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h3><h3>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h3><h3>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h3><h3>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h3><h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重庆32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他们无私奉献,他们是学生心中的女神,他们是学生眼里的才子!</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r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太多的话藏在心底。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优秀老师们的教育故事!</span></h3> <h3> 刘纯安1997年大学毕业就来到重庆三十二中当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刚当老师那会,虽说年纪比学生大不了几岁,他却如一位家长般,特别爱包办,每天早出晚归守着学生。</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其间,刘老师也意识到这种管理学生的方式有问题,尝试改变,但责任心重的他总禁不住事事亲为。"实际上都把学生守傻了,没能给他们自由成长的机会和空间。"现在回想起来,刘老师不禁摇头。</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名坚强的患病学生促成改变</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显著的改变发生在2010年,刘老师带的班级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身高不足1.2米,行走靠双拐的于峰(化名)。于峰因为先天性疾病而致残,行动不便,肾脏也有问题,每月要做一次透析。然而整个高中三年,他都不曾请过一次病假。</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日常生活中,于峰也非常独立自主,学习勤奋,乐于助人。同学们学习上碰到不懂问他,于峰都会耐心细致地给同学讲明白;同学们同样会以行动回报,上学时去校门口接于峰,放学时为他提书包。2012年高考中,于峰以全校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重庆邮电大学。</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于峰的坚强,让刘老师忽然明白了重庆三十二中办学理念中"助人自助"的真谛,"学生自助,才能做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学生助人,更拥有了为他人、为社会贡献的能力。"</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以后,刘老师"放手了",班上事物都由学生自己打理。</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运动会,学生自主报名参加项目,自行组织后勤、宣传、拉拉队等;文艺汇演,学生自编自导节目;黑板报,每两组学生合办一期,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发光</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刚开始,并不尽如人意,同学们总会犯些小错,刘老师就忍着,"给学生犯错的机会,更能促进他们的成长。"刘老师是对的,经过一段时间,同学们越做越好,不仅仅能承担责任,还能更主动地作为,想在老师之前。</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重庆三十二中开展教室"无垃圾桶"环保行动,刘老师班上的生活委员立即为同学们购买了挂钩和环保袋,让学生便捷处理垃圾,想得非常周到。清洁委员对班上的清洁卫生也安排得有条不紊,全班同学还共同形成了清洁卫生的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班上的经济大权班费也是由学生自行管理,从未出过差错。</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放手后,刘老师可以"偷懒"了,同学们却更自主、自立、自助了。对此,刘老师特别感谢于峰。巧合的是,六年后,当"助人自助"已内化为刘老师所带班级文化时,于峰的妹妹又成为了刘老师的学生。</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这位女孩与他哥哥一样,需要靠双拐生活,也与他哥哥一样,独立自主勤奋。她靠自己的努力学习绘画,从未报过绘画班的她,画作被专业老师评价"太不可思议了"。</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前不久,刘老师特地为她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在班上用投影仪一一展示她的画作,让他自己和全班同学再次被深深触动自助者天助!</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笑声明朗,身材修长,干练短发,梁敏从教17年,仍热爱着让她迷恋的三尺讲台。她出生于教师世家,从小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立志当名教师,大学毕业后,她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化学老师。</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她眼里,自己是一个颇为严肃的老师,学习大过天,而在孩子们的口中,她却是一个认真又有趣的好老师。</span></h3> <h3> 高二一班的邓铭从前是个不爱说话的"闷葫芦",化学成绩也不理想。通过在同学中打听,梁老师找到了原因:邓铭有点"怕"她。这之后,她就尽可能地找邓铭聊天谈心,让她逐渐卸下心理防线。<br /></h3><h3><br /></h3><h3> "梁老师会让我单独去找她背书,和我聊天,一直鼓励我,成绩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步提高的,不着急。"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鼓励下,邓铭的成绩一天比一天好,性格也一天比一天开朗。</h3><h3><br /></h3><h3> "我的成绩从50多分提高到了80多分,都是梁老师鼓励我的结果。"而现在,梁老师却不怎么爱管她了。</h3><h3><br /></h3><h3> 原来,梁老师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提倡自觉,反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会更用心地督促他们背书、找问题,甚至在生活中频繁地寻找实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地,班上的孩子们不仅爱上了化学课,也爱上了梁敏这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h3> <h3> 1987年走上讲台,余友斌已从教30年,是一名备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老教师。逢年过节,总有学生来看望他,不少学生回到重庆后,第一时间不是往家跑,而是先到余老师这报到。</h3><h3><br /></h3><h3> 他,魅力何在?</h3> <h3> 2006年,余老师因身体不适住院了。出院后,余老师没有听从医嘱继续休息,而是急匆匆地赶回学校,看他日夜牵挂的孩子们,走上他日思梦想的讲台。<br /></h3><h3><br /></h3><h3> 上完第一堂课后,一个女孩追上他,一手拿着一个雪梨羞涩地递过来,"余老师,吃梨身体好",说完把雪梨放在他手上,就转身跑了。</h3><h3><br /></h3><h3> 看着女孩消失的背影,余老师眼中湿润了。</h3><h3><br /></h3><h3> "这个孩子一直都很内向,家里经济也不宽裕,在班上不多说一句话。"余老师说,"作为任课老师,我对她并不熟悉,她却能大着胆子,把自己仅有的水果送给我,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啊!"</h3><h3><br /></h3><h3> 这两个雪梨对余老师的触动不止于此,他忽然意识到,好学生、善于表现的学生、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内向的、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会被忽视。</h3><h3><br /></h3><h3> 然而,不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获得老师公平的关爱吗?更何况,学生们的眼里心里其实都装着老师,很在乎老师的关注。</h3><h3><br /></h3><h3> 此后,余老师把目光更多地投射到这群孩子身上。他关爱的目光也让这群孩子发生了"化学反应"。</h3><h3><br /></h3><h3> 送雪梨的女孩与余老师走得更近了,也在他的鼓励下越发自信,敢于直视家境的困难和体谅父母的难处,放弃考大学的梦想,选择了职高,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h3><h3><br /></h3><h3> 与她类似,还有一位名叫林能源的学生,初中期间成绩都比较差,尤其是英语,也因此有些自卑。</h3><h3><br /></h3><h3> 林能源喜欢书法,余老师发现这点后,在书法上有造诣的他常常与林能源探讨,渐渐地与他成为了朋友。在余老师的建议下,他也选择了考职高。由于无需考英语,他成功考取了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毕业后又保送重庆师范大学。</h3><h3><br /></h3><h3> 给每个学生以关注,在爱的呵护下,他们都能成就自己的人生。</h3><h3><br /></h3><h3> 不唯分数论 更看重学习的质量</h3><h3><br /></h3><h3> 张瑜(化名)考了班上第一名,可是却委屈地哭了,因为没有达到他父母预想的分数。这件事余老师一直都记忆深刻。</h3><h3><br /></h3><h3> 他主动给张瑜的父母打电话,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分数不是第一,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去不断体验更重要。"</h3><h3><br /></h3><h3> 而这,正是余老师所看重的"学习的质量",不只是包含分数,更多包含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体验等等。</h3><h3><br /></h3><h3> 张瑜因为太在意父母对成绩的看重,其他方面反而相对落后,不善与人交道,体育差,心理素质不好,也导致了成绩波动大。</h3><h3><br /></h3><h3> 余老师常与他谈心,让他释放来自父母的压力,手把手教他掷实心球,帮助他融入集体。渐渐地,张瑜不再那么倍感压力山大而患得患失了,对学习反而更有兴致了。</h3><h3><br /></h3><h3> 其实,刚当教师那会,余老师也是把成绩作为第一标准,后来在教学实践中才慢慢"醒悟"。</h3><h3><br /></h3><h3> 30年,在从教的道路上,余老师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育人之道的思考与探索,即便现在已经是一位老教师,教过上千名学生,他依旧坚持每日反思。</h3><h3><br /></h3><h3> 他说,"每个时期的学生都不一样,时代的需求也不一样,作为人民教师,不得不担负起人民所期待的责任。"</h3><h3><br /></h3><h3><br /></h3> <h3> "娟姐,娟姐"在重庆三十二中初中部的走道里、办公室里,经常能听到学生们如此称呼李贵娟,实则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即便如此,从教以来就被学生们冠以"娟姐"的称号一直形影不离,伴随她26年了。</h3><h3><br /></h3><h3> 当年,学生称她"娟姐",确实因为与她的年龄相差不大;而这之后的二十余年一直被称"娟姐",更多是孩子们对她的信任,把她当做了无话不说的"知心姐姐",且总能从她那得到慰藉。</h3> <h3>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在从教的那一刻就始终源源不断,温柔如春风细雨。<br /></h3><h3><br /></h3><h3> 问她为什么,她说了两个字"传承"。</h3><h3><br /></h3><h3> 李老师初中、高中都是在重庆三十二中就读,当年就是重庆三十二中老师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立志未来也一定要当一名人民教师。</h3><h3><br /></h3><h3> 李老师回忆到,有一年自己生病,班主任谢仲怡专门给她煮了鸡蛋面,端到宿舍里看着她吃完,还帮她拿药、量体温,"就像对待女儿一样"。病愈后,语文老师张成连利用放学时间单独给她补课,还特地为有着良好语文基础的她拓展了教学内容。</h3><h3><br /></h3><h3> 1991年,大学毕业后,李老师回到重庆三十二中,如愿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曾经在中学时代教过她的老师又再次成为她工作上的导师,曹正碧、张成连辅导她的语文教学,钱光惠、敖光珍指导她如何当班主任。</h3><h3><br /></h3><h3> 从老一辈的教师那,李老师说她收获了当人民教师的真谛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她将用自己的教育生涯去传承这份难能可贵的品质。</h3><h3><br /></h3><h3> 是的,26年来,她一直都是如此做的,也因此成为了学生心中最可敬的"娟姐""娟妈"。</h3><h3><br /></h3><h3><br /></h3> <h3> 播撒爱意,由心而教,易春梅当了半辈子老师,最得意的不是得过多少奖,不是学生考上了多少名牌大学,而是她教过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带给她的最真挚的感动。</h3><h3><br /></h3><h3> "爱他们,也让他们学会爱",这是她时常提醒自己的教学名言,也始终贯穿于她的教学生涯。</h3> <h3> 她说,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本能。</h3><h3><br /></h3><h3> 2002年高考结束不久,易老师刚放下的心却被一个电话再次揪了起来,"易老师,你可以借我一点钱么?"电话那头是班上一个特别的女学生王丽(化名),成绩优异,家庭贫困,如愿考上本科于她来说,却更像一个"灾难"。"你需要多少钱,我马上给你打过来",易老师语速飞快,因为她知道,可能自己,就是这学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年,易老师的工资仅为每月280元,当晚,她就找朋友借了1000元,立马打到了王丽的账户上。而现在,她却云淡风轻地笑说,"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作为老师的本能。"一晃15年过去,王丽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当了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并时时感恩于易老师当年的帮助。这段经历让易老师更加坚定"爱的教育"的神奇魅力。在这以后,她更是将爱的教育融入到她的课堂中。</h3> <h3> 林玲,重庆三十二中英语教师,从教28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课改,她都激情不减,教学上多次获得国家、市区一等奖,同时笔耕不辍,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市区一等奖。这些光荣的背后,支撑她的就是一堂又一堂的英语课,"课堂永远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h3><h3> 2003年以来,重庆三十二中总结几十年来的办学历史,提出了符合校情、学情的"自助教育"科研课题,随后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自助学堂"教学模式,林老师是这一模式的探索者,也是践行者。</h3> <h3>在她的英语课堂上,"先学后议,以学定教""先练后讲,讲后反馈"已成为常态,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变成了学生自学为主的自助学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