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同样是养娃,他把9个孩子全培养成学霸,好的教育,就是得拼爹!

小美

<h3>如果一个家庭里,父亲既有高度,又顾家,还会教育孩子, 这不但是这个家庭的幸运,更是孩子们的幸运。近代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父亲,堪称父亲们的典范。他不但自己很牛,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个个很牛。他也再一次完美的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好的教育,还是得拼爹。他就是梁启超。</h3><h3></h3><h3><br></h3> <h3></h3> <h3>关于梁启超,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但是,除却这些生猛的身份,他还是一位“超级爸爸”,他将全部九个孩子都培养成了一方牛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说的就是他们家。</h3> <h3></h3> <h3>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h3><h3>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h3><h3>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h3><h3>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h3><h3>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h3><h3>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h3><h3>三女思懿——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h3><h3>四女思宁——参加新四军,从事宣传工作</h3><h3>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一眼望去,都是超级厉害的人物。</font></h3> <h3></h3> <h3>当然,你可能会说,家庭基因好呗,老爸这么优秀,孩子优秀也无可厚非吧!但是,培养一两个优秀的孩子简单,把全部的九个孩子都培养成大才的难度,却是成几何式增长的。</h3> <h3></h3> <h3>那么,问题来了,在那样的年代,物质匮乏,社会动荡,梁启超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的?或许,从他的书《宝贝:你们好吗》中,我们能窥得一二。</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梁氏教育:平等、关爱、尊重、向学</b></font></h3> <h3></h3> <h3>他给子女很多建议,却并不要求他们一定照办。思庄选专业时,他一开始希望她选学生物,写信劝勉,后来了解到她没兴趣,便又写到:“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h3><h3></h3><h3><br></h3><h3>在求学的方面,梁启超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h3><h3></h3><h3><br></h3><h3>梁启超常建议孩子多走多看,不能只专注于一门课业,要多体味生活带来的乐趣。他鼓励孩子“一旦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你就会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霞飞虹,如新荷吐绿……”</h3> <h3></h3> <h3>不管是自己做学问,还是教育孩子,梁启超把趣味看得极为重要。<font color="#ed2308">他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font>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大概就是:人生要是没乐趣,活着也没啥意思了。</h3> <h3></h3> <h3>作为父亲,梁启超虽然期盼孩子们个个成才,却又不希望看到他们因忙于学业而累坏了自己的身体。在给长女思顺的信里,他一再告诫宝贝女儿,“功课迫则不妨减少,多停数日亦无伤。要之,吾儿万不可病,汝再病则吾之焦灼不可状矣。”作业很多就少做一点,停几天也没有关系嘛,我的宝贝千万不能生病了,不然我会很心焦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爱,就要大声说出来</font></b></h3> <h3></h3> <h5><font color="#808080"> ▲ 梁启超家书手稿</font></h5> <h3>在情感的表达上,梁启超完全就是一个西方爸爸,直白而炽热。</h3><h3> </h3><h3>他很喜欢给孩子起爱称。长女思顺是“大宝贝”,次女思庄是“小宝贝”,三女思懿被叫做“司马懿”,小儿子梁思礼是“老baby”,他译成“老白鼻”。后来孩子大了,经常不在身边,可是爱的教育不能少啊,于是他陆陆续续写了400多封家书。梁启超在家书中反复提到一点:“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h3><h3><br></h3> <h3></h3> <h3>这位“纵笔所至不检束”的文字豪杰在给孩子们写信时,总是柔情满满,甚至“肉麻”地表达他的感情。有一次他喝醉了,写信给思顺,“宝贝思顺:晚间独酌醉了(好孩子别要着急,我并有恁么醉,酒亦不是常常多吃的),书也不读了。找我最爱的孩子谈谈罢。”一上来就称“宝贝”,喝酒醉了就“骚扰”“最爱的孩子”,不愧是爱的教育的奉行者,爱的播撒无处不在啊。</h3> <h3></h3> <h3>给次女思庄写信,他一如既往地肉麻:“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狠,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你姐姐(长女思顺)呢,她老成了不会抢你的,你却要提防你那两位淘气的哥哥,他们会气不忿呢,万一用起杜工部那‘剪取吴淞半江水’的手段来却糟了,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父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身教,比言传更重要</font></b></h3> <h3>除却对孩子的忠告和建议,梁启超更看重的还是自身的榜样作用。他时常教育子女,要能够抵御各种诱惑。“切勿见猎心喜,吾家殆终不能享无汗之金钱也。”大概意思就是:不要见啥都喜欢,不是靠自己血汗换来的东西咱们消受不起。</h3> <h3></h3> <h3>他曾在袁世凯政府中做过官,凭才能和当时的地位,只要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每个月几万大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他却不愿意,一生主要还是依靠稿费来维持生计。<font color="#ed2308">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梁启超教育子女最有力的手段。</font></h3> <h3></h3> <h5><font color="#808080">▲ 梁启超书法作品</font></h5> <h3>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梁启超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怎甚?”对于子女的教育,梁启超也做到了这点,全力付出,不求回报。</h3> <h5><font color="#808080">梁启超与其妻子</font></h5> <h3>即使在梁启超过世后,他的孩子们依旧牢记着他的言传身教。梁思礼说:“我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的忧国忧民。”</h3><h3> </h3><h3>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中国古建筑竭尽终身</h3><h3>梁思忠在抗日战场上浴血奋战</h3><h3>梁思懿参加红十字会</h3><h3>九子皆出国留学,学成之后,一致回国报效祖国</h3><h3>……</h3><h3>&nbsp;</h3><h3>教子当如梁启超,好的教育,难道不就是拼爹吗?</h3><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3><font color="#808080">内容来源于网络</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