拥挤不堪。这条街道离泰伯河隔着一个街区,十分僻静,环境优美,是步行的好去处。当时罗马的最高气温是38度,这条街上的气温肯定要低好几度。</h3> <h3><font color="#010101">路边一座建筑物的内院里华丽堂皇的装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拐弯来到了鲜花广场(Campo de Flori)边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Giordano Bruno)被天主教宗教法庭控以“异端邪说”罪,于1600年2月17日被处以火刑,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1992年,罗马教皇正式宣布为布鲁诺平反。</font></h3> <h3>著名的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广场上有三个喷泉:海神喷泉、四河喷泉和摩尔喷泉,都出自大师之手,广场上总是聚满了人,热闹非凡。这里可是号称罗马最漂亮的巴洛克广场哦。</h3> <h3>位于纳沃纳广场中心方尖碑基部的四河喷泉,建于1651年,是巴洛克艺术高峰期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喷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用分别朝向四个方向的四个人像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者心目中四大洲的四条大河:非洲的尼罗河(头部遮住,因为当时源头尚未发现)、亚洲的恒河(人物呈轻松状)、欧洲的多瑙河(转身要稳住方尖碑)以及美洲的拉普拉塔河(秃头作旋转状)。</h3> <h3>四河喷泉旁边教堂里的穹顶。形形色色的众多人物充满画面,精彩的绘画布满了360度的空间,人与景物之间自然过渡,看不出任何衔接,令人赞叹不已。</h3> <h3>位于纳沃纳广场北端的海神喷泉。</h3> <h3>摩尔人喷泉位于纳沃纳广场的南端,在一个玫瑰色大理石喷泉池中央站立着一个摩尔人,他在海螺壳中与一只海豚较量,周围是四个特里同(海神信使),嘴里喷流出泉水。</h3> <h3>近景是摩尔人喷泉,远处可见方尖碑和四河喷泉。</h3> <h3>拍一张水池边小精灵的特写镜头。</h3> <h3>街边抢拍的一张照片。新郎新娘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留下漂亮可爱的小男童在门前的迷你小车上看守,教堂门口有持枪士兵把门,闲人免进。</h3> <h3>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更为人所熟悉的名字是许愿池,拍照时正是清晨太阳初升,游人还不多。一周内我们三次到此,还是清晨拍的照片效果最好。喷泉依波利侯爵宫殿而建,历时30年于1762年完工。喷泉的主题是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中央墙柱子顶端有四位女神持不同神器,象征四季。电影“罗马之恋”(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以此为背景。</h3> <h3>站在正中海贝形战车上的就是尼普顿,泉水从战车下汹涌流出,脚下拉车的两匹骏马被两个特里同(海神信使)牵引,左边的狂放不羁,右边的温顺安详,分别象征汹涌和平静。海神左右各有一位女神,分别代表丰裕和健康。</h3> <h3>贝尔尼尼的作品《特里同》喷泉(Fontana Tritone),喷泉的各个组成元素栩栩如生,有4条弯形鱼举起一个巨大的贝壳,海神骑在贝壳上由一个海螺壳号角向上方喷水。</h3> <h3>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以附近高地上的蒙太圣三一(Trinita dei Monti)教堂为地标,真正闻名于世的是从广场通到圣三一教堂的西班牙台阶,因为《罗马假日》电影中有奥黛丽赫本在西班牙台阶上吃冰淇淋的镜头,这里成了众人皆知的景点,台阶上平时总是人来人往,挤满了人。现在正是8月底烈日当空之时,最高气温达38度,台阶上的人相对较少。</h3> <h3><font color="#010101">西班牙台阶下面的破船喷泉造型很特别,这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喷泉流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font></h3> <h3>夕阳照耀在圣三一教堂。教堂前有一座独立的方尖碑。</h3> <h3>朝阳洒在圣三一教堂顶上,新的一天开始了。</h3> <h3>位于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纪念堂边上的红砖建筑就是天坛圣母教堂(Santa Maria in Ara Coeli)。</h3> <h3>教堂也在卡比托利欧山丘上,门前是120级白色大理石台阶。</h3> <h3>教堂里的大殿,庄严肃穆。</h3> <h3><font color="#010101">主祭坛,金碧辉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偏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装饰华丽堂皇的屋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门上方的内部装饰。</font></h3> <h3>教堂内有一尊木制婴儿耶稣雕塑像,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传说有一位基督信徒来到圣山,选中了一颗圣树,开始雕塑工作。雕刻中途犯困睡着了,醒来却发现雕塑已经大功告成,婴儿耶稣栩栩如生,身镀金泊,原来是天使的杰作。信徒跋山涉水将雕塑运回罗马,置于教堂中,偶然发现雕塑有神奇的治病功能,于是名声大噪,闻名于罗马。1994年真品雕塑被盗,至今仍是一桩悬案,可见罗马盗贼之本领高超,连圣物都敢偷而且偷成了,各位到罗马千万千万要小心防盗!</h3> <h3>马杰奥尔圣母玛丽亚(Santa Maria Maggiore)大教堂,是天主教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圣母命名的教堂。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以后历尽多次改建,中央一座高75米的钟楼是13世纪建造的。传说公元4世纪的盛夏,圣母玛丽亚托梦给教皇利伯略,让他在下雪之处建立一座修道院以显示圣母的荣耀。结果第二天早晨埃斯奎利诺山丘(Esquilline Hill)上就落下了雪,教皇即命人建造了教堂。每年8月15日,这里会举行盛大仪式纪念圣母升天。</h3> <h3>鎏金天花板装饰于15世纪完成,所用的黄金来自于美洲。</h3> <h3>礼拜堂。</h3> <h3>静思堂。</h3> <h3><font color="#010101">穹顶。</font></h3> <h3>主祭坛。</h3> <h3>偏殿。</h3> <h3>彩色玻璃窗。</h3> <h3>眼花缭乱。</h3> <h3>目不暇接。</h3> <h3>圣母玛丽亚大教堂侧面。</h3> <h3>通向人民广场的一条大街(Via del Corso)上的教堂(San Carlo al Corso)大殿。</h3> <h3>教堂的穹顶。</h3> <h3>终于见识了久闻盛名的罗马城,我们罗马假日之行的体会可以总结如下:</h3><h3>第一,人多。参观梵蒂冈博物馆、圣彼德大教堂和斗兽场这几个重要景点要排长队,景物前观看的人多,想拍效果好的照片不容易。</h3><h3>第二,景点多。罗马城内有很多著名景点,到处都能看到大师们的作品。殿堂里收藏的大师作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公共场所也有不少大师们的创作,这些是可望而又可及的。</h3><div>第三,教堂多。城里到处都有教堂(有800多个),各个教堂里都有华丽堂皇的装饰,无比精湛,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抬头看教堂看多了,到后来头都看晕了。</div><div>第四,水多。除了各处著名的喷泉,大街小巷都有不停流淌的清洁水从水管中潺潺流出,只要是没说不能喝的水就可以直接喝。身上带个小瓶,可以随时随地补充水,也可以用嘴从水管直接喝。</div><div>第五,古迹多。罗马城的地上和地下都有众多的历史遗迹,通过找寻历史遗迹的过程学习历史,让人扼腕叹惜,瞻仰昔日辉煌,感叹时间的沧桑。</div><div>这正是:拍十张照,录百行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