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大凉山家访纪实2

静夜思的视觉空间

<h3>邛海边的大凉山上,依稀洒落着灰瓦白墙,星星点点,这就是彝族人的居住地。看着如此的近,好象触手可及,可真要走进,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h3> <h3>有点恍若隔世,仿佛走进时光隧道,一下子把人带到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h3> <h3>站在中间比较害羞的小女孩,是跟我们一起进山回家的,据说是她的资助人利用假期把她接去南京玩了几天。她有些晕车,一路上不怎么说话,没精打采的;我起先还以为她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何况我们都是些陌生人。但当车开进她们村子,看到熟悉的地方,她一下子来了精神,脱口而出“回家真好”!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子不嫌母丑!</h3> <h3>进山了,我们也正式开始了寻找之旅,为什么说是寻找之旅呢?是因为学生在某个乡的某个村里,我们只能找到这个村;进村以后他们具体位置不知道,这就需要事先联系好,然后要学生在村口或小学门口等我们;只有让学生带路,才能找到他们的家,进行家访。由于语言不通,许多家长听不懂汉语,如果没有孩子在旁边,就会直接挂机;有的家长会找旁边听得懂的人帮忙翻译,这样沟通才会顺畅些。</h3> <h3>这是姐弟俩,成绩都非常优秀,年年拿第一。我们一路上兜兜转转,才找到在路边的姐姐,也不知她在路边等了多久。去到她家时,干净的院落阳光正当午,弟弟在房门口草垛上看着《中国历史》,眼前一亮!</h3> <h3>姐姐的获奖证书。</h3> <h3>他叫列列石批,他的名字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他送过我一根竹棍。走山路离不开棍子,特别像我这种没走惯山路的人,起先不知道这么难走,知道后就棍不离手啦。刚开始发现这个问题后,在路边捡了根树枝做手杖,树枝比较粗糙,而且粗细不是很合适。一路走走停停来到他家。家访完我们要离开时,他说:“老师,等一下”,我们正不知何故,他飞快进屋拿起镰刀,又飞快出门跑到屋后,啊!原来是砍了根竹子给我做手杖。可惜我后来弄丢了。</h3> <h3>列列石批家要经过这两座索桥,他说他下山只要半小时,我也就信了。可是我们走了一个小时也没到,觉得他数学肯定不好。问他学习成绩怎样,他腼腆地低下头说:不怎么好,我赶忙安慰他并再问他喜欢读书吗?他马上眼睛发亮:喜欢呀!去到他家,看到他被评为“优秀学生”的奖状。</h3> <h3>这位姑娘活泼开朗,旁边是她父亲和侄子。到她家时己是中午,我们家访完,彝族老爸才说己杀好鸡,煮好了在锅里留我们吃午饭。盛情难却,我们只好吃了。按照基金会规定,这种情况下我们是要给100元钱的。临走时我们跟他们说了规定,希望他们收下钱,死活不收。小姑娘送我们下山,到山脚下,我们又拿出钱,说给她买书的。她转身一溜烟跑了,在山坡上大声说:我不可以收你们的钱,收了回去阿爸会骂我的。</h3> <h3>看到对面山上的房子了吗?我们就是要去这家进行家访,当时我们看到是相当兴奋的,终于己经能看到啦。</h3> <h3>看是看到了,可要走到,也还是费尽周折。为了到他家,我们的鞋子就成这样了。</h3> <h3>终于到了,看到帅气的少年,又是优秀班干部,又是三好学生,值啦!</h3> <h3>这两位同学是亲姐妹,早上7点就下山接我们。她们家是这次家访中最远的一家。我们10点半上山,差不多13点半才到她们家。妹妹开朗大方,姐姐沉静秀气。一路上都是妹妹在跟我们聊天,因为她成绩好些,所以去成都读初中了,姐姐差些,就在镇上读书;因为姐姐离家近,平时都是姐姐在家帮忙干农活,所以姐姐黑些,身体也差些……姐妹情深!她们父母还是很注重教育的。</h3> <h3>这是在她们家吃的午饭,彝族人平时也就吃这些,土豆、苦荞饼、酸菜汤,坨坨肉是有贵客来才有得吃的。还好不是为我们而来才杀的🐷。🙏🙏🙏</h3> <h3>好温情的画面。女儿回头望了眼老父亲,“你不用送啦,我来送。”老爸会心一笑。这位少女秀气温婉,一路上话不多,太阳很烈,又是正当午,走到她家,他全家都在等我们吃饭。简单吃了点就开始工作。下山时因她带我们走的是大路,我们顺着大路下山没问题,可她坚持要送我们。</h3> <h3>一见到他,就喜欢。大眼睛清澈明亮,总是面带微笑,像早上的阳光,明媚耀眼。他是家里长子,今年12岁,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他父亲年龄不大,只是有胃病,前年做的手术,还没恢复好,所以不能出去打工。他成绩优秀,5、6本荣誉证书,当时在他家忘问了,走下山才想起来,赶紧问他爸,他爸又赶忙给他打电话让送下来。</h3> <h3>她一见面就说自己家路好走,我就跟着她去了;上山之前还是不确定,问她要用竹棍吗,她连连摆手,说不用。我怎么就那么容易又相信了呢?好吧,走到半路捡了根树枝,继续走吧。她很懂事,一路上都在问:老师,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会;快到了快到了,前面拐个弯再拐个弯就到了;老师辛苦啦!她在家排行老大,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妺妹;父亲出外打工多年,至今不归,也没寄钱回家。家里就靠妈妈和她,她成绩不错,获得多份奖状。</h3> <h3>在他家家访中,我问他,晚上睡哪里?他说在外面。我要他带我去看看,他家人用彝语不知说什么,有点遮遮掩掩的。我连忙解释道:我们是要了解真实情况,要诚实,如有虚假情况,基金会将取消资助资格。于是他就领着我们去了。这就是他晚上睡觉的地方,在工地看守房子,旁边是他可爱的妹妹。知道我当时的心情吗?怎么那么多废话。</h3> <h3>这是一名孤儿,今年10岁,读三年级。现跟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有70岁了。他怯生生的看着我们,可能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去了,爷爷倒是很高兴,与他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h3> <h3>母女三人,是我们这次家访中孩子最少的一家。她父亲出去10年,去年才回家。她是班上年年考前三的一名优秀学生。后面玉米地是她们家的,靠她母亲一人打理。她们一家是我这次见到的少有的非常阳光的一家人。</h3> <h3>母亲和妹妹总是乐呵呵的。她妈妈见到我们的那刻起嘴就没停过,一直在讲,我们也不知她在讲什么,问她,她就笑。妹妹脸上有皮肤病,走时一再提醒她们,一定记得去医院看看。</h3> <h3>她家在山坡上,风景很美,可以看到对面山上一层一层梯田,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房屋穿插其间,在这观赏日出或晚霞,一定犹如仙境。罢罢罢,不要再想了,她们回来了,全家女性集体去河边洗澡回来了,赶紧工作吧。</h3> <h3>兄妹俩,哥哥学习不好,初中毕业就不读了,18岁出去打工赚钱,供妹妹读书,妹妹成绩优秀。帅气的哥哥看到我们来,比妹妹兴奋多了,一直问我们这呀那呀的,他以为我们是他妹妹的老师,要我们的联系方式,电话呀QQ的,看来哥哥出去打过工,所以思想还是很活跃的。临走时鼓励他平时要多看些书,离开学校了,一样可以学。</h3> <h3>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海拔在2600米之上的小学门口,门口居然满是穿着盛装或校服的学生。不是吧,这么隆重迎接我们,太热情了吧!结果是~想多了,想多了。原来他们是迎接另一批到这的人。可是也有好处,刚好可以对着名单,把他们集体找到。站着别动,照张相,10个学生全在,然后一个一个地领我们到他们家去。今天效率出奇的高!(后排最高个的是给我们当翻译的。)</h3> <h3>有人问我,家访路上辛苦吗?爬山怕不怕呀?蚊虫多、厕所脏吧……我想说,其实都顾不上考虑这些,满脑都是:赶快跟他回家,赶快完成工作,每天能多走一家是一家;他能走我也能。由此也想到,有信念的人是不怕困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幸福满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