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声大才是关键

王建军

<h3> 谁的声大才是关键</h3><div> 王建军</div><div>“上海警察抱摔”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再拿来说事恐怕没人愿听了,因为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太多新鲜蹊跷离奇的事件,致使像“人咬狗”的事件都普通不过,引不起人们的寒毛为之颤动了。</div><div><br></div><div>有人说,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警察也往往是弱势群体。细细想来,这句话也不无道理。我如此说,绝不是替警察同志开脱责任,因为我本人同警界没有任何瓜葛,我也不用替什么人唱赞歌。只要看看那个网上流传的抱摔视频就知道,传播者只是录拍了警察摔人一段,至于妇女如何不对,则被忽略掉了。</div><div><br></div><div>没有多少人再理性地看待问题,也没有多少人想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偶然有几个发声的,也被淹没在劳苦大众山呼海啸般的咒骂声里。</div><div><br></div><div>每一次公众事件,谁的声大才是硬道理,谁抢先发声才是关键。纵观过往的许多事件,“反转”往往是每一个悲喜剧的主要特色。你想不到哪里会有伏笔,哪里会有铺垫。</div><div><br></div><div>就拿一个人来说吧,他是好是坏,是忠厚还是奸滑,是睿智还是蠢笨,是懦弱还是勇敢,往往不是他自己说了算,而是全凭他人之口。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太多,若举出来恐有卖弄的嫌疑,就不再浪费笔墨了。</div><div><br></div><div>如此说来,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还是先听一个故事吧!据说,有一次,孔子和弟子被困,长达七天没有吃到东西。子贡拿自己的钱财换来了一点米,让颜回给大家煮粥喝。子贡无意间经过煮粥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拿着满满一勺粥在喝。子贡很不高兴,就去问孔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回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子贡又问若是颜回会如何,孔子说颜回绝对不会改变的。子贡这才告诉老师他看到的事。</div><div><br></div><div>孔子为了向大家证实,带着众弟子来到粥房。孔子说:“颜回啊,我想用这得之不易的粥来祭祖,你来操办吧。”颜回摇头道:“不行啊!煮粥的时候,房顸上有块泥落了进去,扔了太可惜,我就把污染了的粥吃了,这样还可以省出一个人的饭。但是这样的粥是不能祭祖了啊。”</div><div><br></div><div>子贡怀疑颜回偷吃粥,以为自己亲眼所见不会错,没想到这亲眼所见的“事实”却错怪了颜回。</div><div><br></div><div>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生活中很多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更何况是听说的呢?</div><div><br></div><div>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惯于说人是非,也喜欢听人家的是非,不问究竟,说来传去,痛快了自己,却不晓得一来二去,造下恶业,承担因果。</div><div><br></div><div>佛教五戒中有一戒为“不妄语”,说是非,传是非都是妄语,妄语就要造下罪业,将来必然要承担妄语的因果。所以说,说是非是可怕的,不明理的人是“无知者无畏”,明理的人懂得三缄其口,知道因果可怕。</div><div><br></div><div>如此,守住自己的一颗心,方是上策。任世间鸡飞狗跳,如果能安心喝一碗粥,就是福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