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无题》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h3><h3>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h3><div>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iv><div>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iv><div>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div> <h3> 其实,这首古词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为题的诗篇。</h3> <h3> 其诗唯美,哀婉,流传千古,盛而不衰,尤其是诗的三四句更是经典之笔,本意为: 春天蚕就开始吐丝,直到它死了才会停;蜡烛直到完全变成了灰烬烛泪才会干。 </h3><div>寓意: </div><div>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div> <h3> 这首诗的经典之笔,历经演绎,最终用于赞美教师这一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古代触笔哀婉的诗句还有很多,其中,“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h3><div> 其意,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div> <h3> 纵观,这两款,四句诗,用来歌颂伟大的教师群体,的确太恰当不过!看似略显悲壮,甚至有些凄惨,但历经一生的笔耕不辍的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程度,真的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几句悲壮的历史诗句,在我看来都不能完全的诠释教师一生的奉献和牺牲!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肩负着双重的使命,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多少优秀教师一生从事教育,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最终自己, 黑发生银霜.,师者尽流芳。</h3> <h3> 但是,他(她)们,为了祖国的未来,甘心用奉献和清贫守住这片沃土,高尚的师德,师魂,难道不值得大力呕歌吗?答案是肯定的,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是教师,天底下最最神圣的职业也是教师。曾几何时,有一种声音,极力反对用悲壮的词汇赞美教师。但事实终归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在教育的长河里默默耕耘,这又何尝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呢。教师是永远值得歌颂的使者!在教师节之际,祝所有的教育同人,节日快乐!幸福绵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