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东游漫记——浩瀚水云间

杨尧定

<h3>  赴加拿大东部旅游之前,我对那儿的了解,仅限于与尼亚加拉大瀑布有点关系的多伦多以及1976年第21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蒙特利尔这两个地名。至于首都渥太华、传奇魁北克,只是曾经耳闻,甚至并不知道它们都在加东。其它的么,只能表示"一脸懵懂",很可怜。</h3><h3> 我们这次是半自由行。上海直飞多伦多,在多伦多游览后,再参加当地的旅行社跟团东游。</h3><h3> 跟团游的行程共七天。多伦多往东北,经金士顿,沿圣劳伦斯河,由渥太华到蒙特利尔;然后在埃德门兹顿向东拐,由弗雷德里克顿到哈利法克斯;最后从爱德华王子岛返程,游圣劳伦斯河口,经魁北克、千岛,再回到多伦多。说起来也就是贴着加美边境,沿当年法国殖民者从大西洋登陆加拿大的路线走个来回罢。</h3> <h3>行程图示——红往蓝返</h3> <h3><br /></h3><h3>  加东之旅,多伦多无疑是核心和重点。在多伦多,我们前前后后足足呆了四天。无论是住宅小区、城市街景,还是多伦多大学、周边小镇,它的年轻、宜居、充满活力,实在远远超过了我对多伦多那些有限的认知。</h3> <h3>曾经的世界第一高塔——CN TOWER</h3> <h3><br></h3><h3>  多伦多近边住宅小区当然不乏封闭型的豪宅。但我们所见之处,多数却是一般居民的普通住宅。</h3><h3> 小区"三无"式开放(无围墙、无门卫、无保安),步道、小街、儿童游乐场,应有尽有。绿树成荫,浓郁蔽天。环境清新、幽静、悦目。而且,每家每户门前都有打理得很好的草坪,房屋也很漂亮,所有门窗小院都是敞开式不设防的。在那儿散步,感觉非常温馨舒心。</h3> <h3>小区之晨 </h3> <h3>小景随拍</h3> <h3>儿童乐园</h3> <h3>敞开式民宅</h3> <h3>一套这样的House,现在已经贵多了,但也不到100万加币</h3> <h3><br></h3><h3>  多伦多中心城区干净、整洁、充满活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颇有纽约曼哈顿和上海陆家嘴的味道。街上人不少,年轻人居多。举止文静、彬彬有礼。城市虽不喧嚣,却远非想象中的落寞。</h3> <h3>多伦多高楼鳞次栉比</h3> <h3>市中心一瞥</h3> <h3>街头,随意闲逛</h3> <h3><br></h3><h3>  登上曾为世界第一高度的CN TOWER(多伦多电视塔),极目远眺,真正的心旷神怡,感觉超好。视野所及,无不通透、清新。天蓝水绿,树翠草青,楼高路宽,现代城市与周边环境完美结合,自然、和谐,美不胜收。</h3> <h3>俯视多伦多 </h3> <h3>安大略湖</h3> <h3>小岛上的小机场</h3> <h3>游船俱乐部</h3> <h3><br /></h3><h3>  多伦多大学,久闻其名。但其居世界排名前30,却是到了多伦多查百度后才知道的。惭愧!那是必须去滴。</h3><h3> 多大一如许多世界一流大学,没有围墙,没有门卫,随意参观。进得多大的校园,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不够,时间不够……</h3> <h3>&nbsp;钟楼——似乎是名校的标配</h3> <h3>教学楼</h3> <h3>图书馆<br></h3> <h3>资深美女——留影</h3> <h3>校园小憩——悠闲</h3> <h3><br></h3><h3>  尼亚加拉瀑布以前我算是到过两次,但那都是在美国境内,据说在加拿大这边观赏瀑布的感觉更好。但身临其境,感觉还真不如在美国那边。远的远(对岸的美利坚瀑布段)近的近(这边的马蹄形瀑布段),不是气势不足就是水雾弥漫(除了水声轰鸣,啥都看不见)。唯一的优点是三段大瀑布全景一览无遗。</h3> <h3>著名的彩虹桥——过桥就是美国</h3> <h3>隔江观瀑——对岸的美利坚瀑布</h3> <h3>马蹄形瀑布远观</h3> <h3>长焦侧视——美利坚瀑布</h3> <h3><br /></h3><h3>  倒是边界小镇的田园风光不错。说起来有点绕,尼亚加拉大瀑布为两国共有。美国那儿的边境小镇叫Buffaro(布法罗),译为水牛城;加拿大的边境小镇才叫Niagara(尼亚加拉)。看来,加拿大的瀑布似乎比较正宗。</h3> <h3>平静的水面——马蹄形瀑布的上游</h3> <h3>水雾漫天——晴天打伞是这儿常态</h3> <h3>众多骑行侠之一</h3> <h3><br></h3><h3>  多伦多往尼亚加拉的路上,安大略湖边的汉密尔顿近边有个不知名的湖畔小镇,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很值得一游。在湖边喝茶聊天发呆最好了。可惜,时间关系,我们也只能走过路过不错过罢了。</h3> <h3>湖畔小镇</h3> <h3>聊天发呆</h3> <h3>观赏湖景<br></h3> <h3>路边住宅</h3> <h3>街角教堂</h3> <h3><br></h3><h3>  由多伦多沿高速往东,安大略湖的尽头就是加拿大古都金士顿。古色古香的游轮,优雅展翅的海鸥,喷泉、草坪、绿树,经典北美风格的旧市政大厅,熙熙攘攘的游客……于是,一切如仪,闲逛、拍照。</h3> <h3>古色古香的游轮</h3> <h3>安大略湖尽头</h3> <h3>金士顿市政大厅旧址</h3> <h3><br /></h3><h3>  离开金士顿,下一站就是首都渥太华。<br /></h3><h3> 渥太华的格局跟华盛顿很像。除了政府大楼、国会大厦,各种博物馆、图书馆,众多人物塑像外,好像没有什么商业气息,更没有什么工业设施。一个主体建筑很有特色的,安逸静谧严肃的政治中心而已。</h3> <h3>中心城区</h3> <h3>政府大楼远观</h3> <h3>政府大楼广场一角</h3> <h3>&nbsp;中心城区酷似公园</h3> <h3>颇具特色的建筑群</h3> <h3>加拿大战争博物馆</h3> <h3>逛累了,歇一歇</h3> <h3><br /></h3><h3>  当天,我们下榻于1976年奥运会举办地蒙特利尔。</h3><h3> 那天到得晚,第二天又出发得早,对蒙特利尔没有什么感觉——至少比想象中的要差一些。唯一的印象,那里是加国的法语区,你所可能遇到的任何人,几乎都不懂英语,交流非常困难。而法语和英语一样,同时都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你无可指摘。</h3> <h3>晚归蒙特利尔</h3> <h3><p>暮色圣劳伦斯河</p></h3> <h3><p>屋顶小酌——法式浪漫</p></h3> <h3>邂逅婚礼</h3> <h3><br></h3><h3>  蒙特利尔早起,经魁北克、埃德门兹顿、到达加拿大东海岸纽勃伦瑞克省首府弗雷德里克顿,驱车整整820公里。一天在途中,天气又不佳。对于基本靠天吃饭的摄影爱好者,还能咋的?</h3><h3> 这820公里,除了途中休息区有点特色,什么蒙特利尔奥运旧址啊,弗雷德里克顿市政大厅啊,蒙蒙细雨中,实在是一般般。</h3><h3> 我们知道,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的高速公路几乎都是不封闭的。820公里开一天,即使国内全封闭的高速,也得开上九个多小时吧,可我们只开了十来个小时。整段路程,自魁北克擦边而过,一路上很少见到车辆,只有我们的大巴孤独地疾驶着……</h3><h3> 景色完全谈不上如何诱人,也没机会下车拍照。然而,一路上这水云间的一个净字,连着空气似乎都充满清香(负离子?)。这是我以往几乎没有感受过的。只是,路程稍稍有点赶。</h3> <h3>蒙特利尔奥运会主场馆</h3> <h3>途经服务区</h3> <h3>雨中,弗雷德里克顿市政府大楼</h3> <h3><br></h3><h3>  虽然云层很厚,压得很低,偶尔还飘些小雨,但视野却很开阔,满目通透、清新。广袤无际的原野,望过去,除了青山、绿树、碧草,就是低低的云层了。远近高低,层次分明。尽管很少看到人,却没有那种"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远"的荒凉感觉,倒是更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悠扬。真的,植被非常丰富,几乎见不到裸露的土地。据说,那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近80%。难怪,哪里看过去都像一幅艺术画……</h3> <h3>路边美景——即使没有一棵树</h3> <h3>苏格兰男子与他的风笛</h3> <h3>碧草水连天</h3> <h3>水岸小憩</h3> <h3><br /></h3><h3>  由弗雷德里克顿往哈利法克斯,奔大西洋的西海岸去。</h3><h3> 天气不给力,所以没有蓝天白云的故事。然而,即使是阴雨天,海风淅淅,但那种浩瀚的气势、旷远的云天,却弥漫着无处不在的美和艳。</h3><h3> 晴晴雨雨中,我们先后到了纽勃伦瑞克的芬蒂湾公园和纽斯科舍的Peggys Cove小渔村。</h3><h3> 芬蒂湾公园处在一个喇叭状的海湾里。就像杭州湾的钱塘江,潮涨潮退高差极大,可达十几米。几亿年的潮汐,日复一日的涨涨落落,对岩石反复侵蚀磨砺,终于形成了芬蒂湾公园现今这独特的地形地貌。</h3><h3> 那是我很少有过的视觉震撼。细雨中的芬蒂湾,海滩上到处兀立着形状各异的褐色的巨大岩石,气势磅礴。在那一尊尊巧夺天工的巨石前,人显得特别渺小。在大自然面前,你不能不感慨无所不能的造物主的伟大。</h3> <h3>芬迪湾一角</h3> <h3>人和自然</h3> <h3>巨大的蘑菇石</h3> <h3>浪蚀洞——据说涨潮时只留下上面一点点洞顶</h3> <h3><br /></h3><h3>  Peggys Cove,一个海边岩石上的小渔村。它有港湾、灯塔,有民居、小船,有木栅栏、小野花。麻雀虽小,五脏却齐着呢。</h3><h3> 小渔村除了游客,人不多,都很悠闲。远处,偶尔露出的太阳的光亮悠悠地划过水岸;近边,慵懒的波浪在海风的推动下,缓缓地拍出朵朵浪花。宁静的道路,起伏的草地,摇曳的小船,多彩的木屋……如诗如画,一派和谐甜美的田园风光。</h3><h3> 可惜未配上蓝天白云。摄影水平就这样了。</h3> <h3>小村小木屋</h3> <h3>Peggys Cove灯塔</h3> <h3>篱笆墙、海浪与花</h3> <h3>寂静的海湾</h3> <h3>小港湾泊小船</h3> <h3>小小修船所</h3> <h3><br /></h3><h3>  哈利法克斯是个海港城市,也是加拿大东部的海上要塞。我们在那住了一晚。</h3><h3> 因为是要塞,第二天游览项目挺多的。坐游船,逛码头,参观航海博物馆……对了,每人还吃了个大龙虾。中午,总算晴了那么一会儿。紧赶慢赶弄了几张蓝天白云照片。</h3><h3> 航海博物馆属于各国重要海港的标配,看了就看了,一般般。但印象深刻的是坦达尼克号游轮模型。没错,就是冰海沉船的那个坦达尼克。原来,坦达尼克冰海沉船那地方,就在哈利法克斯港的外海附近。</h3><h3> 哈利法克斯,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这一下似乎高了很多……</h3> <h3>哈利法克斯港</h3> <h3>港湾一角</h3> <h3>航海博物馆内一瞥</h3> <h3>游船码头</h3> <h3>登船留影</h3> <h3>难得一晴</h3> <h3>抓拍三桅船</h3> <h3>每人一个——仅20加元</h3> <h3><br /></h3><h3>  爱德华王子岛,是加国最小的省,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爱德华王子岛与大陆的通道有两个,一个是渡船(车客渡),一个是长达13公里的跨冰海的联邦大桥(这冰海就是冰海沉船的那个冰海)。我们是渡船往,大桥回。</h3><h3> 爱德华王子岛出名的东西很多,包括极其便宜的大龙虾。但最有名的,莫过于因女作家蒙哥玛莉1908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安妮的绿色小屋》而出名的"绿色小屋"(蒙哥玛莉本人早已于1942年去世)。</h3><h3> 在加拿大,参观蒙哥玛莉的"绿色小屋"就相当于在中国参观曹雪芹的故居,能不去么?一个幽静而漂亮的农家小院,有点意义。</h3> <h3>蒙哥玛莉的绿色小屋</h3> <h3>小屋全景</h3> <h3>蓝天白云</h3> <h3>休闲胜地</h3> <h3>龙虾专卖——广告词:"世界最大的龙虾之家"</h3> <h3>著名的魔力山——没有动力的车子会自行上坡</h3> <h3>冰海之上——长达13公里的联邦大桥</h3> <h3><br /></h3><h3>  爱德华王子岛是我们东游的折返点。返程那天,鸡鸣即起,驱车380公里,赶赴圣劳伦斯河口乘船观鲸。</h3><h3> 据说圣劳伦斯河口是世界著名的五大观鲸点之一。我们为看这要命的鲸,天不亮起来,路上奔波4个多小时,船上呆了3个多小时。最后结果,远远看到细细的喷水柱三四次、糊糊的鲸脊背五六回。照片惨不忍睹。不值。</h3> <h3>圣劳伦斯河口观鲸船</h3> <h3>驶向河口</h3> <h3>等待见证奇迹</h3> <h3>总算抓住了一个鲸背</h3> <h3><br /></h3><h3>  圣劳伦斯河口离魁北克倒不算远。观鲸后,当天下午即赶到被誉为加国发源地的魁北克。</h3><h3> 魁北克在加拿大的地位很特殊。当年法国殖民者沿劳伦斯河深入加拿大大陆深处,魁北克是他们的第一个落脚垦殖点。所以,魁北克被称为加国发源地,也必然是整个加拿大法国情结最浓的地方。</h3><h3> 作为北美洲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建筑格局不同于多伦多年轻的北美风,也不同于温哥华老迈的远东韵,完全是一派欧陆格局。据说魁北克的离心力颇大,一直在吵吵着闹独立。依我看,就闹闹而已,争个地位待遇呗。但全城确实少见加国国旗(多为魁省省旗或联合国旗),其通用语言也是法语而非英语。</h3><h3> 魁北克街头的景色宜人,照片也拍了不少。但挑花了眼,还是找不出多少入眼的……</h3> <h3>漫天飘扬的,没有一面加拿大枫叶旗</h3> <h3>名人塑像——可惜不认识</h3> <h3>街头演艺</h3> <h3>熙熙攘攘的步行街</h3> <h3>上上下下的享受</h3> <h3>老街新屋</h3> <h3>街头随拍</h3> <h3>圣劳伦斯河岸边</h3> <h3><br /></h3><h3>  千岛是我们东游加拿大的最后一个景点。</h3><h3> 毫不夸张,千岛就是上帝撒落在圣劳伦斯河上的千万颗翡翠和明珠。 有人将圣劳伦斯河誉为人间仙境。我看毫不为过。晴空下,衬托这蓝天、白云、碧水、游艇的,是散落河面的风光旖旎的大小岛屿,以及岛上被绿树、碧水掩映的神秘的古堡、豪宅。</h3><h3> 轮船游弋在美加两国之间,加国的枫叶旗刚刚掠过,米国的星条旗又晃动眼帘。最妙的是国境线从两个微型小岛中穿过,一座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国际桥连接两端,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h3> <h3>繁忙的圣劳伦斯河</h3> <h3>一桥飞架</h3> <h3>游船码头</h3> <h3>游船——船舷上写着"千岛4号"</h3> <h3>河中小岛</h3> <h3>神秘豪宅</h3> <h3>古堡岛影</h3> <h3>隶属加拿大的小岛</h3> <h3>隶属美国的小岛</h3> <h3>美加联合中心</h3> <h3>远眺国境桥(两岛之间的小桥)</h3> <h3><br></h3><h3>  东游结束,我们回到多伦多暂作修整,准备加拿大西部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