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一种极其特殊的装裱形式。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扇面作品,多以团扇形式岀现。明代开始,高丽棒子发明了拆扇,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折扇从朝鲜大量进入中国,古代扇面作品的构图格式也发生了改变。 扇面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扇面画中不乏超绝脱俗的传世佳作。 折扇的扇面上宽下窄,呈扇形。画家在命笔之时须考虑在特定空间范围中安排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 扇面上采用书法,文献记载,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史载王羲之曾在团扇上画小人物;其子王献之的《为桓温书并画乌牸驳牛扇》。扇面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载:梁·肖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 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留下扇面画也很多,扇子的形制出现了芭蕉形的扇子。”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流传至今为人们饱览了两宋绘画的高尚艺术。 扇面艺术受到历代书画名家的喜爱,许多名家均有扇面作品流传于世。且集书法、绘画于一扇,则始于明代,这是因为折扇形式的出现。明清时代,由于江南制扇工艺高度发达,由此留下了许多具有江南特色的扇画及扇书。江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诸多艺术种类和流派,其中尤以扇面和楹联最具特色。如今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文征明、董其昌、吴昌硕、丰子恺这样的书画大家的扇面书画,也可以领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黄炎培等历史名人的作品,足见中国扇面艺术流传之广并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 鉴赏一叶扇面,无论是寥寥数笔,墨竹、秋兰,还是全景工笔,亭台楼阁,笔致毫发。展开扇面,首先是对扇面的形象的评估,从画的精神、气韵、造诣、趣味及意境着眼,细细品味,来领略作者对整个扇面布局,构图的意图,笔触的深浅、虚实。水墨还是设色,更之重彩,来反映作者的思想,体味其流派的特点,作画的风格。 书画扇集实用、工艺与艺术于一体。上至帝王仕宦、下至庶民百姓,都可拥有不同水平的书画扇,是欣赏层面最为广泛的艺术品之一。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代团扇书画和明清的折扇书画堪称书画扇巅峰。著名书画家几乎都创作书画折扇,此风气一直盛行到清末。 明清两代扇面书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构图简洁、运笔流畅。书画家在创作时需要布局精准、技法娴熟,一幅盈尺小品往往能体现创作者在自然情态下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因此扇面书画在美术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扇面与书画结合以后便已超越其实用性,成为一件艺术品。许多收藏家将书画扇面直接裱成册页,而不制成可折叠的成扇。还有人将成扇扇面揭下,装裱后收藏起来。因此古代扇面书画大多以册页的形式保存至今。 国画作品:谭晓卫
谭晓卫简介:湘西人,现居岭南,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19期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师从杨国平教授,注重汲取传统艺术基因的同时,经常深入乡村写生,师法自然。微信号:txw1966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