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一次旅行
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这是一个关于宗教,关于建筑,关于兴衰,关于吴哥,关于历史已有千年的国度
无数的画面回荡在脑中
久久不能忘怀
什么是吴哥?
吴哥是一段历史,吴哥是一个朝代,吴哥是一座都城,吴哥是一群建筑,吴哥是一门艺术,吴哥是一方崇拜。
对于我来说,吴哥是我的人生财富。
清晨5点半的吴哥窟,赶在天亮前进入那个咫尺天涯的天堂世界。早已守候在水池边的人们等待着传说中的小吴哥日出。天边的那一抹红,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吴哥窟,柬埔寨的灵魂,吴哥王朝古典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护城河、祭坛、回廊、还有那象征印度神话中世界中心的须弥山,日出东方时分在那一抹红霞映衬下显得熠熠生辉,那画面美的令人窒息。如赶赴一场电影,每年都上演三百六十五个版本的《日出》,每天都准时上演。 原本守护着南方的两尊石雕庇护着一方土地,不知是侵略还是内战的原因,现在只剩下右边的石雕孤独矗立,鼎盛与战火、曾经与现状的对比警醒着每个人勿忘历史。 巴戎寺位于吴哥王城的中央。巴戎寺的塔共计49座,中间一座最大,高约40多米,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全部簇拥在它的周围。
其建筑形式之复杂与象征意义之强烈,在吴哥经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神秘与迷人的宗教圣地之一。 49座佛塔顶都刻有巨大的四面佛,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微微上翘的嘴角有几分宽容,又似乎有几分嘲讽,仿佛心中藏着什么世人永远无法了解的秘密,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吴哥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无论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晨光打亮了壁画,壁画上的故事似乎告诉人们它的曾经。 吴哥艺术一大显著特点,那就是人像、神像、佛像总带着一种神秘而又富于魅力的微笑。人面眼睛微闭,静观自在,慈祥而法力无边,微妙地体现了佛教的教义精神。 崩密列(Beng Mealea),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这座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崩密列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 在崩密列,你可以看到吴哥窟未被发现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它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前往的遗迹。崩密列的规模和设计风格几乎与吴哥寺一样,但依然被丛林严密包裹着,无法尽览全貌。 崩密列是吴哥建筑群第一座完全用沙石建造的寺庙,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修复成原貌,因此该寺的历史现在无人可知,所留下的信息也非常缺乏,只能根据其建筑风格大致判定其始建于12世纪初苏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 由于比较荒僻,丛林的神秘气氛在断裂的柱石、坍塌的墙壁间弥漫,大有探险的味道。中心塔已经完全坍塌,在碎石和植物之间隐藏着几处惊人的石雕。 避开了日落人多的巴肯山,选择了比粒寺。等待日落的时光很开心、很安静,慢节奏也使我忙碌一天的眼睛和紧绷的神经得到了舒缓。(本次行程最放松的时刻) 圣剑寺,禇耶跋摩七世为他的父亲而建造,因传说禇耶跋摩二世给他的继承人一把圣剑而得名。 阳光打进建筑,脑中浮现出自己想象吴哥王朝鼎盛的模样,却又被眼前乱石丛生的画面拉回了现实。 "塔"与"树"窒息的拥抱,生怕离开对方,天长日久,二者仿佛又融合在一起。 从窗户向外望去,似乎感到建筑好像在说些什么,一些它们曾经历辉煌与血泪。 塔普茏寺,禇耶跋摩七世为他母亲建造,因古墓丽影在此拍摄得名。整座寺庙被巨大的树木所包围,树根向四面八方匍匐伸展,发达粗壮的树根像巨蟒一般紧紧缠绕住塔和秒墙,使原来规矩的寺院成了迷宫。 有人曾经写道:树与塔是两名相互抓着对方的摔跤手,只是这场比赛不是用分钟而是以世纪来计时的。 皇家浴池的日出美丽而不震撼,害羞的太阳躲在云后,让我们和它的约会以失败结束。 斑黛喀蒂,佛教建筑,毁坏严重,但足够震撼。 一条小路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Apsara女神是众神在齐心协力搅拌乳海过程中最美丽的创造。 又是一场树与建筑的较量,大部分情况类似,建筑处下风,可能会随时败下阵来。 旅行最后一天我选择再次游览吴哥窟,游览结束后顶着34℃的太阳、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景区大门,忽然间转过头来再看一眼,端起相机点下快门留下此景,这是我对吴哥窟的最后印象,深深地印在我脑子,不知我还能否与它再次相见。(这次一大遗憾是没有看到吡湿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