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穿越育空# 第一天 2017年8月26日,乘坐加拿大航空的班机由北京直达温哥华,接着转乘航班飞往育空地区的首府白马(whitehorse),育空地区是加拿大的西北边陲,位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北,跨越北极圈,面积与中国的四川省差不多,但人口才有37000人。白马的机场非常小,不能用国内的眼光来看待当今所谓的"自由世界",基础设施都是上世纪的。入住的酒店叫skky"就在机场对面500米的地方,步行便可以走过去,今天没有拍摄计划,稍作休整,在这里采购本次穿越所需的所有给养。同时租用三辆越野车明天前往育空地区的北疆小镇"道森",路途500多公里差不多要七八个小时。</h3> <h3>我们所去的育空墓碑山区域是人迹罕至之地,每年能够进入的人数极少,必须提前预约,还要有一定的体能毅力以及野外生存技巧。</h3> <h3>户外专用煤气罐</h3> <h3>帐篷选择越轻的越好,事实证明如果两个人睡一个帐篷,买那种三人帐篷最舒适。</h3> <h3>在白马停留了一整天,除了购买户外用品和给养便是吃饭,从早到晚的云层都特别漂亮,目前当地的日落是9点20分,越往后吃住会越来越艰苦,但景色肯定会越来越漂亮。</h3> <h3>#穿越育空# 第二天 一早开车进入传奇的丹普斯特公路(Dempster Highway)。 这是 加拿大唯一的一条全天候通往北极的公路,也被称为育空5号公路或西北地区8号公路。开车穿越这条举世闻名的极地公路是全世界无数自然爱好者的梦想。由于GPS出错,原定七个小时的路程用了11个小时,傍晚抵达"稻森"镇(Dawson),沿途几乎没有正规的休息区,全程没有信号,在一个简易的加油站用午餐,品尝了史上最巨大的汉堡[憨笑]这里的居民至今还是用固话对外联系,淳朴的乡情,恍然回到了八九十年代。</h3> <h3>1887年,加拿大地理学家乔治.道森George Dawson在加拿大育空地区育空河Yukon River中游发现了一块地方,1896年,在附近发现了金矿,很快,那里成了人口一万五千的城市,成了育空地区首府,城市名称就取乔治.道森的姓氏为"道森Dawson"。金矿枯竭后,城市有迅速衰退,人口剧减,只剩下千把人。1953年,育空地区首府更搬到怀特霍斯Whitehorse。现今的道森,只有一点采矿业,然旅游业很发达,每年有六万人来访。这个季节基本过了旅游旺季,街道上异常清净,闭上眼睛似乎便能听到远处牛仔骑着马飞奔而来的场景。在这么一个小镇上竟然藏匿着一家中餐馆,但和中餐的味道显然风马牛不相及了,明天即将乘坐直升机进入墓碑山的腹地开启这次野外徒步露营之旅。</h3> <h3>#穿越育空# 第三天 即将进山,首先要接受管理方严格的培训,如何防熊,食物及帐篷的设置,垃圾的处理等等,都体现了当局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这七天因为没有信号处于失联状态。</h3> <h3>食物防熊桶和熊喷</h3> <h3>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育空地区墓碑山的腹地,没有任何人类活动迹象,几百平方公里内只有我们这些人,所以对防熊有严格的规定,帐篷内严禁放置食物,帐篷外100多米处有厨房和装食物用的铁皮柜,厕所也是特制的。</h3> <h3>#穿越育空# 第四天 墓碑山国家公园是全世界无数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但这个地区及其荒凉,没有人,没有路,没有任何设施,唯有露营。我们必须带上数天的给养,以及摄影器材、帐篷、睡袋、户外的烹饪设备,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进入这个地方,正常情况下步行进入差不多需要跋山涉水很长时间,对体力是个考验。如遇冰雪这条路将极其危险,所以我们选择承直升机飞入。当地政府为了保护环境有严格的控制进入人员人数的限制,一次最多十几个人。只能带入六顶双人帐篷。墓碑山国家公园内没有任何路,下机后还要徒步负重好几个小时,如突然遭遇狂风暴雪,没有充分的野外生存知识,没有大风中搭建帐篷的经验冒然进入真的会很危险。所以,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高昂的成本,后勤的复杂程度,进入公园内的困难程度,真正造访的游客少而又少。我们一行12人乘坐一架直升机分三批抵达墓碑山腹地,一个空旷蛮荒的,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和不知名的苔藓的神秘之地展现着眼前,露营拍摄计划算真正开始了,管理方在这里设有几个帐篷搭建地基,临近一个堰塞湖,周围没太多火山石还算平坦的地方。同时设有一个干净简易做工都很讲究的厕所和厨房,以及放置食物的铁皮柜,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夜间野生动物的破坏。整个墓碑山区域差不多三百多平方公里,仅有的我们这些人要在这里呆上七天,在这极其广阔而又原始的大自然里,我们显得太孤寂太渺小了。来的的时候下着小雨,傍晚时西边天空露出晴空的迹象,不一会随着落日西方的云慢慢烧红,遗憾的是由于云层太厚没有形成大面积的火烧云,今天预告极光为三度,天空有云不适合拍摄,只好钻进帐篷闭上眼睛聆听外面虎啸般的风雨声~睡觉。</h3> <h3>途中航拍育空地区的山脉</h3> <h3>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火做饭</h3> <h3>每天到了傍晚后都不敢喝太多水,以免夜间起夜,帐篷离厕所有100多米的安全距离,主要是为了防熊。</h3> <h3>落日后的湖面墓碑山的倒影</h3> <h3>#穿越育空# 第五天 凌晨开始又下起雨,风也跟着变大,帐篷被风刮的呼呼乱颤,固定绳索也噼啪乱响,篷友的小呼合着风声顿挫的呼着,索性将睡袋的拉链一拉到头,这一觉睡的昏天黑地,一睁眼已是中午,帐篷外大风依然,经过一夜的折腾有个别帐篷已被风吹坏,还好我们的帐篷依然坚固,时断时续的狂风大雨一点不给这些来自远方客人面子,也在考验着我们的耐心。这是一片野性张扬的荒原,在这片人迹罕至之地,期待着明天,我的镜头会与什么相遇。</h3> <h3>#穿越育空# 第六天 清晨六点多的时候夜幕还未褪去,东方的天际出现了一缕红丝,不一会红丝变换成跳动的火焰,接着就像失了火,燃烧起来,自东而西跳跃着退去,这样的火烧云我是第一次遇到,持续时间很短,紧跟着天空又被乌云遮盖,整整一天在狂风大雨中渡过,由于燃气罐有限,热水不是敞开供应,每天只能烧一部份热水,可能是清晨喝了消毒不好的凉水,不到三个小时拉了六回,幸亏云漫的药才勉强止住。除了吃饭几乎都猫在帐篷里睡觉,而我们整个团队携带的炉头已烧坏了一半,烧饭需要排队了。临近傍晚时雨终于停了,我和左哥两个背上设备和熊喷踏着绵软的苔藓,穿越半人高的灌木丛,过小溪爬山坡到两公里以外寻找合适的机位,没成想又一片乌云涌过,大雨如注并夹杂着冰雹扑面而来,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没停,再好的防水服也经不起这么折腾,浑身上下已湿透,瑟瑟寒风中真的体会到什么叫透心凉!三天的狂风大雨帐篷也到了极限,出现松动渗水迹象,这个夜晚永生难忘,整个人就像睡在水中,从头到脚潮湿冰凉,外面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大雨在肆虐,气温已在零下,而我整个人蜷缩在冰冷潮湿的睡袋中冻的不住的颤抖,体温随时会被粘在身上的冰冷潮湿的衣服吸光,像是一个等待死亡的人不知道能否坚持到明天,最后一个暖宝宝贴在颈椎上,这时候可千万不能有任何意外,后面还有四天的行程。</h3> <h3>一天经历四季,早上还是朝霞满天,一会便大风呼啸,滂沱大雨。</h3> <h3>我们在这里踏出的每一步可能都是人类历史上没有涉足过的土地。</h3> <h3>#穿越育空# 第七天 终于熬到了天亮,长时间蜷缩,膝盖一下子无法完全伸展,一点点活动筋骨,穿上湿的衣裤,雨停了,风还在刮,东边还是有乌云,西边却已放晴,这时候最盼望的是看见阳光,阳光此时变得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想起平时忽略它是严重的错误,多么怀念青岛的夏天,多么思念家的温暖。阳光总在风雨后,吃完早饭第一束朝阳打在帐篷上的感觉是无比的兴奋!晒衣服,充电,忙的不亦乐乎,临近中午,开始拆卸帐篷打理行装,又要爬山涉水前往2号营地,由于负重路程差不多五个小时,背负的物品实在太多,走了一半肩膀已经受不了了,沿途风景很美但无暇去欣赏,只想尽快赶到营地。今天一个团友因个人身体原因坚持不住退出,由救援直升机带出去了,2号营地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东西走向,中间夹着一个堰塞湖,景致和前面的营地差不太多。今天实在太累了,10公里的山路,说是路,其实都是人踩出来的若隐若现的泥泞草地乱石路,如遇冰雪只能凭着感觉前行了,由于负重将近70斤,对颈椎、腰部以及膝盖和脚踝的伤害极大,卸下背包后右侧肩膀已经红肿不敢动了,好不容易扎好帐篷,费好大劲才钻进睡袋,这时已经是夜里10点了,休息两个小时后就要起来寻找拍摄极光的位置,祈祷心随所愿,能让我看到并拍到传说中神秘的极光,以弥补前几日被急风骤雨摧残的身心。</h3> <h3>每天的日出日落都是一首诗,也都是一个神迹,在这空旷的荒蛮之地,造物主用一轮红日写下了天地间的大美与大爱,而且每天为你写一次,每一次也都是崭新的感动,都具有无比的震撼力。日出和日落的那一边又是什么景象呢?也许有一天我会过去看看吧,日出日落,一明一灭,是日头的一生,也为人的一生。</h3> <h3>离我们营区三四公里外一个峡谷的断崖,像极了展翅的雄鹰,干脆起名叫鹰嘴崖吧😄</h3> <h3>#穿越育空# 第八天 这片蛮荒之地长期以来远离人类文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张墓碑山的照片,它让见识过无数壮丽风光的我感到了震惊尖刺状的山峰被落日的余晖涂成金黄,漫山遍野的红色灌木像彩带一样起伏,湖泊闪烁着蓝色的光彩,火山岩的山体被温柔的光线雕刻得立体感十足。这张照片的出现像一声高亢而迷人的野性呼唤在我耳边响起,令人无法拒绝,恰巧三月在美国时结识了著名的风光摄影大师云漫先生,他正好要在八月组织一次育空的野外宿营行摄之旅。一次极富意义的探索之旅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凌晨的一场雨把大部分人都浇回了帐篷,我没有走,刚晒干的大鹅又被蹂躏了一次,努力和坚持必有回报,一点半时天空出现了第一条彩虹状的极光条带,紧跟着四面八方的极光像是打开了的音乐匣子,各种不同的乐器、音符、舞步,在360度的上空漫天飞舞,发出灿烂美丽的绿色光辉,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明忽暗,发出绿色的,蓝的,紫色的光芒,壮丽动人,在荒野中仰视浩瀚宇宙的极光和星辰,一定是这一生难以忘怀的经历,无比震撼,可惜天空有大量的云层与极光交织在一起,不然将是一场纯粹的无与伦比的极光爆发,已经非常满足了,这种体验需要慢慢的回味,我忽然明白,在这远离喧嚣与世俗、纷扰与芜杂,在这样荒寂而简单的地方,孤独的个体与自然之间会产生奇妙的心灵感应。而在这神秘极光的照耀下,在这静谧而神圣的时刻,人能更容易地倾听到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也消除了一路上的艰辛和疲惫。</h3> <h3>#穿越育空# 第九天 一整天都沉浸在昨夜拍摄极光的兴奋中,我们的帐篷安置在山清水秀的湖岸,阳光好的时候就抓紧晒衣被,给设备充电,除了徒步到附近山上看看,剩下的就是补觉,对摄影来说除了一早一晚白天基本就是以休闲为主,有太阳时坐在自己的帐篷外晒一晒还要带着厚帽子,或者独自爬到山坡来张自拍,风很大很冷,几乎所有人的脸都浮肿,大概跟野外宿营睡帐篷,吃方便面有关吧。拍了个自拍,眼皮浮肿,胡子拉碴,来的时候为减少负重连剃须刀都省了,简直惨不忍睹,还有两天宿营生活就会结束,就可以赶回稻森洗个热水澡,在大床上美美的睡一觉。今天是进山第五天了,没有网络信号,手机成为摆设,慢慢的也就忘记它的存在,成为在深夜睡袋里拿出来写日记的工具。一切与金钱无关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目前正在享受这短暂的时光,无法得知外界的情况,宝宝的开学典礼没有赶上,不知道小家伙在新学校习不习惯。唯有在想起这个小东西时一切的疲劳不适都烟消云散,浑身好像又充满动力!</h3> <h3>#穿越育空# 第十天 入得深山,才得以清净,万籁俱寂,心灵因沉静而澄明,思路更显清洗宽阔。难得这几日呈现寂静的夜晚,偶尔远处鸟鸣声亦能隐约入耳,静下心来听,大地心脏的跳动,与我心节拍呼应,原来天籁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灵听,才能相互交融。我没有写作的天赋,但是在这种环境里就是想写点什么,感觉才思泉涌。白天没什么事,经常一个人带着"熊喷"爬到附近山上的岩石面对群山湖泊发呆,茫茫育空的大山里一个人独享。山上好多低矮的灌木,没有路,全是踏着它们走出的路,经常会发现熊爪印和熊粪,唯独没有发现熊的踪迹,大概熊也怕人吧,高大的灌木丛是不敢去的,也许它就躲在里面窥视呢。昨夜温度很低以至于零下12度的睡袋都不足以保暖,清晨起来周围的山峰都挂上了白冰,山坳里浓浓的雾气欲飘欲仙,随着太阳的升起,各种光影变幻,期间还下了一阵冰雹,整个过程被延时摄影完整的记录下来效果极佳!深山峡谷里的气候多变,一天就能感受到阳光灿烂,风雨交加,时而冰雹,时而飘雪。今天有几个团友要返回1号营地,我不想再折腾了,要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启程返回,看今夜能否再次与极光相遇。</h3> <h3>#穿越育空# 第十一天 来到墓碑山区迎来的第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满满一天的阳光。也是这次露营拍摄的最后一天。凌晨12点就已经找好机位,期待中的极光姗姗而来,但强度不如前天,好在没有云的效果更好,一直拍到凌晨三点多,极光开始减弱,昨夜的温度极低,手表显示零下十二度,水都已经结冰,早餐就是直接将冰块扔进锅中煮,随着最后一罐气的用尽,真要和育空说再见了,在这蛮荒之地,暂时忘了世界落英缤纷的杂乱,终究还要回到现实,结束了这次荒野露营,却拥有一个未知的未来等待新的寄托,一切都是值得走过的故事,在秋的季节,深入到此并在记忆里留下一片染色的秋黄。再见,育空!你的绝美景色会让我回味品尝!</h3> <h3><br /></h3><h3> 秋天的育空腹地占据天时地利,极光的舞台拉开大幕,将墓碑山装点得绚丽魔幻。伴随着夜色的来临,天幕中的极光也忽明忽暗,轻盈飘荡。骤然,它们从几缕缥缈的绿丝带变身为炫目的火凤凰,如梦如幻的磅礴羽翼升起在山巅,一如神迹降临。</h3> <h3>这次在育空墓碑山地区及其恶劣的天气下还是拍到了两次极光,也没有辜负我们辛苦的付出,有付出才有回报,最后一天的极光就像是为我们精心准备的谢幕演出,整个天空在跳动在变换着不同的节奏和舞步,站在那里感觉整个身体让它缠绕着在转,在合着它的舞步轻摆,这种感觉只有身临其境者才能体会。</h3> <h3>来段营地花絮,在高山,在溪间,我们共同经历风雨,闻到了草丛中苔藓的清香,喝到了清彻酣甜的溪水,露营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味道,有艰辛有享受,更是一种自由。</h3> <h3>育空坐落在加拿大的最西北角,山脉纵横。远古时期,从阿拉斯加到育空一线,剧烈的地质运动改变了大地的模样,矿物从地底冒了上来,锯齿状的山脊被推送入云间,在今天的育空中心区,留下了两座形如其名的大山墓碑山和独石山。面积辽阔的墓碑山公园是一片狂野之地,锯齿般拔地而起的群山环抱着数个湖泊和苍茫冷肃的苔原,也是狼群、棕熊、驯鹿等野生动物的家园。在地质学者的眼中,墓碑山是北美大陆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极为陡峭峥嵘的山峰则是这个地区的地理标志。</h3> <h3>遍地的苔藓踩上去是松软的,富有弹性,以白色为主,附着在漫山遍野的青石野地之上,如千年诗情,恰如我的相思。远看像雪近看像珊瑚,野蓝莓是熊的主要食物。</h3> <h3>是旅行勾起了我拍照的欲望还是拍照是旅行的借口,当被眼前的景致震慑到时一切都无所谓了,摄影是探索艺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