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手机拍摄于2017.9.北京)

曼丽

<h3> 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它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曾建辟雍,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占地约28000平米,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 </h3><h3>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成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h3><h3> 国子监东与孔庙相邻,构成“左庙右学”之制,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太学门,黑色的门柱非常醒目,甚至震撼!</h3> <h3>国子监的琉璃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它位于皇帝讲学宫殿“辟雍”的前面,可以说是辟雍的大门,牌坊中门上方,南北两面由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寰桥教泽”“学海节观”横额,历史悠久,可见古代中国的崇文重教。</h3> <h3>辟雍,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为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专供皇帝讲学的宫殿。辟雍与环山组成一体,形如一块温润的玉璧,是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理念在建筑形式上的体现。古代“璧”与“辟”为通假字,也是辟雍名称的切实来历。辟雍是现存唯一的古代皇家学宫。</h3> <h3>  辟雍大殿长、宽各17.6米,面积约310平方米,殿内下以“金砖墁地”,上为金龙合玺井口式天花顶,中间无柱抹角架梁,既宽敞华贵,且结构合理,殿内正北上方横匾及两侧楹联为乾隆皇帝御书,南侧和东侧匾额为道光、咸丰皇帝亲题,殿中设置的龙椅、五峰屏御书案等皇家器具都是乾隆“临雍讲学”时所用过的设施。</h3> <h3>彝伦堂,元代称为崇文阁,是学校藏书的地方。明永乐年间重建,改为彝伦堂。辟雍未建之前,皇帝临雍讲学,,均在此设座。门上匾额为清康熙皇帝御书。</h3><h3> 这是用手机拍的全景图,技术不熟练,请观者海涵,</h3> <h3>彝伦堂现在没有开放,只是在北门口拍了一张照片。</h3> <h3>敬一亭,现在也没有开放。</h3> <h3>这是率性堂的场景。</h3><h3>率性堂是国子监的高级班,有助教和学正两位老师,学生恭敬站立在老师身侧,向老师请教问题,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讲授有质疑,为表示尊敬,学生则要跪在老师面前,提出疑问。</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狭小的空间,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的考场,称贡院号舍,考生要连续在这里答题休息吃饭睡觉9天,期间不得走动交谈,一切活动都要在这个狭小的空间进行,真可谓“三场辛苦瘦成鬼”</font></h3> <h3>明代赵秉忠的答卷,蝇头小楷,非常漂亮的字。</h3> <h3>这可是古人作弊用的,字如小米大小。</h3> <h3>绳愆厅,是惩戒违规师生的行政管理机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