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战友话剧团有件奇怪的事儿,全军各文工团都知道,挺邪乎!什么事儿?星期一中午那顿饭呀……,咋回事儿?别急,咱们后边说!<br />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话剧团在"翟大爷"时期(这是大伙对团长翟迎春的"爱称"😀),每天除正常排练工作外,法定星期一上午全团穿军装集合开会(俗称"点卯"),大伙儿极其重视的一个日程,很少有人在这天迟到掉链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住在团里的还好办,不用起早儿,城里的几位就不一样了,宋兆莲、吕德旺、陈征、乔建华、马俊、杨少铎等一干人马,须早上5、6点钟起床,8点前赶上动物园347(公交车)才不迟到。<br /> "50来分钟,347上咪一觉儿,这叫功夫!"这是"马爷"(演员马骏)的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br />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翟大爷"的"点卯"讲话,几年如一日,几乎一样,每次说的那感觉,永远像第一次那么新鲜!<br> "部里上周儿开、开了个会儿,精神是这样滴……","大爷"操着一口带鼻音儿的京腔;<br> "ⅩⅩ写的本子正在抓紧创作中,大家别、别</font>(biè)着急,不出意外部里批下来了,下半年咱们投、投入排练……",不愧是军队文工团,大家安静,认真、默不作声;</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哎,说、说个重要的事儿——冬季防火!军区又派检查组检查文工团楼道儿了,大伙儿别、别</font>(biè)找事儿啊!志雄,你们39号楼楼道儿要收拾一下,没用的该扔的就扔,别、别(biè)老堆在楼道。各队看看还、还有什么事儿?没、没事儿咱们下周儿一见!"</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翟大爷"一刻钟左右准说完!(调侃一下"</font>翟大爷",翟大爷,😜🙏🏻别、别多想啊!)</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翟大爷"点卯"说完走了,这一周要是排练不忙,大伙儿没说几句话儿就各回各家散了?不能!中午总得喝点儿,聊会儿!AA制吗(9几年的事儿,可说是AA鼻祖了吧?)!<br /> "马爷"(马骏)攒局,"陈教"(演员队教导员陈俞生)跟进,"冯队"(演员队老队长冯焕忠)加入,孙家琪乐了,有酒啊,"周团"(话剧团前任团长周传一)来了,还有全解放(人名,不是喊口号,演员队长)、张秀岩、李志雄、王林、吕德旺、杨少铎、付晓娜……等等。</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星期一中午"战友"吃顿饭,本该是一件平常的再也平常不过的事儿了!奇就奇在这顿饭一吃,吃了近二十来年没间断!现在还在吃!还将继续吃下去!<br /> 原来只是话剧团7、8个人,慢慢的人越来越多,那个周一都没有停过!"战友"领导换了几任,这顿饭没停!文工团分了、合了,这顿饭没停!吃饭的这帮子人都退休了,这顿饭没停!军区没了,这顿饭没停!门口饭馆拆了,换个饭馆也不停!当年半斤八两,今儿心脏搭桥儿了,周一照来!天天得看着孙子,到了周一撇下孙子照来!转业一二十年了,每周一仍照来!腿脚不利落坐着轮椅,周一坚持着也照来!星期一"战友"这顿饭呀,仍然像翟大爷当年"点卯"一样,周一不用谁来通知,非常自觉滴,准时准点滴,带有仪式感滴,集合在饕餮圆桌前AA相聚海聊!太邪了!(喘口气!)<br />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事儿吧,我想了半天,每周一次,同一时间,同一拨人,一顿饭,雷打不动,持续了二十来年,为什么呀?谁能说清这深层的动力是什么呀?<br /> 马爷! 这会儿,我特别想念"马爷"(马骏),他要说这事,一定能极富哲理滴说明白!用彭澎(现任陆军文工团副团长)的话儿说,"马爷是极具思辨能力的人!"另外,"马爷"是这顿饭的始作俑者,最有权威给这顿饭一个理论上的定性!<br />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马爷"到底定没定过性,真不记得。但是,每个"战友人"对这顿饭,都有自己的定论!其实大伙星期一聚在一起,并不在"吃",而在"见"!<br /> "见"架构了人内心相互依靠!"见"体现了"战友"无形的向心力!"见"让人感到军队话剧舞台并没走远!"见"已是一种仪式,这仪式承载着沟通,承载着宣泄的爽快!"见"像女人的手,抚慰着每个人最柔软的地方……。周一不用招呼,指不定那个多年不见的战友,就会出现在周一的饭桌上!让大家惊喜!让大家兴奋!让大家流泪! </font></h3><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所以,星期一怎么着也得来呀!人人都这么想!</font></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少铎,《大众摄影》全国“影像十杰"摄影师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自我介绍:</p><p class="ql-block">杨少铎,男,1957年出生在古城西安梁家牌楼一个深宅院落;文革中,随大溜唱“样板戏”,把自己唱进了陕西省京剧院,做了京剧学徒娃。当时13岁,既解决了饿肚子问题,还圆了演员梦,再后来还逃避了下乡插队!文革后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上了4年本科;毕业本打算奔着“成名成家”而去,不料神使鬼差,却出了京剧圈,结束了14年的京剧生涯;1984年,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演了16年的话剧,事业平平心不在焉,就喜欢这身军装;后来,天知道又怎么喜欢上了摄影,2002年开始,拿着单反相机钻进摄影棚,一干就是近20年艺术人像摄影。至今,享受军队干部退休待遇,住着干休所“山景房”,悠闲做着个人摄影工作室,特满足现状!</p> <h3> 后缀:老文化部长王蒙,用他的散文回答了我没清楚回答的问题,散文如下:</h3><h3> </h3><h3> 《战友颂》作者 王蒙</h3><h3> </h3><h3> 找一个理由,和战友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老酒、一声老哥,热泪盈眶。</h3><h3> 找一个理由,去和战友见一面,不管混得好还是混得孬,只想看看彼此,一声战友,一份关切,情谊绵长。</h3><h3>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战友,时间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一声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h3><h3> 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战友,这是我们最信任的人,用碗喝酒,大声唱歌,一声兄弟,一生朋友,地久天长。</h3><h3> 有战友在的地方,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都是景色最美的地方。大家坐在那里,说着过往,拍着胸膛,搂着肩膀,如同看到了彼此青春的模样。因为战友,让我们找到了过去的万丈光芒。</h3><h3> 有战友在的地方,无论是大鱼大肉还是小菜小汤,都是让人沉醉的地方。你我端着酒杯,不说话,头一仰,全喝光,那种感觉只有你我能够品尝。因为战友,让我们忘却了工作的繁忙和慌张。</h3><h3> 战友是前世的债,l这世的情,常来常往,格外芬芳。</h3><h3> 有战友在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