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炫富叫炫学生

俺乡下人

<h3></h3> <h3>  想写一篇关于学生的文章始于去年的教师节。</h3><h3> 我仍记得那天,捧着从快递员手中接过的这一大束鲜花,从学校门口走到办公室时同事羡慕的目光,一个同事啧啧地说:“太幸福了!二十多年了,学生居然还会记得你,老董你太幸福了!”如果我告诉他,这位许冬金同学如今远在美国,鲜花可能是委托她的哪个亲戚朋友送的,他是不是会更羡慕?</h3><h3> 刚到办公室,又接到快递员电话,说花里有一封信,要我务必亲自打开。正如所预料的,信封里掉出一叠人民币。如果再告诉同事们,会不会有更多的人羡慕嫉妒?</h3><h3> 那时的冬金小小的个儿,家远,住校,周末时常看见她一个人在校园逛,便多了一点关注,初中毕业后到我的老家学艺。一天到学校看我,恰巧我不在,她便把送我的两副手套寄在一个老师处,并交代说有手指的那一副平常戴,没有手指的那一副上课戴,那时我一到冬天就满手的冻疮,我感动于孩子的细心,因此常常与别人津津乐道这件事。</h3><h3> 去年,我的父亲过世,我没有通知学生,一拨学生知道后,便在我出发西藏前夕来看我,并带来同学们的心意,我拒绝了,我说心意收下,但钱不能收,他们来看我,我已感动万分。这其中就有许冬金同学,那时她恰巧回国,我们已是二十多年未见面。如今她在美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我也倍感欣慰。</h3> <h3></h3> <h3> 是的,二十多年了!回望自己初为人师的种种“劣迹”,再看看二十多年后经常网曝的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我真感激那些善良淳朴的学生们。如今第一届的学生也已是不惑之年,当他们回想自己初中生活的时候,不知做何感想。</h3> <h3>  想到这句“有一种炫富叫炫学生”是今年三月份。</h3><h3> 彼时去了一趟香港。斟酌后还是通知了定居香港的学生林珊,虽然二十多年未见面,模样已变,但在人群中还是认出了彼此。初中时的林珊是极调皮的,我经常找她进行思想教育,她认定我待她不错,二十多年过去,她的性格却并未改变,仍是那么风风火火。</h3> <h3></h3> <h3>  她先是请我去一家老店吃晚饭,第二天陪我去长洲岛,说必须让我吃一次正宗的粤式海鲜,傍晚到维多利亚湾拍夜景,再带我到兰桂坊长见识。在我离开香港前,买了一堆东西要给我补脑补钙,怕我拍照时腿脚不灵便。我把这些礼物拎回家后,一股脑儿地炫到朋友圈去了,自然又赢得许多羡慕嫉妒恨,让我很是得意了一番,于是便想到了这句“有一种炫富叫炫学生”。</h3> <h3></h3> <h3>  其实之前我炫过一把派克笔,那是07年毕业的李婷去年寒假回来时送的,她现在在美国游学。李婷所在的班级是我从教以来整体素质最好的,初三时语文及格率100%,李婷是这个班的班长。</h3> <h3></h3> <h3>  想起夏连峰。</h3><h3> 严格地说,他不是我的学生,当我成为他们班主任的时候,他就辍学了。我们好像是在一次酒席上认识的。2014年我到成都,他接待了我。秋天的成都有点凉,我还记得我们坐在郊外喝茶的情景,对面就是“大院子”,地道的川菜,用夏连峰的话就是,这个酒店的菜是以前四川乡下人办酒席的菜,一般游客是找不到的。</h3><h3> 印象深刻的不是他陪我们逛了成都周边的许多地方,而是在交谈中,他对于父母、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做人的良知,我深深佩服这个孩子。</h3> <h3>  那么,比他高两届的夏连雄该是他的同村同族的吧,有时候会把他们俩混起来,其实,连峰比较帅气,连雄比较秀气。毕业后第一次见到连雄也应该是二十年之后,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还会不会记得他,我很坦诚地说不记得了,夏连雄说他在初中只上了一年(还是一年半?)就辍学了,我不记得也很正常。</h3><h3> “老师对我最好了!”每次见到我,连雄总是这么说。据他说,初二(还是初一?)时的开学,注册还是发书很挤,我让其他同学先在边上等,然后就叫夏连雄先报名,所以他记得特别牢。</h3><h3> 每次他提及的时候我都很惶恐,一个老师一次小小的关心就给学生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不是好老师的我,经常批评他们,有时候甚至还会体罚他们的我,是否也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某些伤害?我真感谢他们的不杀之恩啊。(这时,我偷偷地笑了)</h3><h3> 去年冬天,我的空气源突然不能制热了,发愁间,想起夏连雄在做这方面的生意,便微信告知他,第二天这孩子便让一个工人过来,立马修好。</h3> <h3>  老师总是在学生在校学习时,拿学生的错误惩罚自己;而在学生毕业后,把学生的成就当作自己的成就。学生不做作业,老师急;等到学生毕业后小有成就时,就会说“瞧,那是我学生!”自豪的语气就像在炫耀自家的孩子,没办法,这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后的安慰。</h3><h3> 比如,我现在就想炫林家春这个雕刻家。</h3> <h3></h3> <h3></h3> <h3>  还有这个旅居非洲,历尽坎坷,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的林美云。</h3> <h3></h3> <h3></h3> <h3>  每年的教师节、春节,他们都会在短信或微信或QQ上送来祝福,这就够了。其实,无论他们以怎样的方式想起他们的老师,我所看到的都是一颗感恩心,一份纯正的师生情。</h3><h3> 从教二十多年,学生的年龄阶段自然是不同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追求,有做生意的,有公务员的,有长大后就成了我,还有的还在上学。或许功成名就,或许小有成就,或许正奋力在学海中,也或许生活举步维艰,他们正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拼搏着,但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我都一样爱着他们,一样为他们祝福,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董老师的学生”,想到此,更平添无限自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