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战友相聚大杨树

康乃馨

<h3>  说我们是战友,因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一起在兵团五师煤矿工作过,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叫险,一起走过了那段蹉跎岁月,后来又各奔东西。多年以后再见面,不管当年熟悉或不太熟悉的,只要说:我曾经是五师煤矿的,我们就感到非常亲切,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不是同胞,却亲如兄弟姐妹,不是亲人却时常牵挂,因为我们是战友!<br></h3> <h3>这是当年一坑矿井遗址,远远的还能看见矿井入口处的洞口。周围是茂盛的麦田。</h3> <h3>曾经在煤矿工作过的张凤芝,高丽艳,丁海云一行3人故地重游,感慨万分。</h3> <h3>.</h3> <h3>煤矿办公楼(小二楼),当年辉煌的时候这里车水马龙。</h3> <h3>八十五矿医院大门,这里救治过多少病人和受伤的矿工,又有多少新生命在这里诞生,我儿子就是在这里出生的。</h3> <h3>医院侧面。</h3> <h3>矿幼儿园,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都人到中年了吧。</h3> <h3>八十五家属区百货商店和粮店,当年的商业中心,生活日常用品,粮油供应都在这里。</h3> <h3>商店门口停满了车</h3> <h3>远看商店和粮店</h3> <h3>五师煤矿学校,从刚建校几名教师,几十名学生,发展最辉煌的时候,五.六十名教师,三.四百号学生,2010年彻底解体,并入了农场局学校,是煤矿最后解体的单位。</h3> <h3>远看学校。</h3> <h3>近照,已经变成了养鸡场。</h3> <h3>教室的牌子还挂在墙上。看了很酸楚。</h3> <h3>昔日人来人往的杨树东火车站也变的冷清了,客车也不在这里停靠了。</h3> <h3>带着孙辈看看爷爷奶奶工作过,爸爸妈妈长大的地方。</h3> <h3>八十五通往矿区的铁路。这里留下了我们多少足迹?</h3> <h3>八十五铁道口,每天上下班必经之路。</h3> <h3>十户房,已拆的差不多了,还有及少的几户人家没搬走。</h3> <h3>这些战友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大连,上海,深圳还有大杨树东的,可以说山南海北,五湖四海,相识几十年,分别几十年,能在杨树东相聚,真的不容易。套用一句俗话:这是缘分!</h3> <h3>看看这些在煤矿一起下过井的兄弟还能认识几人?</h3> <h3>一起工作过的姐妹们</h3> <h3>都是二坑的老同事,老朋友。</h3> <h3>回到了故乡,就多聚一聚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h3> <h3>又是一次再相聚</h3> <h3>看看今天的大杨树,天是那么篮,水是那样清澈透明,山是那样的绿,空气是那样的清新,这么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早年咋没发现呢?</h3> <h3>杨树东农场局新面貌</h3> <h3>新区夜景</h3> <h3>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回我们的故乡大杨树看看,我们常思念的家乡,永远牵挂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