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老了——与你们同框是我们的福

兰沁心

<h3>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年,按父母的说法:父亲该吃88岁的饭了,母亲该吃86岁的饭了。</h3> <h3>  记得我90年嫁进婆家的那些年,母亲每年三十晚上都亲自下厨,弄一大桌菜,儿女们都回家团圆,家里的那个热闹劲,别提有多开心,多快活了,那情景,那场面现在仍记忆犹新。</h3> <h3>  婆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公婆都是为人老实厚道,工作踏实肯干的工人,他们善良,宽容,乐观,豁达而平凡,一生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成绩,唯一让他们欣慰的就是三个和睦,幸福的儿女,亲手带大健康,快乐的孙子。</h3> <h3>  曾记得我刚嫁到婆家的时候,年轻,贪玩,身体不是很好,爱生病,家务事我愿意做就做,父母从不责备,每次看病抓回的中药,母亲都替我熬好,有时候还送到手里。</h3> <h3>  母亲这辈子在家里从来都是任劳任怨,辛苦操劳,脏活,累活抢着做,好吃的都留给丈夫,孩子们,有时候生病了也不说,做好了饭叫我们吃,自己说不想吃就去睡了,当时我们年轻不懂,后来才知道是母亲病了。</h3> <h3>  父母从不说三道四,东家长,西家短,特别是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总能在平淡无趣,波澜不惊的日子里发现别人的优点,每每与之交谈都甚是愉悦。</h3> <h3>  母亲是一个和蔼可亲,笑声爽朗,勤俭持家的人,以前我们常常笑母亲最会织拉毛毛衣,因为常年操持家务,全家人的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买菜做饭都是母亲一个人做,长年累月下来,一双手变得非常粗糙,满是老茧,所以织毛衣的时候手非常挂线 ,毛衣织好后就变成毛绒绒的拉毛毛衣了。现在拉着卧床多年母亲变得细嫩的手,想想以前说过取笑的话,心里只有愧疚,脸红,心疼啊!</h3> <h3><font color="#010101">  母亲是那种传统的中国妇女,丈夫是天,儿女是命。我嫁到婆家28年,母亲与我从没有红过脸,也没看见母亲与邻居争吵过,与父亲意见不一致时,从来都是她让步,有时候我们觉得母亲是正确的,替她抱不平,问母亲为什么你总是忍让父亲呢,母亲说:“年轻的时候主要靠父亲养家吃饭,现在年纪大了,也就习惯了,再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得必要事事都争赢,猪吵卖,人吵败,家和万事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俗话说,慈母严父,但在我的眼里,父亲同样也是那么慈祥。</font></h3> <h3>  父亲性格内敛,不善言谈,也不苟言笑,工作中是骨干,家里是顶梁柱,一家之主,28年里我从没见父亲暴脾气。</h3> <h3>  父亲一生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不喜欢打牌,喝酒,只是喜欢抽抽普通的香烟,对钓鱼情有独钟。父亲的手非常巧,钓鱼的工具都是自己亲手做的,一根普通的竹子鱼竿常常钓好多鱼回家。嫁到婆家前几年常常听母亲说:“老头子以前钓鱼厉害得很,经常早晨出门,晚上总是用背篓背鱼回家”,最让我们羡慕的是母亲说团鱼不好吃:“老头子以前出去钓鱼 ,有时候钓好多团鱼回来,最多的时候用背篓背,团鱼背回家不像现在佐料齐全,油都没有多放的,就放一点盐清水煮当主粮吃”。每次听母亲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时候,总能感受到母亲眼里流露出对父亲的欣赏和崇拜。</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让人欣慰的是父亲身体康健,要满88岁的人了,除了有美尼尔氏综合症外(偶尔复发过几次),多年体检内脏都没有问题。也最让人遗憾的是,父亲严重晕车,80多年只做过几次汽车,基本就没出过远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7年我和老公陪父母到黄水避暑,看见坐在轮椅的母亲,多了一条腿的父亲,突然觉得他们真的衰老了,我问老公有多久没与父母合影了,此刻我们才意识到,其实我们已经忽视父母很久了。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有着“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国家,但事实是“老”与“幼”的天平是不平衡的,我们更乐意注重“幼”,我们身边常常听见有人说:我要带孙子,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年迈父母的人比比皆是;翻开相册可能更多的是自己童年时代与父母年轻时候的留影,自己与儿女,孙子的纪念照,又有多少是自己与步履蹒跚,白发苍苍父母的合影呢?</font></h3> <h3>  我们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父母含辛茹苦,用一生的爱守护和陪伴着我们。现在父母老了,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和守护,趁双亲健在 ,多留点时间陪在父母身边,多拍点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片段,多点记录,就会多点回忆,人生才少点遗憾。</h3><h3><br></h3> <h3>  父母老了,母亲病了,做儿孙的真心祈祷:母亲身体快快好起来,父亲母亲健康长寿!快乐逍遥!也祝天下的父母身体康健!平安吉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