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瘦得这般玲珑婀娜,瘦得这般纤柔羞怯

天涯看花

<h3>从小只知道福州西湖最美,后来才知道杭州西湖最美。在炎炎夏日,扬州瘦西湖一游,才发现,瘦西湖更有她的玲珑精致。</h3> <h3>“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首诗,应是对瘦西湖之瘦较好的诠释。</h3> <h3>在我看来,瘦西湖之瘦,在于她桃柳夹堤,夹出那苗条、窈窕、剔透的身姿,几分纤柔,几分羞怯。</h3> <h3>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h3> <h3>湖岸的亭子旁,古老的树木已然枯断。不知哪位园艺师沿着它的残躯,缠绕出生机盎然的新藤,成了瘦西湖的园艺杰作。</h3> <h3>长堤春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多情最是扬州柳。</h3> <h3>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h3> <h3>吹台,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h3> <h3>大虹桥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桥,如长虹卧波,改名虹桥。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h3> <h3>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h3> <h3>“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h3> <h3>二十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h3> <h3>时值盛夏,荷花池内,荷花已然盛艳,在微风里轻轻摇曳,婷婷袅袅,尽情绽放着最灿烂的笑靥。</h3> <h3>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其实夏日扬州也别样美,遗憾的是只见柳绿,不见桃红。</h3> <h3>在这里,你既可以沿河而行享受自然美景,或是走进亭台楼阁,品味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墨宝,你也可以坐上船,感受当年乾隆皇帝游湖的逍遥心情。</h3> <h3>这里还曾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必游之处,如今看到的大虹桥、钓鱼台、白塔、熙春台等建筑景观,都留下了与乾隆皇帝不可分割的故事。</h3> <h3>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吟诗作画,留下了众多墨宝和故事,而且还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h3> <h3>每到夏季,瘦西湖开放夜游时,可以在此欣赏灯影下的亭台楼阁和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人在船上,凉风习习,十分惬意。</h3> <h3> (部分史料摘自百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