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1~4)极度自由与您相约京北长城,期待与您同行!

缠绕空白

<h3>箭扣长城</h3><div>箭扣长城位于中国北京市怀柔区城北28公里的黑陀山自然风景区,东与慕田峪长城相接,可与古北口、山海关衔接,西与黄花岭长城相接,可与八达岭衔接,以易守难攻而成名。是一段20多公里长的唐代、明代长城。因山势险峻、城墙自然风化严重,箭扣长城一直未对外开放,但前来观光探险的游客络绎不绝,不时有游客被困甚至死伤的事故发生。</div><div>箭扣长城依山就势,敌楼依山势险要而建,其走势富于变化。自牛犄角边、南大楼、鬼门关、箭扣梁、东西缩脖楼、东西油篓顶、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九眼楼、北京结到望京楼绵延不断。箭扣长城构造墙体的是大块的白云岩,十分醒目。</div><div>箭扣长城的天梯、鹰飞倒仰、九眼楼、北京结一段路最险,从西向东行走十分艰难。天梯是一段70度陡坡、70-80米长的长城,最窄处60厘米宽,台阶40-50厘米高、台面15厘米;鹰飞倒仰有一处长城直立倒塌,下山时要走70-80度的陡坡;北京结到望京楼一段东侧是城墙,西侧是灌木,并无台阶。</div><div>箭扣长城传说一:开始修箭扣长城时,箭扣长城本无名。有一次,当地一位地方官前来考察长城,发现箭扣长城十分雄伟,而且在群山之间像一个涧口,就命名为涧口长城。可是当他回到朝廷时,觉得名字不妥,就想了想一句古话“一箭扣双雕”,随即拍案,叫这段长城为箭扣长城。</div><div>箭扣长城传说二:箭扣附近有段长城,在通过一极险之处时,由于下方是数十丈深的悬崖,长城没有立脚点,古人便在此架设了两根粗铁梁,使长城在铁梁上凌空昂然而过。但是至今也不知到底在哪里。</div> <h3>耷了边长城</h3><div>从怀柔境内长城分布图可以看出, “北京结”向西,长城顺山势急转直下,进入擦石口长城段。在三岔边开始,有一段长城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因为走向自高而低,就像耷拉在山脊之上,因此当地人俗称“耷拉边”。耷拉边长城从三岔边向东南方向仅延伸了1000米的距离,就戛然而止了。从地势上看,耷拉边兀自向长城防线之内延伸,也就是关内,似乎与抵御外侵的功能并不存在任何的关联。人们不禁疑问:长城已经沿外围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防线,还有必要甩出这么一段多余的部分吗?因此,这段长城又被冠以“错长城”、“修错边”的称谓。</div><div>耷拉边长城还有“玉石楼”、“文字砖”两个鲜明的特点。*  1000米长的耷拉边长城上的敌楼,从建筑结构和设施上看,均是功能完善、地位重要的敌楼。其中有两座规模大小基本相同,但用材与绝大部分长城敌楼不同:楼基、拱门、箭窗、台阶都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因此当地人把第一座地势更高的敌楼形象地称之为“玉石楼”。</div><div>  在建筑形式上,大小基本相同的玉石楼和二号楼非常精巧:拱门最上方的3块石条雕刻着云纹,其余的二横二竖4块石条雕刻着水纹。敌楼的上下层之间,均各自设置了二扇圆形通风窗,与众不同的是,通风窗造型为镂空雕饰,这在其他长城的敌楼上绝无仅有。不仅如此,玉石楼的城墙还分设上下两部分。下面与券门相通的为供骡马运输的甬道;上面与敌楼相通的为供兵将行走的步道。</div><div>  耷拉边长城上的另一奇观,就是分布在箭孔、城墙上的文字砖。进入耷拉边的前三百米范围内,两边城墙上随处遍布着文字砖。经过四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大部分戳印着“左部”、“中部验讫”等名号,清晰可辨。这些,都说明耷拉边长城是施工严谨的一段长城。那么,耷拉边长城真是修错了的长城吗?</div><div>争论历来有之。当地人传说,万历年间修建这段长城的时候,因为地形勘察有误,没修多远发现方向不对就停止了。山下沙峪村的村民相传,这段长城当年本来打算修往“北京结”所在的小火焰山上,但是修到这里,因为山高地险,发现无法再往上修,因此不得不改变线路。也有学者分析,耷拉边看上去十分完整,明显不像修错的长城,一旦外长城失守,这里作为内长城关键部分,将起到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作用。</div><div>但是,这些观点都因为无从考证,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此,耷拉边也就成为一个长城不解之谜。</div> <h3>“V”字长城</h3><div>墙子路V字长城在泉水河村东北的山脊(当地人称大梯子峪)之上,并在那里拐了一个90°的直角弯后向西北翻山而去,奔向五十一登、老爷庙、干峪沟方向。此段长城的敌楼和墙体保存基本完好,最高的敌楼在一道向东北延伸出去的城墙上,名为“高尖楼”,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此发生过战斗。“高尖楼”所在的这段城台,是墙子路附近这段长城的特色之一。在南北纵向延伸的主墙体上每间隔不太远的地方就会向东伸出一道数百米长的短墙,这种设置在古代作战时起到与主墙互补,发挥交叉火力的功用。这样的长城构筑,在北京段长城中是不多见的。而从黄门子到墙子路V字这段长城中就有三段,可见其所处战略位置之重要了。</div><div>墙子雄关北望,全国唯一的“V”字形长城就在这片山峦中。沿着近乎于90度直角的山凹处,古代的工匠们修建了整齐的长城垛口。无论远观近看,皆为胜利者“V”字手势造型。</div><div>2015年,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徽标设计,就是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就是以墙子路“V”字长城为蓝本。长城图案中那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更代表中华民族精神铸就的钢铁长城。</div> <h3>旺泉峪长城</h3><div>如果说箭扣长城带给人的印象是大气磅礴,那旺泉峪长城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清灵俊秀,一个豪迈,一个婉约,形成鲜明的对比。旺泉峪长城并不算太长,共分布着8座敌楼,以谷底的旺泉峪关为界,西面山峰上有2座敌楼,东面山峰上有6座敌楼。虽然总体长度只有2公里的距离,但海拔落差却达到了390米,大于北京结到擦石口长城330米的海拔落差高度,因此走起来会让人感觉很累。</div><div>旺泉峪长城的精华,就集中在三岔边——旺泉峪关之间的线路上,这里有“御史楼”、“宾馆楼”等造型精美的敌楼建筑;有“双龟锁关”、“蝴蝶结”等堪称一绝的奇特景观。山下一村,有旺泉,因此得名旺泉峪村。此段长城从永乐二年(1404年)一直修到万历八年(1580年),其间修修停停,共用了176年的时间。</div><div>旺泉峪长城外御入侵,内拱帝陵,城墙修得特别高大坚固。</div><div>按当年等级分为一等边墙,因此至今保存十分完整。</div><div><br></div> <h3>http://bbs.8264.com/thread-5437469-1-1.html</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