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画和中医一样保持系统论的哲学基础。这种系统论的存在我简单地解释为在一个画面语言中需要建立两个主体关系,一个是构成,一个是对话。</h3> <h3>构成关系可以放大到各种世间法的组织理解。从时间上的干支模型到学术上的经史模型再到社会伦理上的纲常模型,都能理解为构成。中国绘画从影像叙述的功能转化为文人画,即从中强化演绎各种关系组织模型,以至于达到格物致知的宗教目的。所以画可以成为一个服务于人生修养的道术。</h3> <h3>道可道,无常道,古人在仰观俯查的生命体验中建立知识,并把这种知识归纳成各种科目用于传播和教育。而世界的变化不定也为各种组织逻辑和因果经验提供检验模型。</h3> <h3>通过各种认识模型再现的图景和图式成为了增益集体智慧的道具。演示法意义的作品中是智慧传承的儒家人类学观,所以画者也被尊为画师,也因为师承关系链建立了中国画的流派传统,这种流派传统为游学参照的的智慧成长生命提供了一种土壤环境。</h3> <h3>当我们理解了画的本意,回归自然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之后再回画面语言中解读画师们用于承载艺术经验的各种结构模型,从中分辨源流,汲取度用。</h3> <h3>构成基于笔墨,按物理上的基础认识,光具有波粒二重性,或者理解为运动的节奏性和能动性是否作为线条表达现象的基础,用在笔墨的表现意识上我们会不断的形成真象的拷问,画面关系中的君臣佐使在一个树状表现模型中是否具有指导意义,。</h3> <h3>西方美术在现代科学的协力下打开了世界的理性美学之门,也为新的美术演绎提供了各种素材,表现论方法论下的当代呈现不断异化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哗众取宠中无法分辨一个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我们需要用传统的系统论和本体论来建构对美的惟识宗。</h3> <h3>惟识宗是玄奘大师融汇儒道释后提出的一个本体论假设,可以说道法自然,论衡和惟识的三个观念在王维时代糅合成了中国文人画的源头,而后中国绘画便在构成和对话的关系哲学中筚路蓝缕。</h3> <h3>对话关系或者说思辩意识是文人画艺术审美体验中的高级部分。如果说构成关系是一些经验的话,那么对话关系则体现出作者的思考。</h3> <h3>作品的诗性和诗意表现在场景构成中的对话关系上,也表现在笔墨构成的对话关系上,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空间是诗意的栖息地。这是一个维度上的深入,也是艺术家和画师之间的超越。</h3> <h3>古代画论的能品和神品之间有一道鸿沟,这中间就是构成到对话的距离。</h3> <h3>画,不仅仅是化,演绎存在的关系哲学,画更应该是话,表现艺术家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这就是我对中国画或者文人画的一些思考和理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