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温馨的亲情 文 / 李勇帅</h3><h3> </h3><h3> ——谨以此文写给我永远尊敬的朋友青姐</h3> <h3> 身为孤儿,我是多么渴望拥有一份亲情,可这么多年来的漂泊,却换来的是一身孤独和疲惫。茫然驻足间,常常是有清泪在滚滚红尘中滴落。</h3><h3> 那是一个郁闷的夏日,我认识了青姐。青姐是一个生意人,祖籍贵州,曾就读于湖北大学,现居上海。在聊起学习和爱好的时候,想不到她对文学是情有独钟,且很是喜欢女作家舒婷。谈起舒婷的《致橡树》,她说"美极了!"我告诉她,我收藏有舒婷的作品,还是她的亲笔签名。她听后很是诧异和羡慕,"等我去看你时可得给我看看啊。"我似信非信她会从遥远的大上海能来我居住的北方某一个省城,就随口说,"好的。"想不到一个星期以后,她真的从上海来看我,这让我很是感动。在书房,我给她拿出那本签有舒婷名字的书,她手捧着书,那认真的样子让我想起当年的虔诚。我喜欢上她了。在内心,接受了仅仅是大我几个月的她做了我的姐姐。她合上书,感慨的说,我也收藏了一些书,可没有一本是作者签名的。楚楚,这书你能不能送给我?哎——姐呀,你来看我不会就是打这本书的主意吧。我打住她的话,故意装出认真的样子说。她不舍地把书还给我。我找来一个档案袋把书装好,又递给她,"喏,姐喜欢,我就忍痛割爱了!"她很是惊讶,那眼神里流露出的喜悦,肯定象是她在生意场上谈成了一笔划算的买卖一样,那么高兴。她一手接过书,一手拥住我说,"这才是我的弟弟。"</h3><h3> "楚楚,你怎么还是一个人啊?"</h3><h3> "象我们这样背景的人有谁能够看得起?又有谁会真正喜欢?"</h3><h3> "瞎说!你不会是要求人家太高了吧?"</h3><h3> "没有。再说了,你看我是那种人吗?"</h3><h3> "那为什么?"</h3><h3> "原因多了。说什么和我这样的人在一起,日后要是有矛盾了,找你家的谁去评个理?还有的人家父母说,连个亲家都没有,能有什么安全感……更多的难听话,我就不说了罢。"</h3><h3> "这些人也太不近情理。不同意也就罢了,怎么能这样说话。好了好了,不提这事了。"</h3><h3> 她拖过箱包,从中拿出两个很精致的装着服装的盒子,说,"姐也送你一点东西。"她打开盒子,那是一件白衬衣和一条与我身上警服颜色相仿的裤子,但是做工和质地都很好,连那缝上去的扣子也甚是别致。</h3><h3> "我们老家有个习惯,认了人家做弟弟得买东西送给人家。"</h3><h3> 我再次被感动。</h3><h3> "这是姐姐的一点心意,希望你喜欢。"</h3><h3> 是的,我喜欢。喜欢的舍不得穿,喜欢的是常常把它们铺展在床上,轻轻的抚摸,久久的凝视,那种温馨和幸福的心情是无法描述,无法言喻的。</h3><h3> 一个星期天,我喜滋滋的穿着它去见朋友,他刚从南方回来探家。席间,我们几个朋友听他胡侃乱吹在南方所遇所见的一些轶事趣闻,忽然间,他打住了话,把眼睛停留我一身的穿戴上,并伸过手摸了摸,说:</h3><h3> "哥们,行啊!"</h3><h3> "行什么啊?"</h3><h3> 我不解地问。</h3><h3> 他再次上下打量我一眼,说,</h3><h3> "你这一身,可是正宗的名牌啊。"</h3><h3> "你喝多了吧?"我说。</h3><h3> 朋友一脸认真的样子,说," 你是不懂啊,还是蒙谁啊, 就这一身,那是少三千元是下不来的。"</h3><h3> 我呆住了。</h3><h3> 我自幼磨难,成长不易:中考时曾经是在省城考取过重点高中,但因无人供给而被迫辍学;16岁去参军,历经的艰辛,自是不必细说;10年后转业到地方做公安工作时,在把我的工资给养父母他们一半还嫌少,并经常来到我的单位纠缠,闹的是领导头疼,同事非议。为了逃离养父母的过高要求和不断的纠缠,以及领导的厌烦脸色,还有同事们的乜斜眼睛,我不得已拿起书本,发忿读书,最终是考去北京,怨别了故城。还有后来考入某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后,也因经济困扰而梦断上海……这些无不与经济有关的人生经历,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更不敢奢侈到身穿数千元的名牌服装。</h3><h3> 我立刻拨响了上海的电话:</h3><h3> "楚楚,你还好吗?这几天我有点忙,也没给你打电话……给你买的衣服穿着还合适吧!等换季的时候,你喜欢什么样式的衣服告诉姐一声……要是有什么心事告诉姐啊!"</h3><h3> 那亲切的声音,通过电波传来,感动的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可当我脱下身上的衣服,象以往那样要挂在衣架上时,觉得好沉,似是让我抬不起胳膊来。我真恨那位多嘴的朋友,因为我一直把这身衣服视为我青姐给予我的最真关爱和最深亲情。我穿着它不是为了显示富有,更不是为了追求显赫,即使它们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但对我来说,一样是温馨的亲情。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