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唐河底古村落

唐中才

<p>唐河底村于2016年12月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以村口摩崖造像推断,至少有1600年历史了。而唐姓自明永乐初年(1403年)始迁此地,己有约600多年历史了。在明天启年间(1621年),经官断,村名为唐家河里。1948年解放后易名唐河底。</p> <h3>  唐河底村位于祁县来远镇东鱼沟的一个山口半坡之上。弹丸小地,却有"龙山下,虎山旁,凤凰展翅好村庄"一说。是个有一百余人口的一个小山村。</h3><h3> 目前古村基本保持了清乾隆年间的建筑布置及建筑风貌,既讲究堪與地理之道,又合奇门遁甲之术;既体现儒学文化追求,又兼顾水利民生之需。既环山抱水,风景秀美,又饱含深厚的文化底缊。</h3> <h3>旗杆院虽尽显沧桑,但风彩依旧,唐河底在清代涌现以举人唐永诚为代表的二十多个文人儒士,六个"旌表节孝"。现在山西省劳模也从此门走出。</h3> <h3>以耕读传家,兼顾牧业、商业的唐家人是山西早期的晋商,清乾隆年初即设当局,日渐富饶,后人又随祁县渠家涉茶马古道行走西口,生活日益小康,在村东二十余个院子,就建了九个雕栏画栋的二层砖瓦楼房。当时进出唐河底村,仅有二尺羊肠小路,可想当年建楼之不易,也尽显唐家之财力雄厚。</h3> <h3>随形就势,环山面水,这些修筑在村边的窑洞,既可以用来伺养牲畜,发展生产,又可以供佃农长工居住,解决生活之需,同时还起到门卫作用,保卫住在村中的东家。但这些在外人眼中的二层楼,在唐家看来,根本叫不上楼的标准。从建筑角度既解决了用地局促的不足,发展了生活空间,又利于巩固崖边,防止滑坡硼堰,达到避险趋利的目的。</h3> <h3>这个拱形门内,原有厚重的门扇,并内设门栓,旁边有暗道相通。进入此门,即进入唐家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院落相通,门奇甲遁;三尺小巷,曲折如迷宫;无梁砖楼,气势辉宏;石雕砖刻,精美绝伦;文化底缊,遗迹可寻。</h3> <h3>戬(jian)穀(gu)罄(qing)宜,语出《诗经.小雅》,大意为:处世以善,永无止尽。表达了唐家人道德追求的高尚境界。其他如“积厚流光"、"松竹梅"、"凝瑞气”等门匾,均体现了唐家深厚的文化底缊。</h3> <h3>而今唐河底人民生活宁静而恬淡,幸福而安康,以耕读传家,充满希望。〈图为正觉寺〉</h3> <h3>石上人家</h3> <h3>曲径通幽</h3> <h3>散水抱曲</h3> <h3>山乡守望</h3> <h3>农忙归来</h3> <h3>恬静古巷</h3> <h3>开门待客</h3> <h3>丰收采摘</h3> <h3>古宅美味</h3> <h3>农耕为本</h3> <h3>笑迎喜气</h3> <h3>野果飘香</h3> <h3>山村气象</h3> <h3>围石成墙</h3> <h3>村史传讲</h3> <h3>古门张望</h3> <h3>古巷童趣</h3> <h3>满怀希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