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信念是发自内心的信仰,信条是条理化的信仰。<br></h3><div><br></div><div>一、阳光教育篇</div><div><br></div><div>1.阳光教育的宗旨是:怀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div><div>2.阳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生命即成长(生命观),生活即学习(生活观),生存即共进(生存观)。</div><div>3.阳光教育的育人三要素是:涵养阳光人格,培养阳光人性,滋养阳光人生。</div><div>4.阳光教育实行“三全”:面向全体学生(全体),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全程)。</div><div>5.阳光教育奉行“三实”:秉实证精神,重实验研究,促实践推广。</div><div>6.阳光教育注重“三力”:主张把自信力、生活力、创造力的培养置于教育的关键位置。</div><div>7.阳光教育注重"发现": 发现学校,发现教师,发现学生。</div><div>8.阳光教育注重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培育的统一。</div><div>9.阳光教育首倡“合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合群、合作、合享”的品格与能力。</div><div>10.阳光教育首倡“意商”,致力于培养智商、情商、意商立体发展的人。</div><div>11.阳光教育首倡"实育”,致力于在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及集体劳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iv><div>12.阳光教育的六大实践范畴是: 阳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合育与实育。</div><div>13.实施阳光教育的三条基本经验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研究、组织、实践)三位一体的推动力量,师生家长的主体地位。</div><div>14.发展阳光教育的四大策略是:校本化理解,个性化实施,区域化推进,国际化嫁接。</div><div> </div><div>二、合育课堂篇 </div><div><br></div><div>1. 合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自育。 </div><div>2. 合育课堂的本质属性是教学相长。</div><div>3. 合育课堂的组织特点是班级团队化、小组实体化、个人责任化。</div><div>4.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家长主养是合育课堂建设的三大主力。</div><div>5. 合育课堂的一个中心是创造“合作探索性学习课程”。 </div><div>6. 合育课堂的两个基本点是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div><div>7.合育课堂的三大法宝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 </div><div>8. 合育课堂的四项教学原则是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反思性原则、整合性原则。</div><div>9. 合育课堂的五学模式是独学、群学、展学、评学、拓学。 </div><div>10. 同步推进学习、教学、教研、课程、管理与评价等六项改革。</div><div>11.努力改善教师、师生、学生、亲子、干群、师长与校社等七种关系。 </div><div>12.合育课堂的内涵是和谐育人,合作成长,生本教育,学本课堂。 </div><div>13.合育课堂活动的五个层次要求是全员动起来,有效动起来,高效动起来,精彩动起来,具有生命的感召力。 </div><div>14.合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五个维度是参与度、投入度、精彩度、生成度和有效度。 </div><div><br></div><div>三、合育课程篇 </div><div><br></div><div>1. 课程是学校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学校的“以文化人”,最主要的是以课程本身所具备的科学人文资源影响人、浸润人、培养人。(课程文化观)</div><div>2. 课程就是“学习的经验”,“创造课程”就是要实际创造学习的经验。“创造课程”的过程,一是“设计”学习的经验,二是进行创造学习经验的“教室实践”,三是对这种经验进行“反思和评价”。 (课程观)</div><div>3.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再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观)</div><div>4. 学生不仅是课程的学习者,而且是课程组织、创造的参与者。 (学生观)</div><div>5. 合育小组是合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平台, 教师的教学合作是教学组织的关键之所在。(组织观)</div><div>6. 致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是合育课程建设的第一要务。</div><div>7. 积极稳妥地开发校本课程,是合育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div><div>8. 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合育课程,是合育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div><div>9.着眼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合育课程建设的核心宗旨。</div><div>10. 整合课程的内容与时空,致力于优化教学的过程。</div><div>11.融合教育的类别与边界,致力于优化育人的功能。</div><div>12.契合人的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提升教育的品质。 </div><div>13..学校的产品是课程,教师的代表作是课程,学生的成长系于课程。</div><div>14.关注学,改进教,培养人,用启蒙的阳光温润学生的身心。</div><div><br></div><div>四、合育文化篇 </div><div><br></div><div>1. 学校是让师生产生梦想并为其实现梦想创造条件的地方。(学校观)</div><div>2. 教师是引领学生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的责任公民。(教师观)</div><div>3.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中的未来家与国的主人。(学生观)</div><div>4. 践行阳光教育,创造合育课堂,构建合育课程,培育合育文化,涵养阳光人格。(学校改革发展战略)</div><div>5. 阳光人格是具有光明与温暖、积极与理性、包容与幽默等阳光属性的健全人格。</div><div>6. 阳光人格的构成要素是阳光心态、阳光思维、阳光行为和阳光形象。</div><div>7. 涵养阳光心态着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然引领。 </div><div>8. 涵养阳光思维着重于积极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div><div>9. 涵养阳光行为着重于重要习惯、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div><div>10. 涵养阳光形象着重于生活自理能力与个人形象管理能力的培养。</div><div>11. 合育文化的三个核心观念是:合群、合作、合享。 </div><div>12. 合育文化建设的五个要素是:营造充满阳光的校园,创造春风化雨的教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庭教育的进步,发展教学相长的关系。</div><div>13. 合育文化培育的两个重点是:同舟共进的备课组文化、百花齐放的班级文化。</div><div>14.个体的优秀是美德,团队的优秀是卓越。我们的信念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div><div><br></div><div><br></div><div>阳光教育理论创立者、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陶会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先生。(2017.08.17下午摄于其办公室)</div>