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97年3月,我从谷城县委组织部调到湖北省委组织部,这个过程充满了偶然性。事情得从1995年下半年说起。</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下午,我非常偶然到部值班室去,又非常偶然地翻看值班室的电话记录本,而且神差鬼使般地看到了一个电话记录:“省委组织部通知,抽调你部某某同志下周一到省委组织部帮助工作。”这个电话,成为我调入省委组织部的一个机缘。</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电话通知,我相当激动,赶忙找到当时的县委组织部长询问缘由,他劝我不去算了,当时我迫切想到省部历练一下,软磨硬抗,部长终于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非常纳闷这个电话。自我到谷城县委组织部工作以来,我因工作的原因只到省委组织部去过一次,对省委组织部的任何人都不熟悉,省委组织部怎么会给谷城县委组织部打来这个电话呢?</p><p class="ql-block"> 到了省部,才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双学”活动。所谓“双学”活动,是指学理论、学党章活动,我省的活动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员办公室负责主抓。为了把这项活动开展起来,部里决定抽调人员帮助工作一段时间,具体人员的抽调由省委组织部组织员办公室的副主任张月斌负责。</p><p class="ql-block"> 原打算抽调保康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李修平同志,但把电话打到保康县后,发现李修平已经调到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了,他们又把电话打到襄樊市委组织部,请襄樊市另外再推荐一名同志。</p><p class="ql-block"> 那天,在襄樊市委组织部值班的刚好是时任市组织部调研科科长的李太平,此前李太平是谷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分管过我,他向省委组织部推荐了我,这样,我便被临时抽调到了省委组织部。</p><p class="ql-block"> 我按要求赶到了省城武汉,一大早我拖着行李便来到了省委组织部,等到上班的时候与诸位领导寒暄过后,我还没有来得及把行李放到住处,便跟当时的组织员办公室副主任张月斌同志一起到鄂钢去参加省大型企业工委组织的一个党员“双学”活动大会。在参加会议的过程中,张主任要求我要准备写一个关于党员“双学”活动的调研报告,这样,参加完鄂钢的会议后,我又跟他跑了几个县市,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掌握有关的材料。虽然我很卖力,但是由于我天资驽钝,加上对全省的情况的宏观把握上不足,形成的调研报告只能是县级水平,在他的妙笔修改下,才使那份调研报告稍有起色。慢慢地,我才进入角色,开始了在组织员办公室的“打工”生涯。</p><p class="ql-block"> 本来我抽到省委组织部来只是临时的任务,但由于那时候省委组织部干部队伍严重缺编,已经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在临时工作完成后,仍然留在省委组织部工作,那段时间,我平时跟大家一起上下班,业余时间我就和几个从襄樊市到省人事厅、省编办、省信访来“打工”的朋友混在一起。或下棋或打牌,或打乒乓球,有时候也会在人事厅旁边的一个路边小店里一起吹牛喝酒,这几个人后来都成了朋友。</p><p class="ql-block"> 我就这样一直干到1996年底,此时,我已经在省委组织部“临时工作”了一年有余了。这时候,省委组织部决定在全省公开招录一批干部,以补充干部队伍的不足。当时提出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年龄要在30岁以下。</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已经是34岁“高龄”了,并不符合进省委组织部的年龄要求,跟我情况相同的还有在其他处室工作的三个人,对我们这四个人,所在处室的领导都反映处室的工作离不开,希望部里能够作为特殊情况处理。这样,部领导便决定对我们采取特殊政策考试。</p><p class="ql-block"> 四个人先进行了笔试,笔试是写一篇文章,题目是《用人不以言》,据说此题出自于一个高校教授之手。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写了用人为什么不以言,然后写了不以言用人,应当以什么用人。到现在我已经不记得我的文章到底是怎么写的了,但是我还记得文中我举了长动集团的原老总余志安的例子。余志安是一个典型的腐败分子,但他在任的时候,却是廉政的典型。他发明了一个公式:10-1=0。意思是,领导班子中10个人中,如果有一个是腐败分子,那这个班子的战斗力等于0,仅从语言上看,他是何等地廉洁,但同时他背下里又确实是一个腐败分子。如果光看他的言语用人的话,那就只会用错人了。我当时觉得,这个例子是非常有说服力的。</p><p class="ql-block"> 笔试后,淘汰一人,留下了包括我在内的三个人。部里对我们又进行了面试。面试由当时的组织部部常务副部长纪玲芝同志任主考官,各处处长参加。我们三个人分别来自办公室、研究室和组织员办公室,每人回答两个问题,共同的问题是“谈谈你对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认识”,另一个题目是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谈谈工作打算。出这样简单的问题让我们来回答,明显没有为难我们的意思。两轮考试下来后,部里便初步决定把我们三个人调入省委组织部。此时,已经快到1997年的阴历新年了。在我们将要回家过年的时候,部里便把要调我们的意思向我们透露了,让我们安安心心地回家过个新年。</p><p class="ql-block"> 97年的新年刚过,部里就决定对我们三个人进行考察。到谷城县考察我的是直接分管我的组织员办公室副主任詹永杰同志,考察的结果令人满意。</p><p class="ql-block"> 1997年3月,我和另外两人一起,正式调入省委组织部,成为省委组织部大家庭中的一员,实现了从县级公务员到省级公务员的跳跃。</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偶然之中有必然,对我的这次调动,却是一连串小的偶然,最后构成了一个大的偶然。这个偶然,当然要归功于张月斌主任和李太平主席的鼎力相助!</p><p class="ql-block"> 从1995年下半年到省部,到现在,我已经在省委组织部工作了12年时间,如果从1997年3月正式调入省部算起,也已经整整10年时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7-09-02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