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第一难事"到"民心工程"</h3> <h3> 时下,老城厢的拆违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目前已拆违法建筑1817处,面积达2.23万平方米。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这样的一个群体拆违城管队员,他们日夜奋战在一线,付出着辛苦与汗水。</h3><h3> 对他们的褒奖看似只是一面锦旗,但里面却包含着老城厢居民的真情。</h3><h3> "执法公正,人民卫士"</h3><h3> 8月28日,一位老人走进了小东门街道拆违办,用颤抖的双手将一面写着"执法公正,人民卫士"的锦旗送到了拆违队员马超的手中,表达了对队员们公正、高效拆违的感激之情。</h3><h3> "感谢城管队员们用心帮我们解决了老大难问题,真的感谢!"这位老人激动地连声道谢。老人是梅家街136号的一位居民,他居住的楼房是私房,共5层。因家中成员多,多年前,在自家楼上搭建起了违章建筑。</h3><h3> </h3> <h3> "刚开始,我们因为不了解拆违政策,也不太懂违建的危害,对城管队员们的上门感到烦。"老人说,现在想起来,还对当时的态度有点不好意思。"那时候,马超他们经常上门来给我讲解拆违政策,我们心里则有着自己的想法:"花了很多精力,好不容易住得这么宽敞了,现在要我们拆除了,回到以前,怎么可能?"老人说,当时一看到拆违队员们上门来就心烦,不想见,也不愿谈。"以为和城管队员们一直拖着,或者打打马虎眼就这样浑水摸鱼过去了。"</h3><h3> 然而,马超和拆违小组队员们的坚持和耐心,却让老人最后还是放弃了"拖一拖"的想法。但问题又随之来了,拆除了2楼违章建筑后,原先家庭成员该怎么安置呢?"不能因为拆除违章,老百姓没有房子住啊。"马超说,一拆了之,为拆而拆,不是他们的工作方式。</h3> <h3> 为了帮拆违户把住所安顿好,城管队员们一次次联系施工队,对房屋进行重新设计,合理布局。"一次不行,推翻再重来,我们不怕麻烦,居民的满意才是最终目标。"马超带领队员们"螺蛳壳里做道场",换位思考,用心、用智,克服困难,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居民比较满意的方案。"看到设计图纸时,我们比较满意,非常感谢城管队员在拆违中的人性化执法、公正执法,他们真的都是人民卫士!"老人的感慨发自肺腑。</h3><h3> 老城厢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得到了居民的支持,"这面锦旗带给执法队员们的不仅是对拆违执法工作的正面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鼓励执法队员更加责无旁贷地投入到违法建筑拆除工作中,全面高效地开展各类拆违工作。"老城厢城管队伍相关负责人说。</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民造福,排忧解难"</h3> <h3> 鸳鸯厅弄51号内,违法搭建普遍,居民们纷纷让自家房屋"长高长胖",不仅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更对房屋安全带来巨大隐患。</h3><h3> 当老西门拆违队第四小组的陈伟海和叶霁杰来到该弄堂时,居民们普遍对拆违一事不理解,更不支持,范老伯一家更是如此。"我们一大家子,如果再拆掉一层楼,女儿女婿都没地方住了。"范老伯家原先3层的小楼已"长高"到4楼,同时小楼还"长胖"了80公分,人行道上街沿部分也已被占据。城管队员陈伟海和叶霁杰一次又一次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按照法律规定,违法搭建必须拆,但有困难,我们一定帮助。"城管队员叶霁杰的话,让范老伯打消了顾虑。</h3><h3> <br /></h3> <h3> 考虑到范老伯有严重的腰疾,搬场、打包、清理之类的都不太方便。陈伟海和叶霁杰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范老伯一家打包4楼的房间物品,一起做好搬场工作。在城管队员和施工人员的努力下,如今范老伯一家居所的舒适度和安全度都比以前有了提升。"拆违不是坏事,阿拉老百姓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为了感谢陈伟海和叶霁杰的帮助,范老伯特意为他们送上了"为民造福,排忧解难"的锦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