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

下辈子我要当兵

<h3>今天儿子月考语文成绩出来了,跟家长聊天中谈到了有关作文的事情。看到孩子们的作文成绩,确实让人汗颜。玩笑中,谈到了自己以前作文的事情,人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奈何本人非好汉,为人喜得瑟,瞎吹胡掰授人以柄,让其质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故,行文一篇,抛砖引玉,浅谈作文之愚见,为君小添一笑。</h3> <h3>孩子们作文差,错不在老师,也不完全在孩子。如今时代,是智能时代,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孩子们已经被“智能”包围,娱乐,游戏,影视等新奇玩意层出不穷,孩子们已经没有可以安静的放下一张书桌的地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想让孩子们潜心向学,我自认为是“痴人说梦”,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们对精品文章,中华传统文化的揣摩、思考、吸收的氛围丧失,对很多知识的认识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们,要想达到作文“下笔如有神”显然是好高骛远。所以在开篇就希望家长们不要期望过高,那样会伤神伤心。</h3> <h3>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同样适用于作文。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是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心愿。如何提高?这是核心。不能以为提供更多的所谓“高考状元作文”做范文就可以,问题的关键是写作技巧。当然,有关写作技巧,语文老师肯定是个中高手,对学生也是倾囊相授。俚语说:“各师各教,众口难调”。这里我毛遂自荐,班门弄斧谈谈自己的经验。</h3> <h3>写文章,首在审题。审题:就是通过写作者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就自己的浅见而言,高考作文题目一般围绕的是当前社会最常见,影响巨大,而且考生能切身感受,具有高中思维逻辑能认识和理解的事情来命题,结合“考试说明”中思想健康,中心明确这两个要求对事情和事件进行剖析,阐述自己的观感。面对这一现状,老师、家长要能引导孩子们关心时事,不断拓宽视野,多看时事评论……呵呵,我知道这对大家来说都是“知易而行难”,因为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同年时有主见,很难让他们听老师和家长的安排,说老实话,我儿子就不听我的。</h3> <h3>次立意:立意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通过审题分析思考了命题者的意图后,确立好自己的写作对象、范围、重点、素材、文体,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爱憎和追求,积极主动向读者(这里只能是考官)展现文章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当然,做为考生,作文中无论是表达观点,还是抒发情感都要考虑是否合乎客观规律以及审美标准,是否具有积极意义。简而言之,立意要做到“准”“深</h3><h3>”“新”。准,就是立意一定要紧扣命题。深,就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命题提供的材料,由此及彼,紧紧围绕中心,深入浅出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新,就是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未发。”意思就是在保证观点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让自己的观点新颖,退一步讲,就算是“老生常谈”的观点,也要以比较新颖的写作手法让人感觉“耳目一新”。</h3> <h3>审题,立意之后,就是命题(如果考试是自由命题)。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题好一半文”就充分诠释了标题对文章的重要性。依本人之浅见,文章标题要做到“精”“准”“新”也就是说,标题一定要精简,要能准确表达中心思想,要能让读者耳目一新,有想看文章的冲动。</h3> <h3>审题,立意,命题之后,就是真正的动手作文了。经过上面的深思熟虑后,考生应该是“成竹在胸”,已经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到这时也就没有啥客气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扬长避短”在有充分“自知之明”的前提下,避开自己陌生的素材,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新颖的,别人不易或不能想到的素材,紧紧围绕主题,酣畅淋漓的一展自己的风采。</h3> <h3>最后是结尾,结尾切记要精炼,最好可以做到收放自如,点题之余要“惜字如金”,让读者达到如听曲完毕,琴音嘎然而止,曲终人散而仍回味无穷之意境。切忌“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h3><h3>”。</h3> <h3>以上都是个人浅见,诸君看后删除即可,切莫当真,以免贻笑大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