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

悠闲自得

<h3>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h3><h3>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h3><h3>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h3> <h3>龙门大桥跨越伊河,处于龙门石窟游览点入口位置上。大桥全长303.8米,两岸引道长1309米,桥面车道净宽10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5米。跨径为60m+90m+60m的石拱桥,桥宽12.6m,拱矢度1/8,主拱圈为等截面悬链线,拱圈厚1.1m,两端各有6m石拱作为桥下立交通道。龙门大桥于1960年3月25日开工,1960年10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为大桥题书"龙门"二字。1962年11月20日竣工。</h3> <h3>景区大门</h3> <h3>禹王池</h3> <h3>龙门石窟潜溪寺为唐高宗初年雕造,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洞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主像阿弥陀佛居中而坐,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满,胸部隆起,表情静穆慈祥。两侧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体躯比例适中,丰满敦厚,表情温雅文静,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艺术的长足发展。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供奉的偶像。</h3> <h3>"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石刻,传为宋初陈抟老祖手书联句。</h3><h3>"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字面意思:伟俊哉,驰骋天下之良驹!奇逸哉,龙行江湖之英豪!字里隐意:伟哉龙门,美如良骥!陈抟人杰,何人能敌?</h3><h3>陈抟,出生871年,卒于989年,五代宋初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隐居不仕,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h3> <h3>第140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h3> <h3>第159窟(宾阳南洞)北魏开凿,隋代完成(公元595-616)。主佛阿弥陀佛面部丰润,唇厚,衣纹自然,流畅。该洞造像上续北魏刚健雄伟,下开唐代生动活泼,属于过度时期的风格。</h3> <h3>第104窟(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时期,唐朝初年(公元641-650)完成,主尊为阿弥陀佛,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洞口两侧"龙头"柱础与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柱础造型风格相同。属北魏完成之作品。</h3> <h3>摩崖三佛龛所造三佛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系典型的三世佛题材,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h3> <h3>锣鼓泉</h3> <h3>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全窟气势庄严中充满活泼的生机。相比较,奉先寺洞代表新的风格典范,万佛洞则承接河南传统造像渊源,沿袭龙门旧风格,发展出唐代成熟的风格。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h3> <h3>惠简洞是龙门石窟中一处中型洞窟,因其是西京法海寺僧惠简为高宗、武后、太子、周王所造而得名,素有"小奉先寺"之称。</h3> <h3>龙门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这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中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隋炀帝定都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沿用至今。</h3> <h3>第1280窟(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位于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南部,始雕年代说法不一,有说是唐代咸亨三年(672年)开始雕凿,至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造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h3> <p>药方洞,北魏晚期开凿。以石窟洞中多刻医药处方,故名。药方刻于北齐武平六年(575)。因年代久远,剥蚀漶漫,其中文字完整者65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亦是北朝医药发展水平之实证。</p> <h3>第1443窟(古阳洞),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h3> <p class="ql-block">神牛</p> <h3>龙门香山寺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紧邻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2003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复,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h3> <h3>1936年,为蒋介石庆祝50寿辰,地方政府选择香山寺南侧建了一幢两层小楼,被称为蒋宋别墅。蒋介石于 1936年10月29日从西安乘火车到达洛阳(东站),来洛阳是以"避寿"为名,实则部署"西北剿共"计划。他于10月31日在别墅庆祝了自己的50寿辰,参加人员有张学良,阎锡山等,之后他视察了洛阳军校、洛阳电厂,检阅了重炮部队。</h3> <h3>会议室</h3> <h3>办公室</h3> <h3>浴室</h3> <h3>卧室</h3> <h3>乾隆御碑亭</h3> <h3>大雄宝殿</h3> <h3>九老堂</h3> <h3>白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此园依山而建,峰翠水碧,秀丽古雅。琵琶峰顶墓园。</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sirhz4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中岳嵩阳景区</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heavavo"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洛阳关林、博物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赏牡丹花</a><br></h3>

龙门石窟

龙门

香山寺

造像

宾阳

第窟

北魏

洛阳

开凿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