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韵周庄

山谷侠

<h3>  去过江南许多古镇,感觉江苏昆山的周庄古镇有一种内在的美。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美,被那种亲和力、感染力牢牢的吸引。</h3><h3> 2016年5月底又一次来到这里。</h3> <h3>  古镇周庄,春秋时期谓称"摇城",隋唐时称贞丰里。宋元祐元年(1086年)改名为周庄。如今千年古镇依旧光彩照人!<br /></h3> <h3>  游船,是周庄的交通工具。行走在水巷河道之上,看头带斗笠、身穿蓝衫的大嫂站在船尾,慢慢地摇曳着吱呀的船橹,听她唱着吴侬软语的江南小调,两岸的青墙黛瓦留存着古镇历尽千年的沧桑,这一刻,你能感受到这座水乡特有的宁静和透出来的丰厚的文化底蕴。<br /></h3> <h3>  这便是双桥。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和永安两桥,建于明代,两桥相连,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h3> <h3>  古朴老旧的明清民居,河道的水在街巷间静静流淌,船只在其中转所,摇摆着为古镇带来无限生机。<br /></h3> <h3>  沈厅。</h3> <h3>  沈厅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br /></h3> <h3>  沈万三,本名沈富,朝野闻名,在《明史》中有三处被提及,就连潘金莲都晓得他,《金瓶梅》里的潘金莲说:&quot;南京的沈万三,北京的枯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quot;。</h3><h3> 沈万三有老婆十三个,银子折合20 多亿两,让盖茨都汗颜。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其天文财产的来源,据说是海外贸易所得,通番致富。</h3><h3> </h3> <h3>  朱元璋打天下时,沈万三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觉悟是很高的。可是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偏要穷其所有,尤其在修南京城时命他修筑城墙的三分之一,耗费了大量的家产。即便付出很多,朱元璋仍不放过他,将沈万三的儿子沈茂打成蓝党,沈万三被牵连,发配云南。</h3> <h3>  沈万三当年发配云南丽江,带去昆曲,如今的纳西古乐《一江风》、《山坡羊》等,细腻绵长,雍容华贵。</h3> <h3>  大明立国之初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在地中海沿岸城市稀疏可见,如果沈万三的对外贸易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朱元璋能够容忍或接受沈万三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如果朱元璋此后便实施贸易立国的国策;那大明将如何?还会有后来的大清吗?还会有近代诸多的不平等条约吗?</h3> <h3>  沈家有名的&quot;八大碗&quot;,据说是沈万三招待皇上和官员的菜品。<br /></h3> <h3>  古宅弄堂幽深,仿佛是穿越久远的时光。<br /></h3> <h3>  小桥流水人家,看的是风景,游的是心境。若有闲暇,不妨找个茶馆书场,听听苏州评弹或昆曲。<br /></h3> <h3>  全福大桥</h3> <h3>  富安桥始建于1355年,后由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出资重建,变成石拱桥。<br /></h3> <h3>  张厅。</h3> <h3>  水乡古镇总会给人忧伤寂寞的感受,画家陈逸飞将周庄的方圆双桥画出家乡的情感。</h3> <h3>  历经千年的周庄古镇,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她的风韵包含着文化、艺术、经济、生活、建筑等等。</h3> <h3>  周庄因水成街,水滋润着周庄,水丰富着周庄,水是周庄的灵魂。古朴秀雅的明清民居,无限生机的流水,还有那充满岁月痕迹的石板桥,就这样"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小桥、流水、人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加上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这便是周庄的韵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