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7月19日,子木9岁生日这天,我父亲在微信群里发了一组照片,只见儿子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跑、跳跃,左手提着昆虫笼,右手拿着昆虫网,满脸的灿烂。背后绿草如织、鲜花遍地、牛羊遍野,爸爸说,今天他们到了伊犁昭苏大草原。</h3> <h3>今年暑假由于工作原因,我不能陪伴儿子,于是姥爷和小外孙很早就约定好了一场新疆野外考察之旅,爸爸在群里每天发布照片和行程,我们则在千里之外分享他们的收获和美景。</h3><h3><br /></h3><h3>3辆车、10天的时间、3000公里的路程,他们行进在中国最美公路伊昭公路,穿梭于天山中的夏尔希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去到了世界自然遗产喀纳峻、巴音布鲁克等地。<br /></h3> <h3>子木很小的时候起就对大自然中的生物有着特殊的迷恋,经常蹲在地下看蚂蚁搬家、看蚯蚓出动、看甲虫打架,一看就目不转睛一动不动。家里养着蚂蚁、乌龟、鱼和鹦鹉,每天自己换水、喂食、跟它们说话。家里最多的书也是博物学方面的书籍,我在"得到"给他订阅了"给孩子的博物学"专栏音频,每天一期,期期不落,还经常有很多奇怪的问题让我写信给许来主编。</h3><h3><br></h3><h3>去年暑假带他去了坦桑尼亚,看到了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和世界十大自然奇观之一的"角马渡河",陪同的青山先生是著名的非洲野生动物专家,一路上给我们讲解了大量关于非洲草原野生动物的知识,子木边听边问、边观察边拍摄,不管白天多么辛苦劳累,晚上回到酒店后还要对照书籍再温习和回顾。</h3><h3><br></h3><h3>回北京后在科学老师高晓燕的推荐下,他的摄影作品"天国之渡"荣获了"首届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师生野生动植物摄影作品评选活动"小学组一等奖。这次出行和意外的收获让他对博物学研究的兴趣更加强烈。</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h3><h3><br></h3><h3>回想子木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除了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收获了知识之外的一些东西。</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人文底蕴——平等、尊重、人文</b></span></h3><h3><br /></h3><h3>在考察过程中,子木真切感受到不同国家和种族之间文化与经济上的差异。当地的孩子衣衫褴褛,在沙滩上围着游客廉价贩卖捡来的海螺和贝壳;一群黑人小孩赤脚在酒店海滩上踢塑料皮球,伸手向我们这些酒店客人要小费。可是触动我的是子木的表现:他从黑人孩子那里买了尽可能多的海螺;他跟足球小子们简单交流几句后迅速加入了他们的分组;他要我回酒店拿些钱给孩子头,告诉他等我们离开后请分给每一个孩子。</h3><h3><br /></h3><h3>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物质的匮乏,孩子的天性或许已经被环境改变,而中国的经济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我们的孩子能够以纯真、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他人,他身上自然流露出的人文情怀令我十分感动。</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科学精神——理性、批判、探究</b></span></h3><h3><br /></h3><h3>子木从5岁时开始学习国画,我经常听到画院老师的反馈:给子木教画有意思,他总是对教材里的作品提问题:荷花在盛开的时候荷叶为什么都枯萎了?鸬鹚的脖子有多长,它平时会站在芭蕉树下吗?狗熊能上树吗?画锦鸡之前先百度 "锦鸡"长什么样,在看过真实的照片后才开始提笔临摹。</h3> <h3>在今年春天的一次国画参赛作品准备中,完成了整个画作后,子木在迎春花下加了几只飞舞的小蜜蜂,他说,有蜜蜂才显得花开的好。后来这副名为《春意盎然》的作品荣获了"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展评活动"北京分赛区一等奖。</h3><h3><br /></h3><h3>在越来越多次的走进大自然后,他小小年纪的科学探索精神也越发明显,怀着好奇心,尊重事实,保持独立思考,会主动探究现象的背后。</h3> <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学会学习——打开兴趣之门,拓宽知识边界</b></h3><h3><br /></h3><h3>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学问,孩子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对天文、地理、地质、生物、气象和生态等学科自然而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h3><h3><br /></h3><h3>来到赛伦盖蒂,他学会辨认不同羚羊的特征,学会识别动物的粪便与骨骼,学会区分金合欢与面包树;他追问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好奇龙卷风的破坏力和旱季草原为什么要烧荒,查阅乞力马扎罗山顶上的积雪为什么逐年减少?</h3> <h3>今年暑假的博物学考察报告对他来讲是个不小的考验,仅凭记忆和原始记录很难完成。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他学会自己去百度搜索,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将初稿的200字补充完善到了最终的4000字。</h3><h3><br /></h3><h3>由于对博物学浓厚的兴趣,使他形成了自主的学习意识,并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信息技术,拓宽知识的边界。</h3> <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b></h3><h3><br /></h3><h3>制作昆虫标本的第一步是将昆虫放进毒气瓶,或者用针扎死,避免它们在昆虫笼里因来回碰撞导致翅膀或者触角损伤造成标本不完整。但子木不愿意这么做,他不愿意看着活着的生命就此死掉。所以他总是要等到蝴蝶和蜻蜓自然死亡,虽然标本并不完整,但他总会开心的说:没关系,我拍了照片,照片漂亮也是一样的!</h3><h3><br /></h3><h3>这是他的小确幸,在我眼里,是他珍爱生命的纯真爱心。</h3> <h3>前年秋天,我们两去爬灵山,不小心迷失在一片白桦林里,眼看太阳西落我们在茂密的林中越走越深。他的脸上和手上都被树枝划出了血道,满身都是泥泞,我又心疼又害怕,子木可能察觉了我的恐慌,大声安慰我:妈妈你不要害怕,只要我们能活着出去我都没事!在儿子自信而坚定的鼓励下,我们顺着头顶的一丝亮光终于找到了出去的路。</h3><h3><br /></h3><h3>野外生活难免吃苦受累,突发状况也很多,子木积极乐观和坚韧抗压的心理素质在一次次实践中越发加强,我想这也是能够推动他继续前行的重要因素。</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责任担当——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b></span></h3><h3><br /></h3><h3>夏尔希里,蒙古语的意思是"金色的山梁",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阿拉套山南坡山区,由于这里长期处于中哈边境争议区,基本没有人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林木葱茏、山清水秀,被称为"中国不可多得的天然基因库"。1999年10月,中哈双方完成勘界工作,将夏尔希里争议区的领土交还中国。</h3> <h3>为了保护这片净土,边防支队的官兵常年驻守在阿拉套山下。子木一行考察的车辆沿着崎岖山道盘旋而上,路边树立的标语"历兵深山无人知,仗剑戎边谁能敌"豪情万丈,行间恰逢在边境线上骑马巡逻的边防战士,他们策马前进、威武严肃的神态令子木肃然起敬。</h3><h3><br /></h3><h3>在中哈边境线上,蜿蜒在山脊坡谷的铁丝网,一座座界碑都彰显着祖国的尊严。照片中子木在戒备森严的铁丝网这边,双臂呈V字高高举起,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深深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美丽,感受着祖国的强大。</h3> <h3>通过子木这些年对博物学的兴趣、观察和研究,我体会到他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提高,这恰好正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这些素养将是陪伴他终身的宝贵财富。</h3><h3><br /></h3><h3>当天,我挑选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祝七千公里外的子木同学生日快乐,照片上配了一行小字: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苏东坡的一首诗,上句是: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h3><h3><br /></h3><h3>我祝愿孩子不要太"聪明",只愿你爱你所爱,全面发展,就会成就更好的自己。</h3> <h3>李源</h3><h3>2017年9月,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