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中国,孩子就是家长的命和天,是他们的全部。尤其是大多数家庭存在婆婆越位,爸爸缺位的现象。这部分妈妈们于是不可避免会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更是把情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几乎是忘我的倾其所有的付出。从而不自觉地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所以很多妈妈们的付出和牺牲却没有换来热气腾腾的好日子,反而造成了很多亲子关系的困局。 因为“妈妈”这个职业本身其实是很难立竿见影看到价值的,很多时候你渴望得到表扬和认可,但男人看到的是你灰头土脸,孩子带不好,精神状态很差。这个世上哪有真正无私奉献,很多所谓的“牺牲”其实都是为了有所求,当所求没有满足,内心就会有亏欠感。</h3><div> 一个妈妈,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然后才是一位“妈妈”。找到了自我认同感,才能获得内心的快乐。有自己的事业或兴趣的妈妈,拥有事业的成就感和自信的光环,积蓄足够的能量,才能够抵御生活的种种暴击。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却很少有人问问自己现在幸福吗?台湾心灵作家黄淑文说:“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妈妈幸福了,孩子就幸福。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div><div> 坐飞机时,我们就被告知,当飞机发生危险时,请先带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帮助他人。这不是自私,这叫常识。换而言之,当妈妈也是一样,在照顾孩子之前,我们需要先顾好自己,只有顾好了自己,我们才有能力去爱他人;也只有自己的内心是充盈的,我们才能去浇灌他人。</div><div> 再者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div><div>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孩子从1岁起,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寻找自我价值。孩子需要的是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来自于独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伸出援手为他人提供帮助,而在很多中国式家庭里,孩子却只是问题的制造者。很多父母因为孩子动作太慢会帮孩子穿衣穿鞋,喂饭背包,可是当孩子在不断学习探索的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帮助其实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挫败感,你们的爱也许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多种能力。再者,全能父母的跨界帮助,很容易让孩子把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当作是父母的义务。缺少界限感的孩子,因为分不清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所以常常以己度人,分不清人际交往的边界。而小时候没有被尊重界限感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的界限感。 我们要相信没有体验,就不会成长。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坚强,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处理伤痛、维持秩序。</div><div>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学会安放自己。“舒服”不是和别人比,而是自己内心的状态。我现在打理生意照顾家庭的同时还画画玩摄影进一步学习英文,料理自己的身体也关照自己的内心,今晚下课后回到家陪孩子玩游戏给她讲故事哄她入睡,写下了这篇感悟分享,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辛苦,但是世事无两全,我们必定需要有一些舍弃。世上最怕,又懒又贪!</div><div> </div><div> 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我却越来越爱它以及现在的自己…愿你们也一样…</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7年9月11日凌晨</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