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秋雨不期而至,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约有半月。偶有一日闲暇不愿闲过,便着靴撑伞径奔汉城湖而来……</h3> <h3>汉城湖畔有一段花径小路,曾在仲夏和早春时节给我留下“穿花蝴蝶深深见”之印象。秋风秋雨中它们可好?</h3> <h3>晶莹剔透的雨珠,布满了花叶、花冠与花蕾,垂悬着不断形成、不断下落……没有光的照射,亦无影的衬托,在沙沙的雨声中,反觉沉静。臂如人生,如日中天时车马喧嚣,竟不若寂寂归隐处心境通灵。</h3> <h3>春光明媚时,桃花灼灼映日红。秋雨潇潇中,秋桃含“泪”挂枝头。春华方能秋实,灿烂至极终会归于平淡。</h3> <h3>世人最是青睐缤纷花朵,往往忽略叶之精妙。雨中,纷纷跌落的多是花瓣,花叶却因了雨水的沐浴除却尘埃,魅力突现。</h3> <h3>汉城湖东南城角分流处,有一大片芦苇区颇为壮观。若逢晴日微风,大有浩浩荡荡无边青纱帐之阵势。而今连续多日雨水击打,整体低头搭脑似乎少了精气神,然而一株株看过来,竟也妙趣天成:天安门城楼前高空礼花是也。↑↓</h3> <h3>汉城湖的前身,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利用汉长安城东南角漕运明渠护城河道,作为城市污水处理之所,兼具排污蓄水泄洪功能,是为团结水库。1999年沣惠渠断流,水库干涸,五十年前初建成时的城市水景不复存在,此处一度藏污纳垢丑陋不堪。2006年初,市政府启动团结水库综合治理工程 ,2008年引沣河水试蓄水,因团结水库紧邻汉长安城,2009年更名为汉城湖。2010年汉城湖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启动,当年底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1年10月对外正式开放。</h3><h3>冠名为蔚为大观的“汉城湖景区”,依据的就是这段古城墙遗址。↑↓</h3> <h3>雨雾朦胧,水天一色。邻水而居的餐厅关门闭户,远望只是一排精巧的建筑。不急不缓的雨滴,细密均匀地洒在湖面上,形成小小的涟漪瞬间破碎重组……沉醉于眼前的画面,仿佛置身于江南泽国。↑↓</h3> <h3>常年生存在闹市的喧嚣拥挤、空气的沉闷肮脏与生活的平庸琐屑中,偶得独享这清新,这安宁,这空旷,这幽静,舒心以极。</h3> <h3>水因城而显,城因水而彰。文化传承借助城市建设发扬光大,利民工程携手高祖汉武壮大声威。此汉城湖依托36平方公里汉长安城遗址,占地2890亩,其中850亩水域面积,沿汉长安城东南城角,向西、北两个方向展开。若沿湖两岸步行观赏,不花费一周时间细细品味,不足以领略其汉文化内涵。本人已是三年中第五次来访,足迹亦未能走遍整个景区。</h3> <h3>景区建筑与周边楼群相互映照,雨中观之,如梦似幻,妙不可言。↑</h3> <h3>“西都赋”景区古色古香,汉风汉韵,伫立其间,颇有穿越时空之感。</h3> <h3>这只漕运驳船,仿佛将历史拉回到了2200多年前的西汉……那时候,这里就是汉长安城的漕运河道,负责当时京城的货物运输。运河两岸风景秀丽,每到春季,此处便是王公大臣们踏青游玩之处。</h3><h3>朝代更替,世事沧桑,然千变万化不离其宗。管理好社会,使百姓安居,方保得基业稳固,长治久安。</h3> <h3>天汉雄风浮雕位于汉城湖中段右岸,大风阁左前方。汉代鼎鼎有名的历史篇章、人物掌故如文景之治、张骞出使、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史记文光、文姬归汉等一一在列。浮雕群下方则是秦岭微缩景观。我等耳熟能详的华山、翠华山、沣裕口、涝峪口、楼观台、九龙潭尽收其中。雨涟涟中它们朦胧一片,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仿佛正在唱响……</h3> <h3>文治武功非汉莫属,此湖寄名汉城湖实属高明。大风阁系汉城湖标志性建筑,高七层内有展品。登阁远望,汉城湖全景尽收眼底。</h3> <h3>借用网络图片一张,将汉城湖晴日全景照粘贴于此。</h3><div>雨中游,游兴未尽天已擦黑。想起梁实秋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实在是颇有同感。</div><div>但有闲暇,还会再次光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