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抗日根据地,老区人民打日本。管涔深处中华魂,120师展雄风!

空灵

<h3>红色之乡芦草沟,设过抗日县政府。</h3><div>晋绥专署六分区,一二零师指挥部。</div><div>独臂将军余秋里,创建管涔根据地。</div> <h3>社会各界有爱心,扶贫不能耍嘴皮。</h3><h3>又送钱物又送戏,老区连着大城市。</h3> <h3>1935年,余秋里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参加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参加长征。在长征中,曾率部担任红2军团前卫,在贵州威宁县则章坝掩护军团西进的战斗中负重伤,仍坚持北上,中途截去左臂。</h3><div>1936年11月,余秋里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div><div>抗日战争期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起,余秋里任中共中央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军第12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120师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div><div>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余秋里率120师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平、津、保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div><div>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余秋里奉命率独立第3支队开赴晋西北,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11月,他主动要求将第3支队缩编为第358旅第8团,将多余人员补充到兄弟部队,自己任政治委员、团长,率部在冀中地区坚持游击战争。</div><div>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余秋里率领率120师358旅第8团开赴宁武地区,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开辟和创建了以宁武为中心的管涔山革命根据地。</div><div>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日,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延安。余秋里又率部回师陕北,守卫延安南大门。在驻防期间,第8团与其他部队一起开展大生产和大练兵运动。</div><div>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余秋里任120师358旅政治部主任,经常深入连队,了解情况,注意发现典型,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取得了很好成绩。在大练兵活动中,他提倡能者为师,选拔战士中的射击能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担任教员,开展了“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训练质量。余秋里总结和推广“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练兵方法[2]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毛泽东指出,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div><div>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余秋里任晋绥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4]1945年8月,余秋里升任第358旅政治委员。余秋里和黄新廷率358旅挺进晋西北,参加对日军的大反攻,连续攻克孟门、柳林、离石等城镇,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余秋里抗战八年,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随后,他原所在的第8团部队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贺龙高兴地说:“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div> <h3>抗日战争爆发后,廖汉生同志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副团长、政治委员,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初战雁门关,切断日军运输线;再战晋西北,收复七城;夜战滑石片,歼灭日军一个大队,有力地支援了晋察冀边区,粉碎了敌人的多路围攻。1939年初率部作为一二〇师主力挺进冀中,连战连捷,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同年4月任由七一六团和冀中部队编成的独立第二旅副政治委员,在部队中积极开展学习红军传统活动,加强正规训练,健全党的组织,提高军政素质,并参加了齐会歼灭战,还代理旅长率部参加陈庄歼灭战。1940年重任七一六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晋西北夏季反“扫荡”战役和百团大战。</h3> <h3>1990年秋,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八路军120师716团政委廖汉生重返抗日故地宁武,亲切接见宁武党政军领导。</h3> <h3>独臂将军余秋里,当年住村两年多。</h3><h3>办起抗日小学校,指挥军民打胜仗。</h3> <h3>老区人民真敦厚,有粉有肉有豆腐。</h3><h3>上山采摘野生菇,杀猪宰羊不含糊。</h3><h3>再到地头烧土豆,坚决搞大客人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