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小象姐姐在跟一些教育界大咖探讨关于孩子玩与教育结合的问题时,有位大咖提到:“现在科技的发达让人惊叹,以后很多职业都会被机器取代,我们的孩子以后出路在哪里?”。大家都陷入了沉思。</h3><div><br></div><div> 这是个不久将来可以预见的问题。不信的话,我们看看那个对全世界都指手画脚的国家—美帝。</div> <h3> 地大物博的美帝,全靠自动化机器作业,农民人口不到2%,却养活3亿美国人,还有大量粮食出口。他们的工人人口不到10%,却仍然是世界制造大国。那么,其他人都去哪了呢?毫不夸张的说,很有一部分人进入了泛娱乐行业。有谁没看过好莱坞大片的?有几个男人不看NBA球赛或高尔夫大赛的?有哪个孩子没看过或用过迪士尼出品的电影或玩具的?......</h3><div><br></div> <h3> 我们在回首看看过去的中国。我清晰的记得,以前乘火车,先是窗口买票、人手检票、上车有清洁工、乘务员、值班员、厨师等一堆人。公交车有售票员买票。高速公路,需要人手发卡和收费;取钱需要去银行柜台.....</h3><h3><br></h3><div> 而现在,高速公路有ETC,有机器发卡;停车场出入口有机器自动检测;买火车票,大部分也是通过网络购票,自动验票进站;取钱,也只需在ATM机上进行.......</div> <h3> 这就是趋势,将来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这句话不是小象姐姐自己说的,是一本书的书名。《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它说娱乐在重构一切行业规则,重新定义你的产品、消费者......从娱乐化的角度,用娱乐化方式。其实,现在很多“会玩”的职业者,已经初露锋芒了,看看Papi酱,罗胖、顾爷,国民老公聪哥......</h3><div><br></div> <h3> 如果一个孩子能玩出特点、玩出创意,那他的未来,要比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孩子要强很多倍,因为他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都可以秒杀其他孩子。看看我们的大疆创始人汪滔,一个80后小生,因为自己爱玩航模,才有了今天的大疆无人机。</h3> <h3>基于上述这些,小象姐姐提出3个观点:</h3><div> 1、让孩子多尝试不同类型的玩具,有意识的进行平衡。曾听过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只喜欢轨道车、我孩子不喜欢玩具只爱看书等”。其实孩子本身的天性就会有偏好,正因如此,父母更要有意识地进行平衡。例如喜欢拼图的孩子通常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比较好,那么是不是想象力有所欠缺呢?爱看书的孩子通常都喜欢安静,那么是不是不大爱运动、手脚协调性发展有欠缺呢?</div> <h3> 2、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玩,培养孩子在玩中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在“玩”中成长。有些孩子出现任性、不讲理、不爱学习等问题,其实追根溯源,都会发现在学龄前的玩耍没有通过在玩耍中,让孩子学会了自觉培养好习惯,学会讲文明,懂礼仪、与人交流、与人相处。</h3> <h3> 3、父母陪玩,有意识引导对增进亲子关系,孩子性格塑造都非常重要。如启蒙号二代AI智能机器人:TA拥有五大智能系统---儿童智能语音、儿童快乐教育、社交情感交流、数据分析成长、萌宝说说参与;它可以同步教材学习、培好习惯、与孩子聊天、对诗、唱歌、讲故事、问百科、中英翻译、数学计算、语音微聊等,不仅是小朋友们的快乐小玩伴、学习小导师和生活小助手,也是家长的贴心小帮手。</h3><div></div> <h3> 微信绑定机器人后,孩子可以通过机器人与在外的父母进行远程微聊,家长可以给孩子发信息,询问孩子状况,还可以把选择好的故事,儿歌,音乐等内容推送给机器人,机器人会放给孩子听。当然,孩子也可以主动给家长发语音……增进了亲子感情。</h3> <h3> 在贵州的大数据峰会上,马云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他说“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他去玩,我保证30年后他们将找不到工作!”。因为,未来是是智慧、体验、服务的时代,要让孩子在玩中体验智慧,在游戏中去探索自我,只有会玩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智能的充满想象和挑战的世界。为人父母的我们,加油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