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学习医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怎么也绕不过的基础。而《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基础又是《细胞学》。</h3> <h3>人体结构非常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微细结构就是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产物。人体生理活动的新陈代谢过程,很多是属于化学变化,而且绝大部分是在细胞内进行,所以学习细胞学,尤其是学习细胞生理学是探讨人体各种生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重要基础。</h3> <h3>细胞,因其位置,功能不同,所以在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但去繁求简,单就其结构而言,却有其共同性: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目前较为公认的就是“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该学说认为:细胞膜是由两层类脂分子和嵌入的球状蛋白质以及少量与类脂分子结合的多糖分子(糖脂)构成。并认为类脂分子处于液态,嵌入的蛋白质可以作横向移动。</h3> <h3>细胞膜具有良好的弹性,能维持细胞一定的形态,并对细胞起保护作用。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同时又必须把代谢废物排出细胞外。而负责这种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就是细胞膜,其重要原因就是细胞膜具有选择性的通透作用。细胞膜通过这个功能,保持细胞内物质的相对稳定。细胞膜不但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屏障,而且因其嵌入蛋白的功能不同(有些是运转膜内外物质的导体,有些是接受某些激素、神经递质及一些药物的受体,有些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酶,还有的是特异性的抗原……),因此,细胞膜还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癌变等过程有关。</h3> <h3>《生理学》中对细胞的生理功能与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相信学医的人都会下过功夫仔细阅读并消化吸收了相关的知识,在这里我就省略了。</h3> <h3>中国🇨🇳古代哲学与医学书籍,都提到了生命诞生与消亡,生命存在形式……等内容。在这我也没必要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的一一阐述。我只想以自己之浅见谈谈自己学习《细胞学》的一点心得与体会。</h3> <h3>因本人学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如图所示就是缝中窥景,好比“盲人摸象”。大家看后不必当真,就当是个笑话解闷。</h3> <h3>生命活动是生物体所特有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最大的区别不是二者化学结构上的差异,而是是否具有生命活动,也就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高级生命物质运动。结合哲学、物理学、化学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物质运动其核心内涵就是物质中能量的转换。大到宇宙万物,小到生物细胞,任何事物都是在活动的,他们表现形式千奇百怪,但其本源就是能量的相互转换,生命活动做为其中之一,当然也不例外。《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形象而深刻的诠释了自然间万事万物因能量转换而产生与消亡的全部。</h3> <h3>具体到细胞,细胞的能量转换是通过细胞的吞吐作用表现出来的。有一位学者中医学理论,提出了“人体空间医学”,有关细胞的活动,把细胞认定为一个“空间”结合中药学“营,血,卫,气”的概念,把细胞设定为“胞”。当然,此“胞”并非具体的细胞的“胞”,而是被赋予空间概念的“胞”,该理论把胞內定为营、血,把胞外定为卫、气。同时把细胞与外界能量转换,物质交换的吞吐功能与中医的消化吸收规律进行融合并加以阐述:消——细胞内的物质运动;化——物质转化为能量;吸——细胞外的能量转运到细胞内;收——进入细胞内的能量转化为细胞内物质。</h3><div><br></div> <h3>细胞做为一个单独的空间,其物质与能量的生成与转换通过消、化、吸、收过程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直到做为物质交换载体的空间——细胞凋亡为止。无数个细胞小空间汇聚成人体小宇宙,而其物质与能量的运动也就演变成:生,长,化,收,藏。具体运动表现又形成了:风,寒,暑,湿,燥,火。人之所以生病,究其根源,在与某些细胞的物质与能量转换出了问题。而要治疗与预防疾病,则要从细胞空间学说里探究根源,找出恢复平衡的方法……</h3> <h3>我也是醉了,反正这就是我对《细胞学》的所知,所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