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十六岁花季遇上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纯真无邪的同学分成了若干个派别。出身好的同学为了保卫毛主席而组建了红卫兵组织,但是出身不好的同学是不能参加的。批斗老师的事情开始了,写大字报的批判升级为侮辱人格的戴高帽、挂破鞋游街示众。接着,有些同学的父母也挨了批斗。受压制的同学开始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成了"二七公社"造反派,整人的同学成了保守派,中学生组织的"铁军"就是代表。同学不亲,父母不亲,阶级感情深。武斗的对象指向了昔日同学,不同观点导致分裂成三大派,国棉六厂、郑州烟厂死人的武斗,以中央文革表态支持"二七公社"后开始逐步结束。随着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或下乡、或进厂、或上高中,从此天各一方。五十年,各自走过人生的一大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当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我们,终于又聚在一起,回忆五十多年前的如花岁月,最美的一段人生旅程。</h3> <h3>我们是从郑师附小毕业,升入十中的小学同学。左起:蓝蔚蔚、赵希平、李永凯、张力生、杨福来</h3> <h3>杨福来是郑师附小的少先中队长,品学兼优,比我大两岁,他仅上了一年多初中就因家庭贫困退学参加工作了。但他最热心,把五班同学组织起来,年年聚会。这次就是他又盛情邀请我们6班同学参加他们的活动。夏新生,是我的患难之交。虽然不是一个班,我们却比一个班的同学还亲。</h3> <h3>我们班的女同学葛淑惠、闫淑荑、徐俊英,我第一眼仅认出了徐俊英,曾经同桌的闫淑荑、坐在我前桌的葛淑惠竞然一时认不出来。</h3> <h3>和当年的班长葛淑惠交谈。</h3> <h3>被5班邀请的6班及68届一名同学合影。</h3> <h3>我与杨福来、夏新生交流。</h3> <h3>全体参与人员合影。五班的老班长陈丽君、崔天增、高雪琴为活动出了不少力。</h3> <h3>诗歌朗诵。</h3> <h3>朗诵</h3> <h3>合唱</h3> <h3>班上的女同学</h3> <h3>丰盛的宴会,历久弥新的友谊,我们期待下次再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