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魅

秋实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当男女老幼蜂拥出行,去寻觅山川河流高原草场之美,当人们徜徉在林间小道、嬉戏于沙滩海湾,仿佛悟道般以为生活真的在别处,美境必是在远方。殊不知,我们身处的城市,也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正以建筑艺术、美学思维的不断创新和大众审美的中西融合,让我们在尽享现代都市繁华雍容的同时,还得以在寻常生活中随时欣赏到造型之美,光影之美,店堂之美与人物秀之美。</font></h3> <h3>几何图形的巧妙构造,力学光学原理的精细合作,营造出了既明丽又朦胧,既活力四射又温馨宁静的都市生活氛围,磁石一般,吸引着生活于城市中各阶级各层次的人们。徜徉其间,你会怡然陶然慨然,体悟生活的美好,感叹世道的公允或者不平。若有钱有闲,可以选一雅致咖啡座,独自慢品细酌,赏景观潮。或邀友人情人,一边品茗,一边倾情而谈,情调、浪漫就都有了。装扮入时的阔太,高调出入精品旗舰,其挥洒一如离婚前的罗子君。也有选择置身幽静的插花店、陶瓷坊学习插花与陶艺的,多是穿着清雅的时尚女子。钱少无暇的蓝领阶层,亦可利用班后假日,携妻牵子,快餐小店,欢聚一刻。别以为扫街男打工妹不会光顾,他们即使不消费,来饱饱眼福开开眼界总是可以的。而不像“诗与远方”那样,一定要有钱有闲甚至需要一部单反。<br></h3> <h3>城市的天空虽然不够清亮,却是多姿的,就像这玻璃穹顶。可以成就富豪,也可容纳穷人。</h3> <h3>建筑多属分层的艺术,自古就是。仿佛人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做“地基”的大多数要求不高,饱暖足矣。最上层的离天近,欲望也就愈高。与人的社会层次不同的是,建筑的高层反不如底层受青睐,故而我们看这些精美建筑时,绝不以高低分贵贱,一视同仁的美。</h3> <h3>店堂——从古至今,永远都是灯火通明供人消费之所,从无改变。无论是古时的“杏帘在望”、“龙门客栈”还是老字号的“德发长”、“同盛祥”。即使是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也还是有公性质商店餐馆按时营业,承担着民以食为天的重责。不同的是,如今的店堂,在铺面风格设计上融贯东西兼蓄南北,或西洋情调,或山居秋暝,或清爽雅淡,或大红灯笼,不由想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词汇,用来形容当今大型消费场所的店堂之琳琅,恰如其分。</h3> <h3>视觉享受,是解决温饱之后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一部分。它属于精神领域,但需要物质基础做支撑。店堂的造型、色彩,别具一格别出心裁,其初心皆在于招徕顾客。它以旨在盈利的最终目的,客观上成为了传承古今文化的载体。消费者依据个人审美情趣,选择不同店铺消费,既饱了口福,又饱了眼福,甚至慰藉了心灵也是有的。</h3> <h3>华美的大厦里也开了颇有文化氛围的书屋,别说这是哗众取宠,只看看那些兴致盎然的小读者们陶醉其间的样子,就知道商家在播出文化种子的同时,收获的是颇丰的银币。</h3> <h3>中式文化里,灯笼像是永恒的主角。把它用在店堂里,只要光线柔和,悬挂摆放得当,它营造氛围的效果真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般。</h3> <h3>橱窗之秀美,对于城市商业文明的外观至为重要。就好比一位丽人,需要一件甚至多件合宜华美的外衣。既广而告之展示了自己,又赏心悦目美化了城市。它引导着消费趋势,提高着人们的鉴赏水准,在创造商业利润的同时普及着人体艺术,摄影、绘画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浸润提高着消费群体的品味与品位。</h3> <h3>橱窗里站立着的这些真人秀模特摄影作品,从表情上看,有的清丽有的优雅,有的冷峻有的温和,有的单纯自然,有的深沉暧昧。自然需要作秀,但不知距离她(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有多远呢?城市的浮华很善于掩盖真相,但愿光鲜亮丽的背后少有悲伤与丑恶。</h3> <h3>橱窗里最靓丽的风景往往是这些不值几个钱的人偶模特。让人惊叹商业总善于与美丽结伴同行,铜臭无论如何掩盖不了艺术的馨香之气。</h3> <h3>美好无处不有,就像善行随时可为一样。仅仅随意在成千上万商家中邂逅了两处,便观得这许多美景,有了这许多感慨。然而,城市的魅力何止于此?沧海一粟而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