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麻国栋

<h3><font>  麻国栋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任年轮飞逝,身边琐事不断,老师的音容笑貌仍会时常浮现在眼前。</font></h3><h3><font><br></font></h3><h3><font> 记得是1987年的9月1日。那一天,我正式成为老师的一名学生。当时的麻老师身为呼市回族补习学校校长,不仅要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同时还兼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如此之大的工作量别说是对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即使是一个青壮年也是难以承受的。说实话,除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实在找不出别的原因能让一个60多岁,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始终无怨无悔,就这样"累并快乐着"!</font></h3><h3><font><br></font></h3><h3><font> 麻老师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每篇课文他都要求我们反复大声朗读,直至非常熟练。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每篇课文他都会给学生作示范朗读,老师读文章时总会摘掉眼镜,微合双目(因为几乎可以整篇背诵),语调抑扬顿挫,充满感情,每每总令学生忘掉他的口音,完全沉浸在文章的意境当中。</font></h3><h3><br></h3><h3> "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是麻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会在晨读时间,或者自习课上匆匆走进教室,搞一个听写某篇课文的突然袭击。开始同学们不是很理解,可随着"袭击"的次数多了,同学们的书写和阅读能力也都在不断地提高,大家才渐渐领悟这句话的真谛。</h3><font> &nbsp;</font><h3><font> 麻老师发自内心地热爱着自己的学生。教学和行政管理之余,他经常和学生待在一起做做游戏,或打打篮球。因为学校的操场很小,有时稍不注意,球就会越过围墙,掉入附近的居民院中。一天,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而且还把人家屋子窗户的玻璃也打碎了。这家的男主人大动肝火,竟然把跑去捡球的一个男生打了一个耳光。于是我第一次看到了麻老师发火时的样子。麻老师领着这个学生冲到那人面前,身体前倾,脸涨得通红,大声吼道:打坏你的玻璃,我们负责赔偿,可你凭什么打我的学生?谁给你这样的权利了?你必须马上道歉,并带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否则一切后果全由你来承担。那人张张嘴还想说什么,可看看正气凛然,怒火中烧的麻老师和身后一群跃跃欲试的学生们,最后还是乖乖地低下了头。</font></h3><font> &nbsp;</font><h3><font> 麻老师严谨当中,时常还保留着一份率直的童真。一次在麻老师的作文课上,因为布置的题目正中我意,我才思泉涌,一笔挥就,早早地交了文章(麻老师的作文课都是随堂作文,两节课连着上,谁写完就交上去,他当堂就判)。他很快地看完,摘掉眼镜,上下打量了我一眼,大笔一挥,"抄袭"—两个鲜红的大字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先是愕然,接着一股强烈的屈辱感激发出了我的勇气,我直视着他的目光,一字一顿的大声说道:您凭什么说我是抄袭?这就是我自己写的!他的目光由平静瞬转诧异,继而嘴角竟然滑稽地挤出了几分狡黠的微笑,像是自嘲又似欣慰,低声说道:你的文章写得好,老师高兴就想逗逗你,你可不许生气哦。说着大笔又是一挥,将"抄袭"两个字划去,在下方重重地写了一个更大的"好"字。</font></h3><font> </font> <h3><font>  和麻老师朝夕相处的时光很快度过。转眼中考结束,我如愿被山东一所中专学校录取。谁知去了没几天,因为想家,我竟然一个人跑回了呼市。家人劝我返校无果,开始发动亲朋对我轮番轰炸,无奈我是横下一条心,任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是岿然不动。这时,麻老师不知从何听到我回来的消息,深夜冒雨而来。他开门见山说到:老师也有想家的经历,那是我从萨县农村去北京读师范时,当时我的年龄比你现在还小。学校的操场上有一只秋千,每天黄昏,吃过晚饭,我总要上去荡一会儿,使着劲往高荡,高了看得远啊,我是多么希望看到故乡的小村庄,自家的小土屋,还有那疼我、爱我,盼我有出息的老娘啊......<br /> &nbsp;</font></h3><h3><font> 老师环顾我家四壁,话锋一转:想家不等同恋家,想家是美好的,能够想家是幸运的,老师如果一辈子呆在农村就不会成为现在的老师,更不要说桃李满天下了。你的父母省吃俭用,送你出去读书,也正是希望你有所作为,振兴小家和大家。小家是家庭,大家就是国家。只有经历了离家、想家,才会更好地兴家,这样的道理你难道不懂吗?</font></h3><h3><font><br /></font></h3><h3><font> 麻老师的一席话犹如当头棒喝令我幡然醒悟。经过深思熟虑,我重新返回了校园。一学期很快过去。寒假回来,想着麻老师喜欢抽烟,我特意给他带了山东产的"大鸡烟"。他一边微笑地看着我,一边剥开烟盒的锡纸,熟练地用手指弹出一根烟,含在唇间,随手掏出火柴,擦着,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略作停顿,继而缓慢、悠闲地吐出一圈烟雾。现在想想,那是作为师者在自己学生面前显露的一种何等欣慰、释然,抑或自豪的神情啊!</font></h3><font> &nbsp;</font><span style="font-size: 16px;">&nbsp;</span><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如今麻老师离开我们已经20余年。追忆恩师一生——他做人光明磊落,师德高尚;做事春风化雨,桃李天下。尤其是在退休后,他以振兴民族教育事业为己任,艰难创办呼市回族补习学校,改变了众多悻悻学子的前途与命运,赢得世人广泛的尊敬与爱戴。</span></h3><h3><br /></h3><h3> 麻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h3>

老师

想家

学生

呼市

课文

抄袭

文章

一个

麻国栋

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