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泥”之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走在孩子眼中的世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厦门市海沧区天竺幼儿园 郑碧云</h3><h3></h3><h3> 在农村长大的我对泥土有着特殊的情感,小时候奔跑于田间小径,泥土的芳香伴着我长大。泥土,它看似不起眼,但却默默孕育着世间万物,带给世人惊喜,也令我心生爱慕。工作后,我选择了“泥”一般的幼教事业,虽然平凡,但却用全身心的爱与精力去培育着祖国的幼苗,像这泥土般,用大爱的情怀扎根于教育的田野,让“泥土”之香,溢满整个的田野。</h3><h3> “泥”之约----实践中获得新知</h3><h3> 很庆幸,一毕业我就来到天竺幼儿园,这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在这里有属于孩子们广阔的实践基地,在一次基地活动结束后,和孩子们一同回幼儿园,突然有小朋友说,“老师,老师,你看那”,我顺着孩子指的方向望去,一整片的秧苗地。走进田间,就有小朋友议论起来:“这么多水,秧苗会不会淹死啊?”、“不会啦,秧苗就是种在水里的。”、“它要喝很多水,才不会渴死。”有的小朋友则计划着要把秧苗拔回幼儿园种。从孩子们惊喜的眼神中,我意识到他们被这片秧苗地吸引着,不知不觉中都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者。</h3><h3> 于是,我开始联系了秧苗地的主人,让孩子们参与到拔秧苗和插秧的过程中。在农民伯伯的引导下,他们获得拔秧苗和插秧的基本知识经验,体验到农民伯伯种植水稻的辛苦,也意识到原来种植水稻还有这么多繁琐的工序,从孩子们的笑脸中,我看到了,他们快乐参与活动,主动学习探究,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h3><h3> “泥”之约----收获中感恩成长</h3><h3> 当我们再次踏进这块稻田,田野像金黄的彩带,一个个稻穗像羞涩的小孩,低下了头,像是在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兴奋于这即将收获的时刻,用手剥一剥“里面就是我们吃的大米啦”。我们和农民伯伯又有了新约定,让孩子们一起参与打稻子、晒稻子的过程,在收割的活动中,孩子们对“劳动”又有了更深的体会,深刻体验到“粮食”的来之不易。</h3><h3> 收割之余,稻草成了孩子们新的创作材料,他们用稻草编制各种稻草人和手链,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水稻的生长过程,每份作品都饱含着孩子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这些宝贵的农村教育资源赋予了孩子们新的意义,在这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人与自然、自然与生活的亲密关系。</h3><h3> “泥”之约----成长中甘于奉献</h3><h3> 我知道,这馨香的泥土,在播下种子后,会生长出茂盛的庄稼,而所有庄稼的香味都蕴含在这泥土中,泥土香就是所有庄稼香味的生命源泉。而我的生命之香便是与孩子们不断成长的过程,扎根于“教书育人”这一件事,我从来甘之如饴,在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春秋,我发现自己的观念也在慢慢地变化着,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孩子们的本真;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些儿童观已经慢慢内化到我的教育观念中。我将像这大地,像这泥土,用爱滋养每个生命,让泥土之香,生命之香,溢满整个田野。</h3><h3></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