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故居

行走的阿布

<h3>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河边村。始建于二十年代初,建设周期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白银。</h3> <h3>悠闲地河边村人</h3> <h3>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原长135.2米,宽119.7米。</h3><h3>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h3> <h3>旧居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东花园的建筑以中国传统的晚清宫殿式建筑为主,大门为古牌楼式...</h3> <h3>马厩</h3> <h3>阎锡山故居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宅,始建于1913年前后,抗战爆发前夕,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30多座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27座院落,700余间房屋),总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h3> <h3>阎锡山故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诡奇的近代建筑群,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h3> <h3>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和木雕</h3> <h3>阎锡山旧居是中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旧中国最大的官僚私邸之一。</h3> <h3>故居眺望台</h3> <h3>60余年的风风雨雨,人世沧桑,这座故居既有过它的繁盛时代(1929年~1930年阎冯倒蒋前后,河边村曾一度成为全国军事政治中心,而被国内外所瞩目),也有过它的败落时期。</h3> <h3>三院的宫殿式大楼高而且大,站在三楼顶端,可远眺全村。</h3> <h3>阎锡山故居整体建筑庞大恢宏,错落有致,有民间四合庭院,典雅亭台楼阁,古朴砖石窑洞,还有新奇仿欧建筑,融民间与官方、中国与西洋建筑风格于一体,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美学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阎锡山故居东花园的建筑,全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飞檐走善,雕梁画栋,&quot;五脊六善排山瓦,挑檐插飞挂铁马,立栏卧栏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厦&quot;,十分讲究。各个建筑物上,都装饰着各种木石雕刻,栏杆柱底石上雕刻着狮子毛猴,立栏臣卧栏上彩画着各种传说故事。</h3> <h3>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严重。所谓二老太爷府,即是阎锡山的二叔爷阎书典居住的府第。这里亦是个大四合院,出厦明柱,雕刻及绘画很精致。</h3> <h3>阎宅的院子颇宽阔,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对面是高大的二层楼,南北两面是出厦大瓦房。穿过过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厅为三间大房。屋内陈设着桌椅,供阎氏家族议事及宴会使用。南北均有出檐抱厦通往后院。</h3> <h3>在东花园以南紧贴二老太爷府,有一座精巧的前后两院相通相连的瓦房建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后院的东北角,还有一处小院,院中耸立着阎府第二个高层建筑得一楼。</h3> <h3>在二老太爷府的正南,还有一处院落。即上将军府,这是一座四合大院。在东花园的正北隔一条道,便是颇有名气的子明慈幼院。</h3> <h3>从遗存的一些历史照片和大量的文献资料上,可以看到阎府当年的赫赫威势。阎府的建筑精雕细镂,格外考究。四面厅堂的底基,均由青石雕缕成莲花状石基,不惜钱财工本,经求至善至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