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的教學必須讓課堂從教師中心轉變為學生中心,也就是從學習者的角度來實施教學活動。那麼怎樣的一堂課才夠格被稱為「學生中心」呢?我們能以教師站在台前講述的時間佔比來區分嗎?例如教師講課時間佔課堂時間超過50%就歸類為教師中心,低於50%就歸類為學生中心嗎?有沒有一條基準線來幫助我們分辨什麼是「學生中心」的課堂教學呢?</h3><h3><br></h3><h3>有幾次參訪英國學校的教學,觀課一整節下來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老師站在台前照著教材講述的時間非常少,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形成小組,有時是一起討論一個問題形成共識,有時是大家分工再共同完成老師指派的任務。不管上課地點是在普通教室或是階梯教室,學生或站或坐,聚在一起研討。即使是在普通教室內,學生課桌椅也是排排坐面向前方,小組活動時只要轉個身,或移動兩步,就能形成小組,開始活動。</h3><h3><br></h3> <h3>課後私底下問老師,為什麼他的講課時間這麼少,他回答因為學校規定,老師站在台前講述時間不能超過整堂課的20%。20%!想想,一堂40分鐘的課,老師不能講超過8分鐘,那是多麼大的挑戰!</h3><h3><br></h3><h3>課堂上的活動不外講述、引導、提問、閱讀、抄寫、資料查找、思考、討論、對話、實作、發表等,其中包括教師活動、學生個人活動和學生團體活動。一個以教師為主角的課堂主要包含教師講述與學生抄寫,有時穿插教師提問、學生實作與發表,學生學習模式變成了"講光抄"與"背多分",缺乏思考訓練,自然侈言養成關鍵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能力。</h3><h3><br></h3><h3>反過來看,在學生中心的課堂,教師必須刻意減少講述時間,而這一段減出來的空白時間就必須填入除了抄寫之外的學生活動,也就是個人活動的思考、閱讀、資料查找,以及團體活動的討論、對話、實作、發表。</h3><h3><br></h3> <h3>~~~~~~~~~~</h3><h3>精彩內容請參閱《數位時代的學與教:給教師的建議30講》一書,購書連結:http://shopping.youth.com.tw/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ath=20_79&product_id=79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