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远若耶溪

作者:一曲歌来一片情

<h3>  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下,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河。一年四季,清澈晶莹的溪水,从远山流来,又缓缓地流向远方。</h3><h3> 它是一条流淌着古越历史的河流,又是一条古诗辉映的人文之溪。</h3><h3> 这条看似平常的溪河,有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名字——若耶溪。</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若耶溪,现在的名字叫平水江,绍兴市的母亲河。这条终日流淌在翠岭平川的溪流,虽然改了名字,却因它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更因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章和远古的传说,闻名遐迩。</h3> <div> 绍兴市道教协会会长、著名道观龙瑞宫主持孔云鹏是我宗教界的朋友。<div> 孔道长字令鹏,孔子第七十六代孙。17岁习少林武功,三年后奔武当,入道龙门,是中国当代武术家,传奇颇多。<h3> 他虽然是著名的武当派拳师,但这位出生于古越大地的道长,对当地的历史人文颇有研究,给我讲了不少有关若耶溪的传说。</h3></div></div><h3> 孔道长告诉我,若耶溪的源头在平水镇西南部的深山腹地,流经稽山门,又沿着山势蜿蜒而下,到达绍兴城郊的龙舌嘴后,分两路,一路向北,一路向东,潺流不息。</h3><h3> 若耶溪侧畔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风光如画。</h3><div> 千百年来,这条古老的溪河,一直是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梦。</div> <h3>  我的印象中,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吟咏若耶溪的诗句。有直接写若耶溪的,如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宋之问的《泛镜湖南溪》“犹闻可怜处,更在若耶溪”。也有写与若耶溪相关的景、物、人甚至虫儿、花草的,如扁舟、鸳鸯、荷叶、翔鱼、岸舍和垂钓翁、采莲女的等等。</h3><div> 其中,最为叫绝的当数南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div><div>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div><div>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div><div>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div><div>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div><div> 王籍,字文海,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出生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广学博涉,富有才气,喜欢游山玩水。<br></div><div> 这位仕途不济的诗人,因这首以动写静 ,文外独绝的诗章而享誉诗史。据《梁书.文学传》记载:“籍除轻车湘东王谘议参军,随府会稽。郡境有云门天柱山,籍尝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赋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文外独绝。”前面的“籍”,就是王籍。</div><div> 这首品味无穷的诗,前两句有铺垫的意思:“我”坐船来到阔宽的若耶溪,这里的水特别的清澈,晴空高远,云悠悠,水悠悠。诗人泛舟若耶溪的盎然游兴、喜悦雅致、松闲无念的心情,以及天水自然的和谐之美尽显。</div><div> 下面六句写的是若耶溪的景色和诗人触景生情的心致:阴沉的云霞从远山升起,阳光照耀着逆流。蝉虫尖鸣,而树林却非常的宁静;鸟儿欢唱,深山反而更清幽了。此情此景,让“我”陡生了归隐之心,多年来厌倦了仕途,却没有归隐而自感悲伤。</div><div> 诗人远写山,近写水,山水相映,风光旎美。最后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它的“独绝”在那里?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也有人评说这两句是病句,我认为这首诗妙就妙在这动、静之间,诗,品的就是个意境!</div> <h3>  写若耶溪的五言古诗还有不少,如唐代诗人崔颢的《入若耶溪》:</h3><div>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div><div>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div><div>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div><div> 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div><div> 孟浩然的《耶溪泛舟》:</div><div> 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div><div>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div><div>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div><div>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div><div> 上面这两首诗虽然各放异彩,但是多多少少受了王籍那首诗的影响。</div><div> 当然,古代的文人雅士们无论怎么咬文嚼字,他们有关若耶溪的诗作,始终围绕着‘幽’字和‘美’字。 因为这两个字,是若耶溪的精华之所在。</div><div> 这些精美绝伦,流光溢彩的诗句,蕴涵着古越厚重的历史,吸聚了山水神韵之灵气,堪称经典诗篇。</div> <h3>  说到若耶溪,自然要谈到古越美女——西施。相传,这位有着“沉鱼落雁之美”的越国杰出美女,曾经到若耶溪上采莲。李白的《子夜吴歌》,描绘了一幅若耶溪和西施姑娘人水交融,绝世的耶女采莲图。</h3><h3>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古人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形容西施,说的是西施在小溪边浣纱,鱼儿看到后,感到自己与西施的娇容无法相比,只好沉到水底。这就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h3><h3> 尽管在西施故里的水边有一块浣纱石,但是这位美女当年洗衣的地点,坊间有种种说法。我问孔道长,西施浣纱的地方最有可能的是哪一段?</h3><h3> 他笑了笑,说:“西施本名叫施夷光,是诸暨市苎萝村人。古苎萝村在平水镇的西南方向,那里溪流纵横,若耶溪源远流长,流至稽山湖时,已沿途吸纳了三十六溪的溪水,再往北流入绍兴,又与这里的众多河溪相连,最终汇入大海。”</h3><h3> 孔道长虽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我大致领会了他的意思。水乃大地之血脉,若耶溪吸附了古越大地的灵气,又与数不清的支河细流融为一体,就如同人体的血管。西施浣纱于越水就足够了,还有必要再探究吗?</h3><h3> 关于古越美女西施的传说还有很多,其中,西施与范蠡的故事尤为动人。</h3><div>  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越国攻打吴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在范蠡的陪同下到吴国为奴。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夫差三年后,夫差 对他消除了戒心,赦免勾践、范蠡回国。回到越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决心报仇雪耻。范蠡、文种等人出了不少主意,其中一个计谋是针对夫差喜于美色,送给夫差美女,以消磨他的意志。范蠡到民间物色到美女西施和郑旦,送到吴国。吴王夫差见到这两个绝色女美女,非常高兴,虽然大臣伍子胥极为反对,仍执意收下了这两个美女。</div><div>  夫差哪里知道,范蠡与西施早已产生了感情,并且私订了终身。最终越国打败了吴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范蠡因“美人计”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带着恋人西施离开越国。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div> <h3>  若耶溪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如禹得天书、欧冶铸剑、秦皇望海等等。而所谓樵风泾“朝南风,暮北风”的传说,我以为是经典中的经典。</h3><div>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若耶溪流经平水镇铸铺岙村以北的那一段叫“风泾”。相传汉太尉郑弘年少时以砍柴为生,一日在溪边拾得一箭。有一老人来寻箭,郑弘就把箭还给了这位老者。寻箭者是一位神仙,他见郑弘诚实不欺,聪慧可信,便问他想得到什么报答?郑弘说,百姓经常遭受若耶溪运载柴薪不便之苦,愿若耶溪清晨起南风,傍晚吹北风,以利百姓行舟船之便。老者点头含笑,飘然而去。随后,若耶溪果然出现了如人意愿的“朝南暮北”风,当地村民便随风势行舟船运载货物,受益无穷。</div><div> “若耶樵风”的传说,对关心大众疾苦的行为进行了颂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iv><div> </div><div> 关于越水,最为风雅的要数东晋的王義之在兰亭“流觞曲水”的故事了。 </div><div> 流觞曲水,又称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原本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就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溪水边,将特制的酒杯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而王義之等一帮文人墨客,却将这种饮酒之娱,戏玩得淋漓尽致,戏出了高雅,玩出了传世佳作。</div><div>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置酒于兰亭,约好酒童在上游斟酒后,将酒杯放入溪中,顺流漂下,谁饮酒谁作诗。所谓"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众人酒后吟咏之作被编成《兰亭集》,唯缺序。谁写?王曦之说:唯我!</div><div> 于是,王義之借助酒兴,在溪边一挥而就传世千古的书法佳作《兰亭序》。据说,次日王曦之酒醒后,发现有一错字,想再写一下,可是怎么也找不回那种意境了。</div> <h3>&nbsp; 《兰亭序》的真迹究竟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有说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各执一半,也有说在西安的武则天墓中……也许是千古之谜。</h3><div> 其实,这谜不究也罢!让后人对这幅源自越水的绝世佳作多点猜想,不是更好吗? </div><h3> </h3><h3> 我忽发奇想,词牌《浣溪沙》,也许就与眼前这条静静的溪河有关。依据有三:一是有西施浣纱于越水的历史典故,这个关于“美”的故事,耗用了古代文人雅士不少的墨水,唱词必然不少;二是词牌是古词的格式名称,《浣溪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又叫《浣溪纱》或《浣纱溪》,“沙”、“纱”谐一音;三是清人万树的《词律》有考:“按调名‘沙’字,与《浪淘沙》不同,义应作‘纱’。或又作《浣沙溪》,则尤当为‘纱’。”</h3><h3> 还是把这个美好的猜想放在心里,自己揣摩吧。</h3><h3><br></h3><h3> 远古以来,若耶溪的水,带着山野的灵秀和越女的羞涩,从高高的会稽山下静静流过,默默地滋润着古越大地。阵阵秋风,吹落一片片山野花,散落在溪边的小径上。夕阳下,牧童晚归的笛声,随着山风飘荡,远山的树梢缓缓下沉,村舍的炊烟袅袅升起……</h3><h3> 若耶溪,流淌着荡漾心波的传说,流淌着倾国倾城的美丽,流淌着苍茫岁月编织的如烟往事。</h3><h3> 若耶溪,一条飘逸在古越历史长河中的轻纱。</h3> <h3>  (2017年9月1日晚,于浙江.绍兴.会稽山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