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学会通讯

赵俊毅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文作者与原中国摄影学会办公室主任(兼)陈勃</h3> <h3> &nbsp;</h3><h3> 在人们的记忆里,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初期创办了两份摄影刊物,一份是《中国摄影》,另一份是《大众摄影》,其实,学会在创办这两份刊物之前,还创办了《中国摄影学会通讯》,只不过《中国摄影》和《大众摄影》属对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中国摄影学会通讯》属行业内部发行的刊物。</h3> <h3></h3> <h3> 1956年12月19日,中国摄影学会在文联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1957年1月5日,学会又召开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纪要第三条提出:“依据勤俭节约、逐步开展工作的原则,学会根据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情况,决定先设立办公室、编辑部、展览部、创作辅导部四个工作部门。”学会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处理日常会务,进行内外联络,担负会员管理及发展新会员的具体工作,除此之外,还负责编辑《中国摄影学会通讯》。</h3><h3> 1957年2月15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中国摄影学会通讯》终于创刊,这是一份内部发行的不定期的摄影刊物,只限于发给全国各地的学会会员。通讯把学会文件、会议纪要、工作计划、摄影消息、会员动态、经验交流、群众来信及时通告给每一位会员,在资讯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通讯是学会与会员之间联系的一条纽带。</h3><h3> </h3> <h3></h3> <h3> 在《中国摄影学会通讯》第一期上,发布了《中国摄影》创刊号的稿件已交到北京美术印刷厂,估计本年度的四月下旬可以出版发行的消息,也就是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摄影者终于可以看到一份定期的摄影刊物了。</h3><h3> 在《中国摄影学会通讯》第三期上,公布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59名会员名单,在这份名单中,我们熟知的摄影家有:丁陞保、刘光华、孟庆彪、吴中行、陈葭生、袁毅平、马椿年、季连波等人。在此要着重强调一下,学会成立后发展的第一批会员并不是创会会员,创会会员是出席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大会的全体代表,后经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核,认为他们均符合中国摄影学会章程规定的会员条件,会议决定批准104名代表为首批会员。也就是说,1956年12月19日,出席学会成立大会的104名代表是学会的创会会员;1957年4月25日,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59名会员是学会的第一批会员;同年5月30日,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32名会员是学会的第二批会员,以此类推……据笔者所知,目前在北京居住的创会会员不足10人,他们见证了新中国摄影的发展,他们也是新中国摄影史的“活化石”。</h3> <h3></h3> <h3> 在《中国摄影学会通讯》第12期上,刊发了“《大众摄影》杂志1958年7月20日创刊”的消息,还刊载了“对大跃进影展的看法讨论专辑”;通讯第13期发布了“征集中国摄影历史资料启事”,张印泉、刘旭沧、郑景康、蒋汉澄、黄仲长等同志捐赠老式的摄影器材,石少华同志想方设法征集到了白求恩使用过的相机;薛子江、徐咏雪、陈勃、扬子颐等同志捐赠了珍藏多年的获奖证书、奖章。值得一提的是,在布达佩斯国家通讯社新闻图片展览会上,陈勃的“雨越大,赶紧越大”作品荣获一等奖,银质的奖杯刚拿到手,还没捂热乎呢,他就把奖杯捐赠给学会的史料陈列室。从第24期通讯开始,通讯刊头的“中国摄影学会”六个字,由原来的宋体,改为毛泽东的笔体。</h3> <h3></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勃把国际上获奖的奖杯捐赠给学会的史料陈列室</h3> <h3> 《中国摄影学会通讯》由中国摄影学会办公室编印,学会副秘书长陈勃为主编,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秦淑兰为编辑。通讯为32开本,创刊号印制了200本,除了发给学会会员之外,剩余部分发给相关单位和摄影爱好者,新生的中国摄影学会队伍不断壮大,通讯的印数也随之不断增加。</h3><h3> 值得一提的是,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陈勃为了把通讯办好,及时把学会以及国际上的摄影动态通过通讯传达给学会的每一位会员,编辑秦淑兰经常把会员的心声刊登在通讯上,时间一长,通讯与全国各地的会员心心相映,这份刊物也就成为会员们发表意见、交流心得的园地。上世纪60年代初,国内遭遇自然灾害,纸张极为缺乏,《中国摄影学会通讯》发行至1960年6月30日的第27期后,被迫停刊。</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