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十几年前,我曾在一家书店看到一本关于陕北方言的书,很有兴致地翻了好大一会,但犹豫没买,后来再没见着,时常后悔。研究方言的书不多,研究家乡方言的书更少。暑假,仕优兄微信上说,他正编辑的一本关于陕北方言的书即将出版,作者也是一个陕北人,我当即就表示要他留我一本。</h3><h3> 也许有人会说,本地人学普通话看关于家乡方言的书似乎没有必要;外地人学方言最好去那个地方生活。这种观点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粗浅的。</h3> <p> 在西安生活二十多年了,自认为普通话说得不错,但与别人交流,一准会被猜出是陕北人。我老把“芹菜”与“青菜”、“茄子”与“锲子”说不清,老婆孩子常常要纠正我。用拼音打字时,总把“狠”与“很”,“学”与“宣”,“债”与“再”拼不清楚;“怎么”“什么”“春风”这些简单词都要试上半天;掌握了这几个,还会遇上不会的,总不得要令。看了刘志祥先生《陕北人学说普通话要点 陕北方言和民俗词汇集》这本书,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书中对陕北方言发音的特点和与普通话区别的分析非常到位和简练,我们在生活中是很难总结得这么深入的。要早读到这本书,克服那些问题就不会那么难了。</p> <h3> 外地人学方言最好到方言地生活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语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长期的语境感染肯定会使你熟练掌握一种方言。但实际生活中真正有兴趣和有需要掌握一种方言的人却不一定都能有那么多的时间生活在方言所在地,更何况方言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生活的载体,方言与普通话不仅仅是语音的不同,更是文化内涵的不同。如果只通过简单的接触,仅掌握一些大概的方言语调,理解几个常用词汇,只算知道点皮毛,是难以达到良好交流的。看一本有关方言的书应当是解决这种困难的有效途径。刘志祥先生在这本书里收集了四千左右的方言词汇,除了准确标注这些词汇的正确发音和用法之外,还详细介绍了很多词汇的地方民俗文化背景和历史、地理信息,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翻开这本书,犹如开启一扇门,让你轻松步入陕北人的生活,使你掌握陕北方言变得轻松自如,不再是一件难事。</h3><div><br></div> <h3> 从仕优兄那里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朴实。印有作者家乡图片的封面看上去很亲切,很好地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融入陕北风土人情的氛围。标题不显半点深沉,直接点明了书的内容和意图,充分反映出作者为读者服务的朴实用心。然而他的内容是生动的。作者用很普及的汉语拼音标注方言词汇,一般读者都能读懂;书中没有高深的语法分析,更多的是详尽的注释和生动的应用举例,显得简单而实用。我想方言研究者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都是想为本地人掌握规律,更好地使用方言和普通话提供帮助,为外地人学习方言提供实用的指导和便捷的服务。有些专家喜欢用一套复杂的国际音标系统对方言词汇发音进行标注,这一下子就拉开了与普通读者的距离;他们总要对方言进行一番语法上的分类和分析,这对语言文字研究者是必要的,但对一般读者却作用不大,反倒显得繁琐,让人望而生畏。而这本书不这样,让你感到朴实、亲切和实用。</h3><div><br></div> <h3> 细读此书,你会觉得它很有内涵。作者是一个语言文字的爱好者,完成这部书时已有七十四高龄了,撰写此书既没有评职定级的压力,也与他所学物理专业没多少联系,完全是出于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浓厚兴趣和对家乡人民的朴素情感。作者对陕北方言发音规律的总结非常到位,陈述论证也很简练;对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对比研究科学而全面;书中精准的方言用字和对一些用字的考证,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也许是因为作者和编者都是陕北人的缘故,书中对方言词汇的注音和解释非常准确和恰当,例句丰富而生动,词汇数量更是超过了前人。外地人读此书,不仅可以掌握陕北方言,更能深入了解陕北文化。</h3><h3> 方言研究与整理不同于一般的治学,处处要亲自调查研究,最能体现日积月累的功夫。完成这样浩大的书稿,又要以朴实亲切的面貌呈现给读者,可见作者日积月累的功夫和一番良苦的用心。仕优兄说,他和作者为了编好此书,花了近一年的工夫打磨,反复修改完善之后才付梓出版的。我看此言不虚。</h3> <p> 方言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语言文化现象,我不做方言研究,但对方言很感兴趣,尤其是家乡的方言。国庆节放假,没去旅游,时常打开这本书看一看。我有一种感觉,作为一个陕北人,要看完这本书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本书不同于小说、散文,也不同于一般的词典。表面上,它是陕北方言特点分析和方言民俗词汇集,但本质上它又是陕北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大汇集。打开这本书时,你就好像置身于乡情乡音的氛围里,亲切悦耳的感觉会油然而生;仔细琢磨,又好像置身于家乡的现实生活氛围之中,让你浮想联翩。这种感觉总使你无法、也不想一下子就把它看完。好吧,那就放在枕边,时常翻一翻,把它当成一种享受。 </p><p> </p><p> 希军 2016年10月于西安 </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