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汉导师的巨幅新作巜千年日誌》

月光百合~毕承萌

<h3>刘宗汉,1949年生,天津市宁河区人。现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会长、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广东省南北方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台湾故宫书画院终身荣誉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兼职教授。<br></h3> <h3>《千年曰誌》(365cmx145cm)副款:“长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二千多年来,她经历了失败与胜利、屈辱与自豪、野蛮与文明、衰颓与繁荣……多少风风雨雨,寄托着世代强国之梦。她像一位老人,静静地注视着自己的后辈,更像一部日誌,记录着每天发生的事情。为画长城,自零八年至今,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积稿数十帧,凡九年矣!公元二〇一七年八月廿二日成于威海双福工作室。刘宗汉并记之”</h3> <h3>恩师刘宗汉为了创作以长城为题材的画作,自零八年至今,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积稿数十帧,2017年8月,在威海双福工作室完成了巨作《千年日誌》。</h3> <h3>组画《千年日记》 创作时间:2O17年6月,创作地点:北京</h3><div> 长城,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000多年来,她经历了失败与胜利、屈辱与自豪、衰颓与繁荣、野蛮与文明..........多少风风雨雨!她像一位老人,静静地注视着自己的后辈;她更像一部日记,记录着人世间每天每日发生的事情。<br></div><div> 我自幼热爱长城。在上中学时赶上了那个徒步长征大串联的年代,我和同学们首选的不是北京,不是延安,而是河北境内的长城!从那里出发,走向全国。长大以后,我又多次去长城,但是八达岭只去了一次。因为我不喜欢那段被修得溜溜光的城墙,和拥挤不堪都想去当当"好汉"的旅游大军。更喜欢居庸关、古北口、司马台、娘子关、黄崖关、嘉裕关等还带着些原汁原味的城桓。</div><div> 去年和今年,我又和画友、学生们去金山岭、古北口一带写生,画了长城组画,取名"千年日记"。力图采撷一点长城的影痕,记录一点我的思考...........</div><div> 刘宗汉</div><div>   </div> <h3>千年曰记"组画之一 《雄姿依旧》 第一帧为全幅作品,其它为局部(以下同)。</h3><div> 长城,如果从楚国修方城算起,已经2600多岁了,若把西周"烽火戏诸侯"算作发生在长城上的故事,那她的年纪就更大了!她的长度现有8800多公里,人们习惯称她为"万里长城"。可是据历史记载,把从古至今历朝历代荒毁兴建各地长城的总长度加起来,将近十万公里(据网络资料)!作为按照善良的中华民族"我不欺负别人,别人也不要来欺负我"的朴素愿望建筑起来的伟大的军事防御设施,她的身上沾满硝烟与血迹!西汉时期她是抵抗匈奴的屏障。明代据此抗击瓦剌和鞑靼,后期又在这里抗清入侵。抗曰战争时期,仅华北地区的长城附近就发生过大小近百次战斗,宋哲元、吉鸿昌、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赵登禹、关麟征……血溅城墙,魂忠千古!</div><div> 长城上,处处凝聚着民族英雄昂首挺胸宁死不屈的形象!</div> <h3>"千年日记"组画之二 《傲骨永存》</h3><div> 这段城墙和城楼,在金山岭,我画时很仔细,自觉准确地反映了原貌。她已经千疮百孔,残缺破败。不知是伤于战火还是损于岁月?但愿不是毁于急着拆砖盖猪圈的奴才!</div><div> 不过,我依然看她是一位英雄:形骸凋弊,傲骨永存!</div><div><br></div> <h3>"千年曰记"组画之三 《高瞻远瞩》</h3><div> 司马台长城建在高耸陡峭的山峰上,海拔986米,是北京巿文物的最高点,长城中最险要的一段。像一排横刀立马的先锋战士,高瞻远瞩,严阵以待,森严壁垒,无敌天下!<br></div><div>  </div> <h3>"千年日记"组画之四 《将军楼的风釆》</h3><div> 这里显然是个指挥部,名"将军楼"。建筑宏伟,四通八达,踞高临下,雄视各方。究竟哪位将帅驻扎过这里,已不得而知,但是这座建筑仿佛是将军的化身,雄威无比,光釆照人。</div><div><br></div> <h3>"千年曰记"组画之五 《俯仰天地》</h3><h3> 长城随山势起伏而建,落差巨大,慨叹建造之难,于防御作战可谓点水不漏。如忠诚勇武的卫士,俯仰天地,叱咤风云!</h3><div> </div> <h3>"千年曰记"组画之六 《龙脉》</h3><div> 神龙见首不见尾,龙的传人,龙脉永存……</div><div><br></div> <h3>  有幸看到恩师完成此作,感触很深。恩师为作此画作,数次去长城写生,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对每段长城的历史进行考量和写生创作,经历了长达近十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稿,才完成了如此宏大的力作。这让我们不仅看到了长城的宏伟,更多的是让我们读懂了长城经历的沧桑和历史的写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恩师对待画作态度。每幅画作不是随随便便的起笔就画,而是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与资料,恩师的这些写生稿也不仅仅是为了写生而写生,无论从画面的构成和审视画面的角度,都是根据每段长城的历史来定夺的,从立意,构思,创作,不死搬硬套,打破了常人画长城的构图,把长城拟人化了,以长城述说历史故事的形式呈现给人们。完成的每幅小稿都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作品。我在恩师的工作室看到了数十幅完整的写生稿,并聆听恩师讲解了写生与创作感想和经历。《千年日誌》无论从画面的视觉效果还是画理技法上,都让人折服。画自心灵出,技法重要,格局更重要。没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可能创作出力作。恩师的这种绘画态度和精神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向恩师表示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