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原 创 】</b></h3><h3><b> 我的乡愁我的情,走在大山里不知何时有了这种感觉……</b></h3><h3> 太行山大峡谷生活体验(一)</h3><h3><br></h3><h3> 山上人家。順着山里人的路,从峡谷底部走上山巅,走进山村,走进山上人家,住进了山里人的家院。<br></h3> <h3> 苍翠欲滴的柏树荫里,"山上人家" 在红灯笼地映衬中显得格外喜庆,没有院墙的院子里晒着洗净了的白色的床单被罩,整洁利落舒眉爽朗,门口外边石墙下摆放着一把四腿儿高凳是方便行人还是迎接游客?没有多想,它给了我一种亲切感。</h3><h3> "来了?住这里没啥好的,家常便饭吃饱,想吃啥吱呼",老房东慢慢地操着地道的山里话。简单的话语,却是真情实意,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h3><h3> 夏末秋初的太行山 ,大峡谷山顶的轻风里:</h3><h3><b><br></b></h3><h3><b> 厚道实在——山上人家使然</b></h3><h3><b> 古朴纯正——山村风情依旧</b>。</h3> <h3><b> 大锅小锅老灶台,蒸煮烹饪绕木柴。</b></h3><h3><b> 火燎烟升出味时,知青往事翻上来。</b></h3><h3>多么热悉的灶火锅,多么温馨的场景啊,两年半的插队知青岁月,当然也围着这样的老灶台转了两年半。日出劳耕,下晌吃饭,不仅学会了农活儿,也学会了做饭,从第一次在这样的大铁锅里学烙大饼开始,直到蒸馒头,擀面条,炒饭炖肉炸油饼儿,当时想吃的能吃到的无一不通。当然更是学会了珍惜粮食,到现在还保留着掉在桌上的饭粒儿一定捡起来吃的习惯。记得一九七零年单独在农村过春节破五的那天,包完饺子放在灶台的案板上高兴地和小伙伴们打篮球去了,可等我回来一看饺子整整齐齐地少了一半儿,老房东告诉我那一准儿是让老鼠拉走了,当时我那个心疼哟……</h3><h3> 不同的是我们那时的农村在平原,这里是山区腹地。不同的是山上人家的灶火锅台规格大,我们在农村用的灶火锅有风箱,这里不用,看样子是立火由风道通过老石板屋的土坑从屋顶烟囱冒烟,同时热了坑也有了风的助力,聪明的山上人家啊,既省力又节约。还有就是盛三桶水的是大锅,盛一桶半水的为小锅,不像我们那时候管锅的大小称谓几印几印的,我们用的是盛一桶水的小锅,至于几印记忆也模糊了……</h3><h3> 其实他们早已有了电器煤气,可就是不舍得拆掉这老物件儿,还时不时地用上一用,这是他们思想上挥之不去的深刻呀,这是他们感情上地浓稠地怀旧啊……</h3> <h3><b> 现在看来,保留着这些老房屋老物件儿并不是单纯的舍不得或者穷家难舍呀。</b></h3> <h3> 新的房屋早已落成,彩电空调洗手间一样儿不少。自来水也早已接到家里。</h3> <h3><b> 浅浅的阳光,薄薄的云彩,缓缓的金风,秋初午后的山上人家一片安祥。</b></h3> <h3> 诚然,我说的山上人家并不是单指一个接待游客的农家院。大山主峰下的树林里,这边一屋,那里一院,山村里的山上人家,户户安居一片安静。</h3> <h3><b> 老屋老缸老碾盘,炊烟袅袅石板院。</b></h3><h3><b> 椒木三树石径边,老夫老妻飨午饭。</b></h3><h3>这对老夫老妻是这座看似有些简陋的石板房院的主人,他们在这里养育了一双儿女,如今都已长大成家立业,儿子出息了去了城里创业安家,女儿嫁给本村南面的山上人家。</h3><h3> "别看人家六十九岁了,也做了食道癌手术,身体硬着呢,整天价闲不着",话语中带有很多赞许的意思。是啊,在山上的这些日子,我常常看见他扛着干活的家什,园中地里忙个不停,还经常看见他和主人家的大黄狗嘻嬉,说来也怪这大黄一见他就站起来前爪扑在他身上亲热,任其摆弄。也经常看见老伴在旁边的守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肩上扛着东西,笑哈哈地走在路上的样子,一身辨不清什么颜色却也干净的衣服……</h3> <h3> 话说回来,老夫老妻的就是不愿意也不想去城里住。是儿子儿媳不孝或者关系处得不好吗?不是都不是,就是想住在自己的家里。</h3> <h3> 就这样相依相伴,其乐融融。</h3> <h3><b> 秋初午时天儿还挺热,这双年迈的老伴儿安静地坐在老屋石板房院墙的边上,静静地吃着午饭,我支起三角架,调试镜头用时良久,两个老人依然静静地吃着饭,那目光却是顺碗沿儿看着墙根…… </b></h3><h3> 还有一次,两个老人几乎并肩靠在自家的山墙上,脸朝着外面有说有笑地吃着东西,我刚举起相机,那老汉朝我笑笑,举起手中的大饼朝我㨪了又㨪,那意思就不用说了吧,我举在空中的相机停滞了,我的思想思维也停滞了,那无语的笑容举止,那至简的热情场景把我融化了,深深地融化了……<br></h3><h3> 顺便说一句,这院墙边儿的石径小路,一边儿直通县乡公路可到城里,一边儿连着山村便道直到本村的女儿家。</h3> <h3><b> 古老山村纯朴风,山上人家有性情。</b></h3><h3><b> 石院从容笑待客,熟知腰疾乃个中。</b></h3><h3>一条修茸的石径小路弯弯,悠悠地将我引进坡上一片石院古宅,生态原始感觉很好,在一个院子里拍照时一个山村大婶走进我的镜头。是我错了,原以为院中无人,其实院儿里干净得很,到处都有生活痕迹。简短地会话中得知她头些日子在城里女儿家住,由于腰间盘突出,现在刚回来。吃饭了吗?以后常来啊……简短地问候和邀请显出热情和真诚。</h3><h3> <b>一阵暖流过后感到话语的沉重</b>,有病了在女儿家住了些日子,腰间盘突出慢性疾病不管好利落没有,就回到山村的家中,<b>是害怕给女儿添麻烦还是担心山上家里,一个老妪一片老宅,这是一种什么感情啊?</b></h3><h3><b> 山外的儿女们呀,常回山上的家来看看吧!</b></h3><h3><b> ……</b></h3> <h3><b> 山村里的老物件儿,一幅山村家园图,哦,放大了看啊……</b></h3> <h3> 悬崖上的贤麻沟村委会。山上的山里人家还是习惯地称之为大队,而且山上的年轻人也自然地习惯了这种叫法。</h3><h3> 当我细心地为之拍照时,脚下的花椒树丛里传出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吃饭了吗?住下了呀" ,当知道我只身一人时,她善意地提醒 "一个人要多加小心那,深山老林里有时会有野猪的",啊,多么好的山上人呀……</h3> <h3><b> 山色温润,晚露染上村子东面的四方脑山,山上人家告诉我:明天有雨……</b></h3> <h3><b>撰 文 :MC</b></h3><h3><b>摄 影 :Lymm</b></h3><h3><b> 2017年9月13日(丁酉年七月廿三)于北京</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